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我們可以替高雄做些甚麼

陳昱廷 2018年11月14日 00:00:00
IESF世界電競錦標賽,讓全世界近50個國家,又多認識了台灣、高雄一些。(作者提供)

IESF世界電競錦標賽,讓全世界近50個國家,又多認識了台灣、高雄一些。(作者提供)

六都選舉,高雄無疑地成為了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我是在地25年的高雄人,縣市合併前屬鳳山市,前三志願高中,畢業於四中工科,並在高雄就職,希望透過本文章來探討高雄,以及想要解決的問題。

 

政黨話題、候選人政見、負債額…等,網路上已討論得轟轟烈烈。

 

這篇,我們不討論政黨與上述所提及之議題,我只希望高雄,這座我愛的城市,能夠更加美好。

 

首先,筆者想探討,很火熱的兩個詞 「北漂」、「又老又窮」,還有案例分享與高雄人的情懷,以及對這城市未來的期盼。

 

文章開始與分享案例前,先做個開場。

 

有能力北漂南返的人才、在地已久的居民,可能在了解背後這些不公平條件下,還是一樣覺得政府無能,這點筆者非常認同,畢竟有壓力才會進步。

 

每個人的標準不同,1、20年了,建設變多、環境變好,但還是無法避免季風帶來的空汙,等不到一個像樣的竹科、內科、金融園區、重工業以外的產業…等,筆者也真心的期盼這個城市能快速地成長。

 

北部的孩子則因為城市發展快速,競爭也相對南部激烈,在這背景下成長的孩子,普遍較積極進取。

 

「北漂」,的確是一個要被解決的問題,但不應該是一個一直被放大、炒作的話題。

 

全世界不管哪個國家,人口本就自然地會往首都、科技園區、經貿園區或是產業重鎮聚集。

 

高雄,是一座壓力很大的城市,長久以來背負著重工業的命運,還有南北發展不均,但卻被人們賦予和首都、其他科技園區、經貿園區一樣的期盼。(可以借鏡,有世界鋼都之稱的「匹茲堡」)南北發展不均,也造成供應鏈上中下游廠商多集中在中北部,人才甚至會因地緣發展的關係,畢業後就留下(但追根究柢,也是因為高雄沒有他們的舞台)。

 

教育,是提升產業發展、人民素養的一條捷徑。

 

身處台灣的南端,曾為第二大城,卻只擁有四大四中的中山,與鄰近的成大。除了傳產,很少有中北部高薪的產業(因上述所提及的問題),而大部分的獲利也握在提早卡位的中老年人身上,年輕人相較於中北部很難有相關產業可以出頭天。

 

25~45歲活力較旺盛的市民,在握有極少資源、財富下,自然地,即使有再多的硬體建設,也很難帶動整個城市周邊的觀光、服務、藝術設計等產業發展。

 

在一個已經欠缺學術環境、又資源分配不均的城市,卻如此嚴苛地要求、責罵他。可憐的高雄,在這樣的情境下,還得面對來自外界的謾罵與放大鏡,說我們「又老又窮」。

 

「又老又窮」,筆者有另一種解讀方式。

 

「老」: 訴說著南部人《守舊的心》,較不會跳脫傳統思維的框架去創新; 《刻苦耐勞》,認為努力一定會被看見,不像北部人勇於表達不滿,替自己爭取應有的權益「窮」: 筆者眼裡,高雄的窮不是低薪也不是負債,而是我們的《心》,是考試制度僵化了我們,又或是網路媒體限制了我們。

 

筆者生長在一個原高雄縣發展最好的城鎮,但也清楚明白這城市還有其他地方,有更多的城鄉差距。從年輕人到老年人,大家都努力生活著,各式各樣的生命經驗,孕育了整個社會發展。

 

電商、複合式百貨的崛起,造成商品同質性高的商圈衰退;新穎的早午餐、方便的外送服務,衝擊著傳統便當與小吃店…等。在時代快速的變遷下,順應時代潮流的會大放異彩,而無法跟上的,會漸漸沒落。

 

讓我們思考,是高雄淘汰了他們?還是,時代淘汰了他們?

 

而明明地處偏遠的餐廳,卻高朋滿座,連訂位都有困難;看似不起眼的小店、景點周邊卻車水馬龍。

 

再讓我們思考,是高雄扶植了他們?還是,時代扶植了他們?

 

現實是殘酷的,汰弱換強,高雄需要彼此多一點的關懷、互助合作找到一條生路,多看看成功的案例、瞭解趨勢,或是多與他人分享…等,這城市需要的不是誇大渲染的詞彙或是激進的謾罵。

 

長大後才知道,大人們的世界有多噁心,為了利益與焦點,不擇手段、毫不諱言。

 

在筆者眼裡的「老」與「窮」下,間接地,也許多少影響城市發展。

 

以下為筆者的親身經歷,也許這不是個案,分享後,希望我們能共同解決,讓這個城市進步

 

《案例1 - 攜手改善不公平的環境》

 

在說明案例一之前,可能得先證實一個問題,高雄的確沒有像中北部那麼多類型的科技業、金融業等天花板本身比較高的產業,故也很難留下年輕的菁英人才或是迎接返鄉的遊子。

 

那,在家鄉工作的新鮮人、年輕人,我們可以做點什麼?

