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府傳真:中共「謀尬意輸欸感覺」 什麼都「copy」台灣

呂佳穎 2018年10月28日 07:00:00
宴請美方官員時,台灣噶瑪蘭威士忌總是大受歡迎。(作者提供)

宴請美方官員時,台灣噶瑪蘭威士忌總是大受歡迎。(作者提供)

This is Kavalan Whisky…

 

美國官員滿臉笑地接過杯子,邊喝邊說「so good」。喝完了這杯,他自己又去拿了一杯,一場晚宴下來,他一共喝了三杯 。

 

這場晚宴,是我們的國慶晚會,不過不是大家熟知的雙橡園國慶酒會,而是在飯店舉行的國慶小酒會。

 

在華府,我們的國慶酒會有兩種,一種是透過報章媒體看到的雙橡園國慶酒會,對象是美國國會議員及其助理、美國智庫學者、台僑、留學生,這叫大酒會(2011年前,大酒會也在飯店辦) ; 一種是在飯店閉門謝絕採訪的小酒會,對象是美國官員,像是國安會、國務院、國防部這種的。

 

酒會分兩種,是因為台美斷交後,美國官員無法進入有我們主權意涵的建築物,或是「公開」參加我官方主辦的任何活動。窮則變、變則通,國慶酒會在斷交後,就每年都辦兩場,一場不公開只對美方官員 ; 一場公開,對僑界、對智庫...。

 

而在國際上獲獎無數的噶瑪蘭威士忌,不管是在大小酒會上,都很受歡迎,兩場晚宴都各準備十幾瓶噶瑪蘭,都被一掃而空,一滴也不剩。

 

近幾年,駐美代表處的晚宴用酒,或是送禮排行榜,噶瑪蘭已跟陳高並列了。一方面當然是因為噶瑪蘭自己很爭氣,釀出好酒,在國際評比上屢獲肯定 ; 另一面方面是派駐過台灣的美方官員,回美後對自己同事的口耳相傳,噶瑪蘭因此在華府政界打出名號。

 

據說駐美代表處的人員,有人因公或因私回台,都會自己帶瓶噶瑪蘭回來,因為在宴請美國朋友時,一拿出噶瑪蘭,客人的眼睛都為之一亮。

 

「噶瑪蘭是宜蘭的古地名...」!這話由一個派駐過台灣的美方官員嘴裡說出來,讓人眼淚都快掉了,因為不見得所有台灣人都知道噶瑪蘭就是宜蘭的古地名!

 

酒足飯飽之際,大夥兒天馬行空的聊。

 

「按照中國的邏輯,哪天他們會說噶瑪蘭威士忌也是他們的」,我這話一出,大夥兒都笑了!「反正什麼都他們的、什麼都要學」、「中國連大小酒會也學台灣」,我幾乎是連珠砲式的把這些話說完!

 

全世界在華府每年辦兩場國慶酒會的,就只有台灣和中國。中國也把美國官員和學者智庫、僑胞分開辦,講好聽,是因為自己是大國,賓客眾多,沒分開怕招待不周。只是這麼一來,其他大國像是日本、德國、英國的,恐怕要自我反省是否失禮,因為他們每年都只辦一個國慶  ; 講難聽,而且是實話,是中國「硬要」學台灣,那是一種你有我也要有的鴨霸心態,就像前幾年流行的連續劇經典台詞「我謀尬意輸欸感覺」。殊不知,台灣有多想大小酒會合在一起辦,因為可以合在一起辦,就代表我們國家已經「正常化」,也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和承認了。

 

近年中國銳實力擴張,那種近乎變態「謀尬意輸欸感覺」讓全世界各國都很有感,因為中國對自由民主價值的傷害,已經從惦惦吃三碗公飯的默默進逼,變成坐雲霄飛車的蠶食鯨吞了,他們仗著自己有廣大人口和市場,所以不怕大家不買單,潛台詞是「大家都要聽我的」。

 

當一個政權,把自己的人民當成談判籌碼,而不是真心想讓他們過好日子和有人權的話,跟這樣的政權打交道,怎能不小心?連自己的人民都這樣對待了,更何況是對其他人!

