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家的金庸 與魯迅曹雪芹比肩

黎蝸藤 2018年10月31日 12:35:00
金庸小説對人性的思考,何爲俠義,何爲愛情,何爲際遇,通過跌宕起伏的故事傳遞給讀者,潛移默化地改變很多中國人的觀念。(湯森路透)

金庸小説對人性的思考,何爲俠義,何爲愛情,何爲際遇,通過跌宕起伏的故事傳遞給讀者,潛移默化地改變很多中國人的觀念。(湯森路透)

2018年10月30日,傳來金庸仙逝的消息。作爲其忠實讀者,心情沉重,惆悵不已。金庸一生有四個身份:文學家、報人、政治參與者、學者。本篇先討論作爲文學家的金庸。

 

金庸武俠小説風靡華人世界,有曰: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説。毫無疑問,金庸是香港最偉大的文學家;大概也是中國新文化運動以來,整個白話文中文文學世界最頂尖、影響力最大的幾個文學大師之一。其十五部武俠小説「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影響力跨越跨越地理,跨越世代,跨越政治分歧,從1950年代開始,直至今天影響力還不息。

 

在香港1950年代,梁羽生和金庸相繼寫「新派武俠小説」,最早從香港報紙連載開始,迅速在香港流行。梁羽生雖然先寫,但金庸憑藉其小説故事之曲折、人物形象之豐滿、主題之互不雷同、想象力之豐富、塑造的武俠世界的奇幻、文字之典雅、氣勢之磅礴、蘊含文化之廣博、與歷史結合的恰到好處、思想的深刻,很快後來居上。

 

金庸親書對聯。(圖片取自香港文化館)

 

金庸小説也因此迅速從香港傳到臺灣、東南亞及其他海外華人社區。開始的時候,戒嚴時期的臺灣並不歡迎金庸小説,它們需要披著其他作者的名頭,書名也要改名換姓才能在臺灣「非法」流傳。1975年,遠景出版社要正式出版《射雕英雄傳》,經過幾年的申請和爭取,最後要改名為《大漠英雄傳》才能公開發行。

 

鄧小平對金庸小說愛不釋手

 

在中國大陸情況更糟糕。共產黨政權把武俠小説視爲「封建遺毒」,在1949年之後予以封殺。可是,國家領導人早就利用「特權」率先欣賞金庸的武俠小説。鄧小平在1975年托人從香港帶回一套到北京,此後對金庸作品愛不釋手。1978年,鄧小平在廣州接見梁羽生,1981年在北京接見金庸。這樣,隨著1978年改革開放,武俠小説開始解禁。

 

儘管如此,在中國大陸,武俠小説依然長期被視爲「毒害青少年」,中小學大多禁止學生讀金庸,害怕上癮影響學習。金庸小説在整個八十年代在大陸都沒有授權發行,嚴格地說還是「非法出版物」。但這無法妨礙金庸的武俠小説以報紙連載、雜誌和盜版書的形式迅速流行。當時在大陸風行租書業務,盜版的金庸小説就是這些小店的經濟支柱。一個學生借了書,整個班互相傳著偷偷看乃是當時的常態。

 

迄今,金庸的小説已經至少售出逾億冊,由於盜版數量太多,根本無從準確估計。在香港,公共圖書舘中,金庸作品至今還穩佔借閲量榜首,而且通常前十中有八到九本都是金庸小説。

 

香港「文化北伐」的象徵

 

金庸小説的影響力還不限於這十五本書的文字本身,大量的電影電視改編作品也讓金庸小説更深入人心。兩岸三地光是《射雕英雄傳》以及其衍生作品的電視劇就有10部,平均每四年就重拍一次。香港無綫電視(TVB)幾乎拍過所有金庸小説,不少還拍過兩次。其中,1983年,香港無綫電視版的《射雕英雄傳》可謂經典之作,不但在香港引起收看熱潮,達到99%的收視率(後來被另一部金庸改編劇集《神雕俠侶》超越),引入到大陸後更長期反復在各個電視臺播放。在1980-90年代,金庸小説改編的電視劇是香港「文化北伐」的一個象徵。即便到了1999年,筆者到中國各地旅行,發現幾乎所有衛星電視臺都在播TVB最新拍的《天龍八部》。這種盛況直到後來中國規定在黃金時段不能播放港臺劇才告一段落。

 

此後,中國大陸成爲翻拍金庸劇的主力。大陸導演張紀中又把幾乎所有小説都重新翻拍過一次。其他導演也不甘後人。即便翻拍如此之多,每次再度翻拍金庸劇還不斷成爲宣傳噱頭,選角與造型階段往往就能掀起討論熱潮。

 

