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中了中國的計 不是「挺韓」全都支持統一

呂佳穎 2018年11月27日 07:00:00

作者認為,選完了,千萬別中了中國的計,說什麼挺韓的,就是「全部」要支持統一。(攝影:陳沛妤)

一場選舉,台灣向全世界發出了什麼訊息?

 

幾個在華府從事台灣倡議的朋友,一個比一個悲觀,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走下去。

 

有人說「台獨」沒市場,「華獨」才是王道 ; 有人說當很多國家聯合起來跟中國抗衡,台灣卻選擇跟中國靠得更近,台灣人渴求跟中國搞好關係,不排除統一。

 

這真的就是台灣人想要的嗎?恐怕不是!

 

美國國會眾議院前議長迪比•奧尼爾(Tip O’Neill)有句名言:一切政治都是地方政治(All politics is local)。意思是人民真正關心的會是你家附近周圍的事,就算有的可能只是一件小事,或是只是自身的權利問題,卻會匯聚成力量,變成翻轉既有權力的關鍵。
 

既然如此,這回的縣市長選舉,就該回歸「地方政治」來審視,才不會不管是在對內判斷、或是對外傳達上都出現大暴投,那才真的讓台灣走進死胡同!

 

台灣人真的想統一嗎

 

如果想,那前總統馬英九前陣子提出的「不排除統一」,為什麼會被罵到臭頭?又為什麼藍營的候選人都「避馬」避到唯恐不及?

 

順著這邏輯,把支持韓國瑜的人,都說成就是要統一的人,這戰術對嗎?該承認的是他們就算唱「中華民國頌」,也不代表支持「中國」,而是支持「中華民國‧台灣」,別再說這些人就是要統一,這麼做一點建樹都沒有,還剛好「正中」中國的下懷,有利中國宣傳「他們不要你,我們要你」的分化伎倆。

 

姑且不論,台灣人在「政治上」想當台灣人,但是又想「在經濟上」跟中國維持好關係,以便大賺中國的錢,這想法有多弔詭,或是天真,執政的人就是該去正視人民想賺錢改善生活的急迫心態,而不是只是一味的說我們哪裡有「又老又窮」、「改革向前行」、「改革不回頭」之類的。

 

講到改革,不管是年金、同婚、一例一休...,都讓蔡政府在這回的選舉形同被打到「殘廢」。

 

改革沒有錯,也不是改得夠不夠多的問題,而是「態度」和「姿態」非常有問題,造成「有溝沒通」,因為高舉的改革正義大旗,盲了執政者的眼,催眠了執政者的心,因而可能沒有真誠地親自去說服,搞不好連溝通的對象都有問題。

 

「我支持年改,但等我領完再改...」,這樣的話當然讓人生氣,但是要注意的是,這思維是否瀰漫在「現在」的軍公教體系,而非只侷限在「退休」的?如何消毒、說服,這絕對需要戰略,而非就是放在那,以為大家都會支持進步的力量,當人家不買單時,就說人家親中,只想跟中國靠攏。

 

說穿了,就是「錢」這檔事,讓人民教訓了民進黨!

 

民進黨必須切記,當有些人民不願放棄既得利益,為下一代著想時,就要更認真的做說明解釋,必須一講再講,想辦法自己創造舞台,媒體不播,那就自己直播啊,如果川普都能在推特上闡述自己的想法,甚至是要誰走路都在推特上發布了,蔡英文又為什麼不能當網紅?在直播的同時,也是和人民接觸,就像她在2012年敗選時,開始全台走透透,感受人民的溫度一樣!

 

2016年的大選 蔡英文是怎麼贏的

 

是因為兩岸議題得分?還是因為公平和正義的價值,打動了庶民的心?

 

民進黨這回的大敗,值得國民黨警惕。

 

以前人們習慣給政治人物兩任八年的時間,現在是壓縮到兩年就給你翻船了,沒有妥協的空間,做不好我就笑你、罵你、教訓你。

 

在這邏輯下,南賣菜、北神探、中燕子的挑戰,才正要開始,他們要如何「不踩紅線」的讓人們快速的「貨賣出去、人進來、賺大錢」?現在他們的做法,看來就是靠攏中國,承認一中的九二共識,但是問題來了,台灣人真的想統一嗎?

 

尤其現在的國際情勢瞬息萬變,中美貿易戰已經開打,台商一個一個撤出中國之際,怎麼還有人寄希望於中國的「買好買滿」,歸咎其因就是人民想擺脫低薪。

 

可以怪人民嗎?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不是應該要去教育和引領嗎?我們有民主就是需要維護的基礎教育嗎?從這角度看,打掉重練或許沈重,卻是再度站起的契機,讓所有人知道民主的過去現在未來,息息相關,而不是只有眼前,而且什麼都跟政治有關!

 

再來就是當你的改革人們不買單,甚至出現集體反噬時,不是吹口哨給自己壯膽,只說改革不回頭繼續衝,而是要想辦法去說服,因為「對的事」就是好事多磨,這是硬道理,很多時候就是比「耐煩」而已,你耐不住,就會被人攻破城池。

 

當王金平一次又一次穿梭北中南,就是要化解各地「派系」恩怨,要大家團結挺賣菜郎、探長、燕子時,你當然可以解讀王金平開出的條件會是「以前我們有的,以後也還會有」,然後去細數哪些是以前派系有的不當利益,但是我砍掉的...。

 

問題是,那以前剛砍時為什麼不講,或是大力地講?現在才講不就是輕敵?或是作戰做一半,完全忽略派系就是地方政治的一環,無法一舉殲滅敵人時,是否就該想怎麼框住敵人,不然就是真的對自己太有信心?

 

過度的信心導致不夠謙卑,又忽略這個網路的年代,誰掌握話語權就是贏家,說服和溝通的技巧和載具,都在快速的變化中,沒跟上的就是輸家!中國當然有操縱,但是如果打從一開始就腰更軟一點的話,或許結局會不一樣。

 

選完了,千萬別中了中國的計,說什麼挺韓的,就是「全部」要支持統一。必須認真思考這幾年的變化,講統一的,就是沒人理 ; 同樣的,喊獨立的,也會讓人怕怕的,因為台灣現在就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被「當成」獨立個體看待就是台灣人的願望。

 

儘管眾多國際媒體,都解讀這回選舉是親中勢力的復辟,像是「中國恐加強與藍縣市長對話,增加對台影響力」(華郵、紐時)、民進黨大敗 讓中國更加強硬(日媒)、台執政黨大敗 北京的勝利(瑞士媒體)...,這樣的報導當然讓人生氣又無力,也考驗著駐外單位的應變,和溝通能力,但是就是自己不能跟著亂,把沒投給自己的人,全歸類為敵人或是不進步的。

 

爭取台灣的國際地位是條漫長的道路,不管你喜不喜歡,就是急不得也緩不得,在此之前,我們的基本功要練好,人們都對民主自由有著深刻的認知,也知道這需要小心呵護。整個過程就像放風箏一樣,有時要拉一下,有時要放一下,風箏才會飛得又高又遠,不然一味的猛拉,風箏不是斷線就是掉落,徒呼負負!

 

※作者為台灣媒體人/目前旅居美國

 

【延伸閱讀】

●北京傳真:民進黨的慘敗或將加劇兩岸危機

●找回中間路線 蔡英文可贏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