︿

【G0V年會】 國是會議成了「許願天燈」 司改進度追蹤難落實

王怡蓁 2018年10月12日 18:00:00
司改國是會議總結至今已滿一年,雖歸納成12大項重點,四百多項議題以及五萬字的決議文,但最後形成好像官方在寫作文無法落實。(攝影:陳品佑)

司改國是會議總結至今已滿一年,雖歸納成12大項重點,四百多項議題以及五萬字的決議文,但最後形成好像官方在寫作文無法落實。(攝影:陳品佑)

司改國是會議最後出現很多天燈,大家希望司法體系怎樣,許願許了五萬多字。但時間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官民都無力收拾『天燈』,於是,政治以及技術都走向負向的循環,官方淪為寫作文,民間在作文海撈貝殼,雙方都疲憊不堪。」參與了兩年司法改革國是會議工作的林邑軒說。

 

本科電機系,後來轉讀社會學博士的林邑軒,在總統府與行政院工作期間,既是規劃執行司改會議的人員,也是從外部提供資訊科技技術的人。因此,他提供了技術與政治的角度來看司改國是會議。

 

林邑軒在總統府與行政院工作期間,他提供了技術與政治的角度來看司改國是會議。(g0v Summit 2018 紀錄組提供)

 

政治與技術的互動

 

「政治涉及的是眾人之間的資源分配,以及哪些人的意見、哪些人的利益應該被包含進來或者被排除出去。在做政治決定的過程中,我們會涉及各式各樣意見形成、決策形成的,因此我把各式各樣的審議,通稱為形成機制。」林邑軒從司改國是會議形成機制的角度,來看政治與技術是如何互動。

 

司改內容涵蓋四百多項議題

 

上次的司改國是會議已是1999年,第二次司改國是會議是蔡英文上台前的政見。蔡政府認為,司法改革是目前台灣人相當關心的議題,因此,為了建立一個能回應人民需求的司法體系,由總統府帶領下,召開司改國是會議。司改國是會議分成三階段:意見徵集、分組議題討論、總結會議。過程中,由總統擔任召集人,設置過半非法律專業人士的委員會。

 

司改國是會議總結會議束時致詞表示,司法改革是目前台灣人相當關心的議題,往後將成立諮詢小組,緊盯改革的進度,並做好跨院際的協調。圖為蔡英文總統偕同司法院長許宗力及瞿海源委員,共同出席司改國是會議最後一次籌備會議。(總統府提供)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也曾在司改國是會議前,推動「全民司法改革運動」,是民間版的司法改革討論,民眾可以發起議題,也可以針對議題投票,其中討論的議題跟後來的司改國是會議也有許多雷同之處。而正式的司改國是會議,則在歷經近一年的規劃與討論後,於2017年8月結束。

 

林邑軒說,一開始在徵集人民的意見時,收到了快兩千筆意見,裡頭也有許多是個人的意見。透過歸納整理,從近兩千筆整理成96筆意見,再歸類到21個大項目,最後分成5組進行討論。在分組討論後,最後歸納成12大項重點,四百多項議題以及五萬字的決議文。

 

放天燈許願反而無法落實

 

林邑軒指出,剛開始徵集到的意見會那麼多,是因為很多人擔心,如果沒去發表意見,擔心議題就會被忽略。他甚至認為,大家有點太「貪心」,因為難得開一次司改國是會議,所以大家都想一次將議題放出來,他形容就像放天燈許願一樣,最後許出了五萬多字的願望,總計數千萬字的會議紀錄。

 

面對龐大的意見到底應該如何落實?林邑軒認為,這是很崩潰的階段。在分類過程中,他說,資訊人的邏輯是對每一筆資料一視同仁,因此要如何讓資訊以及法律兩邊交會,就是要讓意見進來後,把它們畫分成有關連的組別,他認為一開始分類上的確有點辛苦,也有許多議題被排除。

 

總結全文五萬多字,12大項議題,切成四百多點意見,然後官方將意見搬上「司法改革進度追蹤資訊平台」,並參考國際人權兩公約的審查模式讓大家提供意見,官方針對意見進行回應,在開放外界批評。在這個模式下,林邑軒嘆道,因為大量的意見,也形成一種災難。

