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經緯:「交往中」的美中關係 回不去了

韋行之 2018年10月18日 00:00:00
一股「制中」的氛圍已經成為美國政、學、媒體與社會的主流。(美聯社)

一股「制中」的氛圍已經成為美國政、學、媒體與社會的主流。(美聯社)

前「世界銀行」總裁、也曾在小布希政府時代擔任美國副國務卿的佐立克(Robert Zoellick)被視為是對中國的「鴿派」代表性人物。2005年他用「負責任的厲害關係者」(Responsible stakeholder)這個名詞,來形容國際社會對於中國能否融入國際建制的期待。

 

當時,國際社會主要國家大多對中國也懷有如此憧景,相信中國在市場開放後,中產階級興起能夠刺激中國共產黨逐步邁向民主開放的道路,在國際事務上也有意願和能力承擔更多責任。

 

今年9月16日,佐立克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他在演說中卻提出嚴正的警告,美國對中國的戒心,不僅限於川普政府,而是遍及政壇,兩國過去的友好關係,有可能再回不去了。他甚至提醒中方人士,如果北京認為美中關係會在11月美國國會期中選舉或2020總統大選之後回到過去,那就錯了。

 

佐立克這番「美中關係有可能再也回不去了」,跟隨後美國總統川普說「他和習近平可能不再是朋友」巧妙地相互呼應。三週後,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就在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一篇措詞強硬、被形容為開啟美中關係「新冷戰」的演講,正式揭櫫美國長久以來對中「交往政策」(Engagement policy)是否出現改變的論辯。

 

無論是隸屬共和黨的川普、彭斯、佐立克,抑或是敵對陣營民主黨的中國問題專家大多都承認,過去十多年來美國對於中國在經濟實力提升後,能夠在民主開展與國際責任方面有所成長的期待,如今證明只是一廂情願的高估。

 

今年年初習近平修憲取消兩任十年任期制只是摧毀如此想像的最後一根稻草。過去幾年來,中國在貿易不公平作為以及在包括東海、南海乃至於台灣海峽的軍事擴張行動,再加上藉由「一帶一路」工程和「銳實力」擴張全球影響力,才是加深國際疑慮的源頭。

 

美國自從民主黨歐巴馬政府時代,就已經嗅得出必須「反制中國崛起」的氛圍,只是共和黨的川普政府採取更直接、有力的手段。

 

佐立克與彭斯的演講內容都明確指出幾項事實,包括中國強迫外資技術移轉、補助國營企業、竊取智慧財產權的不公平貿易實踐;中國強化國家資本主義模式,加深對內「維穩」管控和壓制人權;「2025中國製造」計劃構成對美國未來科技領導的挑戰;中國外交路線揚棄自鄧小平以來的「韜光養晦」,改以更具掠奪性的「新型大國關係」以及更具歷史論的領土主權主張來擴張政、經、軍事勢力,甚且「一帶一路」可能惡化主要國家債務危機、欠缺透明性、滋養貪腐等。

 

簡言之,川普政府指控中國的三大罪狀:違反公平、互惠與尊重主權,導致川普政府決定採取一條新的對中關係路徑,直接挑戰美國長期的對中「交往政策」。

 

主張「交往政策」的美方人士固然無法反駁佐立克與彭斯列出的中國「罪狀」,但仍然提醒冒然改採「不交往」(Disengagement)或「對抗式」對中政策的風險。這批以民主黨為主流的聲音有著以下的擔憂:

 

首先,美中若是進入新的冷戰,將迫使其他國家選邊站。但美中新冷戰與過去美蘇舊冷戰最大的不同在於,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滲透全球,即使是與美國較親近的日本、韓國、印度、澳洲都無意公開選邊,深怕自身經濟遭受衝擊,更遑論其他中小型國家。

 

其次,川普政府醞釀增加對中國輸美產品關稅、限制中國敏感通訊產業在美國投資、減少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以及中國媒體在美經營、暫停軍事安全對話等。主張「交往派」人士認為如此反而會減少雙方對彼此的理解,增加誤判的可能。

 

這派人士甚至指出,現今美國政府對中政策制訂者也出現世代交替,他們對於過去中國的歷史了解不足,只對近年來中國崛起對美國造成的威脅耿耿於懷,決策時較缺乏對美中關係歷史縱深的掌握,念茲在茲的就是如何有效圍堵中國而已。

 

因此,「交往派」主張應該避免美中關係陷入「零和」處境,縱使川普熱愛交易,但他對於中國談判行為必須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否則容易陷於誤判。這派人士對於川普動轍詆毀歐巴馬或民主黨的對中政策也很不苟同,他們認為歐巴馬運用的是多邊體制來制衡中國,反倒川普不但視北京為假想敵,也用同樣「交易式」的外交手腕來對付美國的安全同盟,甚至退出多邊的「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改採雙邊談判模式,製造美國盟友的不安與憂慮。這對於川普想要藉由「聯合陣線」來有效對抗中國,在實質上是存在許多變數。

 

上述「交往派」的反駁有著自我辯護的思維,也帶有對川普的深層不信任與不贊同。但可以確定的是,如何運用更有效的手段來制衡中國的崛起,已經成為美國跨黨派的共識,也對美國對中「交往」政策帶來巨大的衝擊。

 

未來即使民主黨重新執政,面對更具野心的中國和更獨裁專制的習近平,即使採取的策略有所差別,這股「制中」的氛圍已經成為美國政、學、媒體與社會的主流。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內,這波有關美中關係的再檢討,很有可能形成一場美國對中政策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