 

而講到中國很會「學」或是「偷想法」這件事,很多駐外官員應該都很有感!比如說台灣的僑務工作從1926年開始,中國則從1978年才創建,因此很多僑務工作,都直接「copy」我們的做法和創意。

 

「華助中心」學我們的「僑教中心」

 

前陣子蔡英文總統出訪,過境洛杉磯時,參訪僑委會在洛杉磯的僑教中心,這是台灣總統第一次在美國可以去探訪自己的駐外單位,和鄉親在自己的地方話家常。

 

僑委會從1986年開始,就在海外重要城市以及僑胞聚集處,自己買地蓋僑教中心,目前全球共有16個,舉凡辦活動、會議、展覽、圖書館...,軟硬體設施都有 ; 中國則是從2014年開始跟進,他們的叫華助中心,目前有45個。

 

「海外華文教育示範學校」學我們的「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示範點」

 

台灣從2007年開始讓僑教中心,不再只是辦活動和聯誼的場地而已,而是結合中文學校,轉型成為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示範點,爭取華語文數位學習的國際地位 ; 中國則是在2009年仿效我們推廣中文教育的模式,也去建立示範點。

 

「華僑人社團聯誼大會」學我們的「僑務委員會議」

 

僑委會的的僑務委員會議,每年都舉辦,除了讓散在各地的僑務委員回國聚會外,更可以明瞭國家的重要政策,讓人和國家的情誼,都能久久長長,這會議從1981年起開辦 ; 中國則是在2001年開始,每兩年在北京辦華僑人社團聯誼大會。

 

「僑領研習班」學我們的「僑社工作研討會」

 

僑委會為了和各地的僑領建立起感情,僑社工作都是因地制宜的,課程、和參訪活動,都量身設計 ; 中國則是跟進開辦各種「僑領研習班」。

 

「文化中國、四海同春」訪演團學我們的「文化訪問團」

 

台灣每年國慶和農曆春節前夕,都有文化訪問團到世界各地巡迴表驗,宣揚台灣多元文化 ; 中國則在2008年才開始學我們的文訪團去各地巡演。如果有天,我們把文訪團的巡演元素,加入台灣的民主,不曉得中國跟不跟風?這一點我們可是熱烈歡迎啊!

 

「中國尋根之旅夏(冬)令營學我們的「海外華裔青年台灣觀摩團」

 

從1953年開始,台灣就陸續開辦「海外華裔青年暑期返國研習團」(俗稱美加營)、「海外華裔青年語文研習班」、「海外華裔青年英語服務營」等青年返國參訪活動,並促進對台灣的認識 ; 中國則從1999年起開始推出「中國尋根之旅」夏(冬)令營活動,著力籠絡海外華裔青年。

 

中國甚至透過偏藍的台僑,取得中文學校學生家長的聯繫方式,傳遞「尋根之旅」的資訊,打的口號就是「我們才是正統的,文物不僅多,而且全程招待」。

 

除了這些,中國還copy美食外交、僑生政策、網路學中文...等等,說實話中國的僑務辦,不管是人力還是預算,都比我們僑委會多很多,因此上述的僑務規模都比我們大。

 

「被學,不開心,因為他們不懷好意...」,僑委會華府僑教中心主任陳世池這麼說!陳世池坐骨神經開過刀,走起路來沒那麼健步如飛,但是僑界的活動,依然很常看到他穿梭的身影!

