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行自由】美第七艦隊證實 雷根與史坦尼斯號雙航母打擊群聚集亞太海域

李靖棠 2018年11月15日 12:01:00
美軍史坦尼斯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抵達菲律賓海。(圖片取自美國海軍)

美軍史坦尼斯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抵達菲律賓海。(圖片取自美國海軍)

被稱為世界警察的美軍,靠著其龐大的航母打擊群(aircraft carrier strike group)巡弋全球海域,其中局勢相對複雜且多變的亞太地區,多年來除常駐日本的一艘航空母艦外,為預防可能突發的狀況,美國海軍(US Navy)經常會以雙航母駐點模式,作為對北韓、中國的「恫嚇」。

 

 

 

亞太海域再次出現雙航母

 

《路透社》(Reuters)報導,美第七艦隊(US 7th fleet)14日證實,原在夏威夷與卡爾文森號航母(USS Carl Vinson)聯合演習、史坦尼斯號航母打擊群(USS John C. Stennis)已抵達菲律賓海域,和常駐日本的雷根號航空母艦(USS Ronald Reagan)「合體」。

 

 

指揮官索耶海軍中將(Vice Adm. Phil Sawyer)表示,「聚集雙航母打擊群,能帶來空前的海軍戰鬥能力,更能展現我軍最強的實力。未來美國海軍將於亞太區域,在遵守國際法規範下、進行自由航行與飛行。」

 

 

尼米茲級核子動力航空母艦

 

雷根號與史坦尼斯號都屬於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Nimitz Class Aircraft Carrier)系列,史坦尼斯號是系列第7艘、於1995年正式服役,母港位於西岸華盛頓州的布雷默頓;雷根號則是第9艘、於2003年正式服役,目前作為常駐日本橫須賀港的美軍航母打擊群。

 

2016年在菲律賓海域,史坦尼斯號(圖左)與雷根號(圖右)聯合進行演習。(圖片取自美軍第七艦隊)

 

擁有10萬3千噸排水量、造價高達45億美元(新台幣1393億)的史坦尼斯號航空母艦,是以被譽為「現代美國海軍之父」的資深聯邦參議員約翰・史坦尼斯(John C. Stennis)命名。

 

艦身全長332.8公尺、最高巡航時速可達58.3公里,可運載包含飛行大隊在內約5000餘名官兵,採用蒸氣彈射裝置、最多能搭載90架標準艦載機與直升機。

 

2011年巡弋太平洋海域的史坦尼斯號航空母艦。(圖片取自美國海軍)

 

而以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命名、美國進入21世紀後第一艘成軍的航空母艦雷根號,2001年下水儀式時,因總統本人病重無法出席、僅能由前第一夫人萳西·雷根(Nancy Reagan)代表出席。

 

常駐日本的美軍雷根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圖片取自美國第七艦隊)

 

2003年7月在諾福克海軍基地(Norfolk)正式服役,取代星座號航空母艦(USS Constellation CV-64),並在2007年首次被派往亞太進行巡航任務,2014年取代回廠維修的喬治華盛頓號航母(USS George Washington),成為新一艘常駐日本的航空母艦打擊群。

 

1996年已故美國前總統雷根(圖右)與夫人萳西(圖中央),檢視新航空母艦雷根號模型。(圖片取自美國海軍)

 

美軍航母經常「群聚」於亞太地區

 

事實上,雙航母巡弋已成為美國海軍在亞太的「常態」,經常為應付緊急狀態,甚至曾出現3航母聚集的畫面。

 

2006年「勇敢之盾」演習(Valiant Shield 2006),美海軍聚集尼米茲號、小鷹號(USS Kitty Hawk)和林肯號航空母艦(USS Abraham Lincoln)進行聯合軍演。

 

2006年共同出席「勇敢之盾」演習,美軍聚集尼米茲號、小鷹號和林肯號航空母艦進行聯合軍演。(圖片取自美國海軍)

 

十年後當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出訪南韓前夕,為對金正恩(Kim Jong-un)釋出警告訊息,海軍曾一度有意集結三大航母進入日本海,包含常駐日本的雷根號、還有在關島(Guam)巡航的羅斯福號(USS Theodore Roosevelt),以及正在印度洋訪問的尼米茲號(USS Nimitz)。

 

無論是雙航母或三航母集結亞太海域,都顯示出西太平洋和南海的重要性,中國與陰晴不定的北韓,都讓美國始終放心不下,此區域重要的戰略價值。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