1996年,臺灣出版遊戲《金庸群俠傳》,開中文世界RPG遊戲的先河,在兩岸三地都極受歡迎,很多從DOS時代的遊戲玩家到今天還津津樂道。至今,金庸群俠傳Online版還廣受歡迎。一個遊戲概念吃足二十多年。除了遊戲本身的功力,更是金庸小説的成功。

 

1996年,臺灣出版遊戲《金庸群俠傳》,開中文世界RPG遊戲的先河,在兩岸三地都極受歡迎。(圖片摘自網路)

 

金庸小説的影響力還在於其不斷被「二次創作」,成爲其他新的文學作品的養分。早期,給金庸小説寫前傳後傳非常流行,輔以一堆「金庸新 著」、「金庸巨著」、「全庸」等「山寨版筆名」,讓非法書商大賺。後來,金庸小説被用於不計其數的同人小説的素材,值得一提的是情色小説或色情小説,黃蓉、小龍女等都是永恒的被意淫的主角。最後,就算金庸小説中的角色名字也已經帶有豐富的内涵。2000年代,大陸一業餘作家寫作有關大學生活的小説,用金庸角色的名字,作為其小説中的各大學生的名字,著作立即取得巨大成功,以至作者抛開其專業轉而經營文化公司成爲巨富。

 

與曹雪芹、魯迅相提並論

 

金庸小説的影響力還在於其不斷被人討論和研究。在開始的時候,大部分人還以「通俗文學」的眼光看待金庸小説。到了九十年代,開始有人以對待嚴肅文學的態度加以研究。現在中國左派學者孔慶東最初出名,就是靠分析金庸小説。一旦突破了「武俠小説不登大雅之堂」的成見,很快,圍繞金庸小説的研究成爲了蔚爲壯觀的「金學」,各方學者從文字、版本、索隱、文化、思想等方方面面考察金庸作品。

 

當一個人的作品能形成「某學」的時候,就知道金庸的成就已經超越絕大部分中國現代文學家,進入能與曹雪芹、魯迅等殿堂級人物相提並論的階段了。由此,武俠小説在中國也不再被視爲對青少年不良的作品。金庸小説節選進入中國語文教材,正式登入「官方肯定」的大雅之堂。1999年,《亞洲周刊》排出世紀百大小説,金庸的《射彫英雄傳》和《鹿鼎記》分別排名29和31位,是少有連中兩元的作家。在另一個評比中,金庸被評爲中國當代作家的第四位。

 

金庸與《神鵰俠侶》電影主角合照。1960年(左起)謝賢、金庸、南紅、梁素琴查良鏞博士(金庸)提供。(圖片取自香港文化博物館)

 

更難得的是,對金庸的討論不限於學術上,還深入普通人之中。在中國以前最有名的天涯論壇,有一個專門討論武俠小説的版面,裏面百分之八十都是討論金庸作品,討論範圍從武學排名,女子美貌排名,郭芙與郭襄的比較,到張無忌到底喜歡趙敏還是周芷若,韋小寳最喜歡哪個老婆等等不一而足。金庸每版影視改編都得到巨大的討論流量,人人可以說上兩句。金庸在上世紀末進行第二次修訂(即「新修版」),很多金庸的粉絲接受不了一些改動,紛紛留言表示不滿。這也正好印證了金庸小説的深入人心。

 

作品反思批判大漢族主義

 

由於中國對政治討論的壓制、金庸小説中的豐富寓意、以及金庸小説是如此廣為人熟悉,不少人把對金庸小説某段情節的解讀,作為暗諷政治的工具,這和中國流行的借抨擊晚清而「借古諷今」,或借批評美國的「借外諷中」有異曲同工之妙。

 

金庸小説對人性的思考,何爲俠義,何爲愛情,何爲際遇,金庸都把自己的理解,通過跌宕起伏的故事傳遞給讀者,潛移默化地改變很多中國人的觀念。筆者特別希望指出的,就是金庸小説中最關注的主題——民族問題。金庸早在50-70年代就反思和批判「大漢族主義」。在《碧血劍》中,通過袁承志的口,認爲皇太極勤政有爲,比明朝皇帝好。在鹿鼎記中,對滿洲皇帝康熙的肯定更貫穿整部小説。在天龍八部中,更點明了以民族身份作爲評價人的標準的荒謬和悲劇。在1980-2000年代,這些進步思想影響了大批中國人。雖然不能說他帶動了反思歷史的潮流,但通俗易懂但又引人深思的金庸小説肯定積極地推動了這種思潮。

 

可以說,在現代中國文學史上,沒有一個作家的作品能在如此長的時間段,在如此廣闊的地理範圍,在分歧如此大的政治光譜,在雅俗差別如此懸殊的人群中,都能如此深入人心。可以說,郭靖黃蓉,有如孫悟空豬八戒、有如林黛玉賈寳玉,都整合為我們華文世界人民的生活與思想的一部分。

 

我想,這是一個文學家所能夢想到的最高成就。

 

※作者為旅美學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