 

筆者在一間中小型公司 更多因為一些巧合下來到這間公司,目前正在服國家義務,邊工作與念碩專班,並在下班努力學更多、增進能力,給自己作夢的勇氣,減少與同儕們的差距。在公司裡看到不滿的也都會積極地尋求調整,設法解決不合理。現階段,薪資數字比較不是筆者想追求的,有自己的時間讀書與研究才是。,很常因為工作需要與不同部門主管討論,會看到面試人員的表格放在桌上,而最令我好奇的是,他們所填的《期望薪資》。

 

不管任何職位,行政職到需要較多專業能力的職位,看到的數字,不外乎是24K、26K、28K,鮮少有30K以上的。

 

這不禁讓我思索,你大學四年所學,只值這樣嗎?公司還沒決定要給你多少之前,就已自我貶低了價值,讓公司認為這樣的薪資就能聘用到他們要用的員工。

 

善用網路平台,讓市場機制去動搖中小型公司

 

高雄的大公司大部分還是以傳產居多,低調領高薪的也多,較難以一己之力改變,畢竟產業類型真的較少。筆者也知道,有些大公司甚至會帶頭作亂,可是這並不侷限高雄而已,一定得被檢討,但不應作為拿來攻擊高雄的點。筆者的公司在《天眼通》、PTT評價不好,而因為形象的關係,徵才也變得困難,也曾被同仁投訴過勞工局,才有今天勞動節補假、遵守勞基法的情況,公司也開始著手改變形象。

 

結論: 清楚自己的價值,勿貶低自己,多方求職,加速市場機制的汰換。

 

《案例2 - 對自己有信心、多嘗試與改變》

 

筆者也有返鄉工作的朋友-小明(四中工科),但小明怕自己大學時沒有學好專業能力,得先磨練自己,故面試了第一間公司就去上班了,起薪不到25K,常聽到小明說公司、同事還不錯,就薪水少了一點。

 

兩年過去了,小明能力進步了,月薪達到30K,但還是覺得自己很低薪、高雄很窮。

 

這一兩年間,筆者推薦了小明A公司、B公司…等,待遇福利都不錯,剛好能力也符合,不妨可以嘗試看看。但小明總說: 「沒關係啦,這裡除了薪資之外都還不錯,目前就先這樣吧!」

 

筆者時常疑惑,既然小明追求的是量化的薪資數據,那為什麼不願意跳槽試試? 害怕自己遇不到好同事了嗎? 或是有其他考量? 設限了自己?

 

結論: 勿故步自封,給自己多一點信心且不設限,追求心中想要的聲音,放膽去試,會找到更好的選擇。

 

《案例3 - 提升自己的天花板、拓展視野》

 

當筆者回答從小一起長大也在高雄工作的老友說年薪有N萬的時候,得到的答案大部分都是:「哇!這樣很多耶~在高雄可以領這樣的薪水。」(N大於主計處最新公布總薪資平均53416*12)。

 

當筆者聽到這個答案的時候,其實心中是擔憂的,是什麼樣的視野會有這樣的想法?

 

常警惕自己,哪天高雄產業起來,北漂遊子們返鄉,會不會被取代? 未來要跳槽或轉換跑道的時候,我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結論: 提升自己的天花板視野,增進自己的能力,不論是工作上或是未來職涯規劃上。

 

高雄的年輕人,我們已經在如此不平衡的條件下了,你還能不能有憂患意識,想辦法提升自己能力、改變自己。還是,你只改變了手中的選票?

 

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總不能不努力,卻期望救世主的到來吧!

 

少玩一場英雄聯盟、絕地求生,少追一部劇,多看一本書、多會一種語言、多學一樣才藝…等,莫忘時常投資自己。 更多筆者也喜歡打電動,最愛的展覽非電競莫屬,但礙於現實,每周完成所規劃的目標後,才會當作放鬆。

 

「美麗城市、眾多建設的背後,需要我們共同的支持」

 

高雄,是全台騎車最狂、違停頻繁出現的城市,在這樣人人低成本與高效益的通勤下,個人載具就容易變得普及。畢竟人性是懶惰的,已經適應原有方便的習慣,就會比較難去嘗試其他替代方案。

 

筆者知道,大眾運輸的配套,還沒有像台北一樣好,還有更多的努力空間,但是在抱怨之前,讓我們來設想兩個情境。

 

情境一:

 

放假出遊,要做一趟單一地點的往返通勤,你也很幸運剛好住在捷運站附近(步行7分鐘內的距離,或是懶惰一點騎機車5分鐘車程停捷運站),而捷運通勤與個人載具總時間都差不多是半小時,但你可能騎快一點少等幾個紅綠燈、逆向,或是再來個紅燈右轉與高雄式左轉,通勤時間就會小贏捷運的情境下,你會選擇哪一種交通工具?

