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傳真:民進黨的慘敗或將加劇兩岸危機

老D 2018年11月26日 00:01:00
兩岸危機加劇有利於蔡英文接下來的施政,也有利於民進黨在下屆選舉前化被動為主動。(湯森路透)

兩岸危機加劇有利於蔡英文接下來的施政,也有利於民進黨在下屆選舉前化被動為主動。(湯森路透)

在國際局勢和兩岸關係巨變之際,2018臺灣地方選舉舉世關注,其中尤以縣市長選舉格外令人矚目。

 

國民黨一雪兩年前和四年前選舉失敗的恥辱,攻城掠地,一舉奪得15個縣市長席位,而民進黨則幾乎潰不成軍,連失地盤,僅守住6個縣市長席位。特別是鐵票倉高雄市的失守,更是民進黨大失民心、勢力衰微的重要象徵。

 

有分析認為,民進黨的縣市長候選人之所以戰績暗淡,是因為替中央執政失利背了鍋,具體來講都是因為受累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施政,是很有道理的。 而蔡英文領導的政府之所以執政失利,與大陸新的對台政策策略,不無相關。主要體現在,大陸壓縮兩岸經濟合作和臺灣產品對陸輸出,對臺灣經濟形成衝擊,直接影響到選民情緒;反過來,經濟發展受限,又間接促進了軍公教年金改革、勞工工作時數改革等得罪選民的措施。

 

不過,如果說臺灣此次地方選舉結果有益於兩岸關係緩和,甚至說是大陸對台政策策略的成功,為時尚早。

 

這一方面是由於臺灣地方選舉並未改變中央政府權力架構,蔡英文政府仍然掌管外交、防務和對陸政策的權力。

 

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隨著大陸自身崛起對國際局勢和地緣政治產生的影響,以及美國對華、對台政策由此發生的重要變化,使臺灣當局獲得更大空間施展外交、防務和對陸政策。

 

大陸對台政策策略對民進黨政府施政的限制,正在激勵蔡英文政府的鬥志。今年以來,臺灣當局明顯改變了兩岸政策的的基調。

 

在6月下旬接受法新社專訪時,蔡英文改變對陸模糊策略,明確將大陸稱為「中國」,以此切割陸台,並呼籲國際社會重視大陸對台「施加巨大壓力」,珍視民主自由共同價值觀,聯手合作制約大陸,減少或遏制大陸的「霸權擴張」。 在雙十講話中,蔡英文呼應美國副總統彭斯的演講,指「中國正在挑戰各項國際秩序」,強調面對大陸的軍事威脅、外交打壓、社會滲透甚至經濟安全的傷害,臺灣不會去從退讓,必須致力於「價值外交」的持續推展、防務戰力的提升、內部安全的強化以及整體經貿策略重整等四個面向上。

 

出於對中國內外政策的轉向對各自國家利益及國際秩序和規則形成的挑戰的警惕,美國和地區重要大國的對華政策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以「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為支撐和依託的地區國家戰略合作機制隨之加速推進。

 

臺灣處於西太平洋重要樞紐位置,必將成為美國領導下的印度-太平洋戰略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支點。背靠具有實質性盟友關係的全球和地區強國,臺灣將更有底氣對陸採取強硬策略。

 

這兩方面因素既是彼此獨立的,又相互促進、相互激發,對今後的兩岸關係尤其是蔡英文政府對陸政策的抉擇,將產生重要影響。

 

無論是繼續拼第二任期的選舉,還是選擇在任期結束之際交棒給黨內其他候選人,蔡英文都不大可能改變或者弱化當前對陸政策的基調,在僅剩下一年多執政時間情況下,她很難在當前備受詬病的領域有所作為,特別是只要她在任,兩岸關係就難以改善,因此,兩岸危機加劇有利於她接下來的施政,也有利於民進黨在下屆選舉前化被動為主動。

 

若決心到期交棒,身懷使命感的蔡英文,可能會繼續固化民主價值和民主制度,固化並加強當前對陸政策態勢,以使無論誰當選下屆臺灣領導人,都無法根本改變之。

 

若選擇繼續拼選舉,那麼利用國際社會對華遏制聲調抬升之機,強化對抗策略,激化兩岸矛盾,升級兩岸危機,甚至促使大陸進一步加強目前的打壓和收縮政策,以便將中央執政失利歸咎於大陸,在選前營造濃重悲情氛圍,並向韓國瑜學習,打民粹派,不失為一個突破執政困境、創造有利局面的可行路徑。

 

最後,對於在「期中考試」中處境黯淡的民進黨來說,晚敗不如早敗。在蔡英文執政下半場,它仍有餘裕時間深入反思,痛定思痛,凝聚合力,找到一條挽回民心之道。

 

※作者為中國自由撰稿人

關鍵字: 蔡英文 兩岸 強硬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