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書市」萎靡 國力堪慮

主筆室 2016年10月06日 07:00:00
台灣出版業大幅衰退,確實顯示了這個社會逐漸對系統、深刻的閱讀失去興趣,影響所及,個人的知識和見解,恐將愈被侷限在日常周遭的俗務上,接下來所謂的「淺見」,很可能就不再只是某種謙沖之詞,而是事實。(路透)

台灣出版業大幅衰退,確實顯示了這個社會逐漸對系統、深刻的閱讀失去興趣,影響所及,個人的知識和見解,恐將愈被侷限在日常周遭的俗務上,接下來所謂的「淺見」,很可能就不再只是某種謙沖之詞,而是事實。(路透)

根據台灣出版資訊網統計,台灣書籍年銷售額不斷呈現下滑趨勢,2013年為269億、2014年為226億,到了2015年更一舉落到200億(190億)以下,且估計今年的總結還會更慘。在舉國關注股市不能下跌、房市需以提振之際,我們似乎未對一個國家的「書市」萎靡有足夠警覺,或者以為那只是當下網路時代必然的副作用而已。

 

出版業大幅衰退,確實顯示了這個社會逐漸對系統、深刻的閱讀失去興趣,影響所及,個人的知識和見解,恐將愈被侷限在日常周遭的俗務上,接下來所謂的「淺見」,很可能就不再只是某種謙沖之詞,而是事實。尤有甚者,早有心理學上的臨床見證,一個人假若過度缺乏閱讀習慣,將會阻礙其腦部抽象思考的功能,在益顯繁雜的現代化社會中,到頭來所剩,就只有直觀理解問題的能力,那絕對是人類進化的障礙。

 

此外,另一個問題是,出版業一片愁雲慘霧,長年下來卻是由「實用書」一支獨秀。包括曾紅極一時的著色書,今天再輪由寫字書掛帥(另有穩定銷量的考試用參考書)。這也是台灣特有的奇異現象,這些書在不少國家雖然也擁有很好的銷售量,但並不會被列在「書籍」類,與文學、歷史、小說並陳在同一位階。台灣書商實在沒道理為這類書籍帶來亮眼的業績沾沾自喜。

 

中國歷史學家傅國湧在個人所著《無語江山有人物》一書中,提到孫中山的讀書習慣,實為從來不喜歡看小說雜著那些「無益的書」,也不嗜好美術圖畫,對故事類書籍也只是偶爾翻翻,對詩更是全無興趣,對他來說,那些都不過是純休閒的餘興節目,孫中山偏愛的,多帶有強烈的實用主義,因為「讀書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讀書」,所以他廣泛取材地理、歷史、經濟、政治、哲學和中國古籍,另外還有各國陸軍組織法和海軍航艦圖。他確實堪稱博覽群書,但和被喻為「史詩般民主鬥士」的哈維爾(前捷克共和國總統),屬於完全不同類型的革命家。藉由不同類型書籍堆疊、轉化的思維模式,足以造就歐亞政治人物高度的殊異,甚或反映出所處環境的氣質差別。

 

歐洲指標國家之一的德國,國內生產總值高居世界第四,購買力是世界第五,工業和科技部門全球表現也都名列前茅,生活水準屬於高度發展國家,同時擁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體系。光看國力帳面上的數據,我們恐怕會以為這個國家全然是發揮了實用性格才造就今天各行各業輝煌的紀錄;但其歷年暢銷書排行榜,幾乎全讓位給了虛構型的小說。2014年德國的暢銷書,甚至還是一部青少年讀物《青春期的小動物》(Das Pubertier)。另外以小說筆法,重新加工諸多社會熱門話題的《突發新聞》(Breaking News)也受到很大的關注。同在榜上的,尚有驚悚小說《第23號乘客》(Passagier 23)。

 

假若我們並不否定德國今天於政經領域的成就,其大眾閱讀的偏好,或許可為我們帶來一些有意義的思考。從而我們將發現,台灣書市積弱不振,加以匪夷所思兼及詭異的閱讀內容取向,恐怕正對著我們的國家發出一道警戒訊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