 

「我們靠服務和誠心取勝」,講這話的是華府僑教中心副主任王怡如。週末的僑界的活動,很常看到王怡如和她的先生,以及孩子一起來參加甚至是幫忙。

 

僑委會正式派在華府的官員只有陳世池和王怡如兩人,另外的四人,都是在當地聘用的。偌大的僑務工作,他們得一針一線去拉攏 ; 不同派系的僑胞,更得一針一線去縫合。

 

過往台灣和中國在「老僑」的爭奪,打得十分激烈,現在當然也是。傳統僑社,願意支持中華民國,是因為自由理念和反共價值,也才願意在中國城(China Town)升起中華民國國旗。

 

但是不能否認的是,老僑會隨著歲月凋零,再加上傳統僑社限制入會必須來自當地,比如說華府的美京會館,屬於廣東僑社,入會鐵律就是要來自廣東,這導致現在台灣想加入的人,都沒資格,反過來中國的人,會越來越多。這意味傳統僑社,遲早會因為董監事的人數問題,而不得不掛上五星旗,這一點僑委會官員都很清楚。儘管如此,對於傳統僑社的經營,還是要去做,因為就算我們影響不了中國來的新成員,老僑的第二代、第三代,卻還是可以是挺我們的,端看我們自己怎麼做!

 

「讓台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有濃厚的台灣意識,重中之重!」不管是陳世池還是王怡如都在不同的場合,說過這樣的話。過去願意和政府打交道的台僑,政黨支持都比較偏藍,年紀也偏大,如何讓年輕人不排斥,也願意和官方接觸,很重要。

 

不少台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都加入一個叫做台美公民協會的組織,在華府地區的分會是台美菁英會,成員有美國政府官員、國會助理、律師、醫生、老師。說來尷尬,他們之前根本不知道台灣有「僑教中心」的存在。陳世池透過友人居中牽線,參加他們的新年派對後,彼此才開始有連結。

 

不少台美人的第二代、第三代,都加入了台美菁英會。(作者提供)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在主動出擊的情況下,台美菁英會在僑教中心辦了包水餃的聚會。雖然大部分人的活動範圍都在華府市區,而僑教中心是Gaithersburg,車程大約40分鐘,但是水餃宴那天,還是來了不少人,這可是第一次有年輕台僑來僑教中心辦活動呢!

 

捉住年輕台僑的同時,也積極向下扎根,更要「一條龍」從小到出社會,都要想出活動來涵蓋,好緊緊捉住這些台美人!

 

12歲以前有中文學校箍住大家,14歲後則有「青年大使協會」,大家定期聚會上課,領略台灣文化。另外,當僑界需要志工服務時,就優先找青年大使,之後僑教中心更幫忙申請白宮總統獎。這個獎項對想要申請大學的孩子有幫助,或許有人會說,來參加的人不見得有台灣意識,只是想要白宮獎而已,但是就算是又怎樣?台灣自己要有自信,因為台灣的文化、台灣的誠意,絕對可以打動孩子,讓他們願意多瞭解故鄉一點,進而幫故鄉在美國多發聲,這是骨氣也是志氣。

 

針對18歲以上的孩子,則開辦回台灣的營隊,像是華語文研習班、台灣文化研習營、英語服務營。所謂的英語服務營,是讓孩子用自己的所長,回台灣去教偏鄉的孩子英文,一趟旅程看見台灣的進步和民主價值,也看到家鄉需要什麼,自己又能貢獻些什麼,有孩子參加過英語服務營的家長說,孩子在回美後變得成熟,而且也對台灣,這個爺爺奶奶,或是爸爸媽媽心心念念的故鄉,有了情感上的連結。

 

面對中國財大氣粗,而且見一個學一個的僑務推動方式,我們官員的心臟,要練就得很大顆,而且要很會心理調適。以大華府為例,台僑約兩萬,中國的僑民則有二十萬,他們人這麼多,卻什麼都要學我們,這不就驗證了台灣人比中國人,被自己政府看重的程度多很多嗎?

 

「客群不同,不怕被學」,王怡如這麼說。多麼期盼有一天,傳統僑社辦的國慶和元旦升旗典禮,也能看到年輕一輩的台美人,和其他的台僑團體參加,陳世池說他們正朝這個方向努力中!

 

※作者為台灣媒體人/目前旅居美國

 

【延伸閱讀】

●華府傳真:台灣不只能買美國大豆

●華府傳真:莫健與高碩泰西裝口袋的福花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