 

情境二:

 

開車出去買東西,店家門前是紅線且人來人往,你會為了避免影響其他用路人而堅持不違停在紅線上,寧可走遠一些?還是貪圖方便認為反正耗費時間不長,又不一定會被取締,而直接停放在店家門口?機車也是一樣,會堅持停的端正,還是斜柱亂停也無所謂?

 

然而這些我們認為再平常不過的生活景象,都是人們該正視、積極改變的問題。仔細想想,我們可以替這個城市做些什麼?或是替別人多想點什麼?才能夠互相扶持,共同延續這個城市美好的發展。

 

南部人,也許較傳統與節儉慣了,時常會希望東西可以免費、或是盡可能地殺價,但其實內心可能也不是真的不願付出這筆,只是單純想著能省則省。對展覽與表演不像中北部人那麼踴躍參與,免費的表演活動也不見得座無虛席,或是根本不知道有這樣的消息 更多筆者時常會查看,展覽館、駁二、大東藝術中心…甚至是近期開幕的衛武營,有哪些表演、展覽可以觀賞,本身有興趣且剛好免費的最好,付費的通常也都會買最便宜的票價。不過如果讀者剛好也質疑,都已經低薪了還要花錢買票,不妨趁這個機會試著記帳,檢視每月的生活娛樂…等收支。若仍真的心有餘而力不足,免費的展覽也會是一個好選擇。

 

其實這些展覽與題材,有可能都是生活中創新的元素,提供深度思考與跳脫傳統思維的力量。

 

然而,仔細觀察後便能發現,實際上公共建設走馬看花、在館外拍照打卡的人,還是多於真正用心使用的市民 更多用心使用的範圍很廣,不是只有觀光消費,筆者認為在駁二放風箏、總圖看一本書,享受整個下午,也是一種用心使用,端看讀者如何定義。

 

在這些情境與生活習慣下,誕生了鄉民最愛提起的「蚊子館」、「負債建設」。

 

筆者時常思考,我們是不是不配擁有這些,也許這樣的政策真的錯了吧!

 

高雄,擁有眾多建設,真的都需要你我共同支持與陪伴。期許我們在行有餘力之時,多去戶外走走,體會高雄的美,一起帶動整座城市的運行。

 

而原高雄縣的城鎮,也還有更多的地方特產、傳統文化活動,需要大家共襄盛舉。

 

「產業」

 

眼光銳利的人,應該會發現到這三年,高雄以飛快的速度,多了很多新景點與投資案,不管是已完工/未完工/剛開工等,這些可能都會是未來的工作場所。

 

台灣在地的重磅產業,攜手供應鏈一起投資高雄,帶動整體發展才是救世主。

 

多看看這城市、留意發展脈絡,有哪些是適合你的舞台。

 

「觀光」

 

筆者對於觀光的定義是《當地人本身就會去的地方,已是生活的一部分,才有辦法吸引外地人甚至是國外遊客》

 

我們一起試著想想,除了百貨公司之外,有哪些景點已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而各地區的特色產業,也都需要我們的創意讓它發光發熱。 更多就像鳥松、鳳山三民傢俱街,這些歷史悠久的地區有其產品特色,卻少了一個平台讓它發光發熱 (傢俱使用週期長,工程浩大,投入不易),還有很多無限可能,待我們去發掘。

 

來探討,旅遊業對於陸客的投資吧!

 

《陸客》來台帶動的觀光產值,13億人口與消費能力不容小覷。

 

幾年前,陸客來台人數還在高點甚至屢屢創新高的時候,如果旅遊業者認為這個趨勢會一直下去,就開始進一步擴大投資,是不是忽略了其中的風險控管?這題真的很難解,儼然已是政治籌碼的一部分,可以說是台灣的宿命吧!連美國也多少難逃這樣的影響。此處就不討論政治因素。

 

「結論」

 

我們的世界,不是永遠都只有二分法,非黑即白。

 

在眾多紛擾中,我們都希望這個城市能持續的進步,謝謝各位市民的努力。

 

北漂南返的遊子們,不論你身在何方、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麼精彩,有空回來的時候,記得多陪陪家人,別讓父母擔心。

 

「家」,這個只屬於你的避風港。

 

市民們也別忘了,適時停下腳步,走訪港都,體會這座城市的進步。

 

謝謝讀者耐心看完文章,若有冒犯之處,筆者深感抱歉,我們的初衷都是希望高雄能越來越好。 更多也許讀者會認為沒有真的窮過不能體會,筆者明白自己很幸運,也知道這社會充斥著不公平,所以時常懷著感恩的心,替社會盡一份心力,每月也會定期小額捐款伊甸基金會、年終量力捐獻給需要幫助的單位。

 

※作者任職資訊業

關鍵字: 高雄 又老又窮 北漂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