 

然而,林邑軒說,一開始籌備團隊也沒有清楚的藍圖,當每一組委員都認為自己的議題最重要,最後就變成照單全收。至於分工的部分,林邑軒說「就是每一個機關針對有意見的部分舉手,彙總討論、喬,你踢給我,我踢給你,還有發公文來,踢來踢去三四輪。最後分了半年的工,才底定每一項,後面還有主辦、協辦。」

 

目前看到司改國是會議網站上大量的資料,常常讓民眾看得霧煞煞。林邑軒認為,對於優化資料,以及網站的設計,都是在非常短的時間做成,所以在保存資料以及讓專業團體的使用功能有所發揮,但讓一般民眾使用就比較困難。而後續的追蹤與監督,林邑軒說,民間好像直接取得監督權,但其實很困難,民間難以剪下追蹤四百多項議題,最後形成好像官方在寫作文。

 

開放社群用開放資料進行外部參與

 

在這個過程中,G0V社群參與者ETBlue、林雨蒼以及miffy以及擔任司改國是會議第四組委員的Whisky(張維志),想將看成來很龐大、難以追蹤的司改國是會議資料加以視覺化,因此用開放資料做了「提案闖天關」網頁,以便所有參與的委員進行追蹤。因此在建立資訊追蹤平台前,開放社群參與者便先製作了「提案闖天關」。

 

G0V社群參與者ETBlue、林雨蒼以及miffy以及擔任司改國是會議第四組委員的Whisky張維志(如圖),為讓看成來很龐大、難以追蹤的司改國是會議資料加以視覺化,因此在建立資訊追蹤平台前,開放社群參與者便先製作了「提案闖天關」。(攝影:李隆揆)

 

在技術層面上,社群參與者也提供建議,未來在規劃審議活動時,可以參考「提案闖天關」製作的編輯規則,可以讓會議期間查閱資料更方便,也讓會後整理的工作更輕鬆;另外,他們也建議,平常在彙整議題資料時,可以根據議題的知識地圖來幫手邊的資料下標籤,長期下來就可以成為資料庫,對工程師來說使用也比較方便。

 

「提案闖天關」網頁製作編輯,是要讓會議期間查閱資料更方便,也讓會後整理的工作更輕鬆。長期下來就可以成為資料庫,對工程師來說使用也比較方便。(圖片取自提案闖天關網頁)

 

「給我無限的資源,我可以有無窮的可能,但是成本就是有限,這都是時間資源或是物質人力資源有限的狀況,大家很少去面對。」在時間與資源都有限的情況下,林邑軒認為官方與民間都無力收拾龐大的內容,因此讓政治以及技術都走向負向的循環,也就是政治找技術來支援,想讓整體看起來都是公開透明的,但技術難以取代政治,反而讓政治平台化,失去應該負責的權力。

 

林邑軒認為,技術在點對點的事物上,可以很快、有效率的進行,但在成本、時間、人力的有限的情況下,又是大量的議題中,就需要花費真實人力時間,因此,技術就難以馬上改善效益。

 

因此,林邑軒指出,政治應該出來面對,技術再來進場,不然權責不相符的狀況下,技術建立了一個虛無的平台,只是讓大家窮忙。

 

公部門應改變作文式思維

 

司改國是會議總結至今,已滿一年,司法改革是否有回應民意?林邑軒說,如果從零開始看,真的做了非常多事,但如果從人民的期望值來看,就還有段落差。至於達成什麼目標,也很難說明,因為一開始標的就沒有設定,每一項都很重要,所以輕重緩急也難以權衡,也很難說哪一項要優先去做。

 

在技術與政治的邏輯上,林邑軒認為目前公部門做事的思維還是「word式作文」,是一大串的文章,他表示當初想要資訊人「欄位式」、「資料庫」的思考模式衝撞,但並不是很成功,但對於以後的開放資料、政策行程、開會到政策追蹤等,應該用關鍵字的方式,公部門不要再給一個「word式作文」,應該要有每個欄位清楚不含糊的思維結構。

 

【延伸閱讀】
【G0V年會】公民審議推廢死 盼翻轉「亂世用重典」迷思
●司改國是會議最重要目標 法務部政次:傾聽人民的聲音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