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進黨慘敗 有更深遠的政黨轉型和重組問題

杜心武 2018年11月30日 00:01:00

民進黨既不能消除民粹,又缺乏新的能駕馭民粹的論述,於是民粹力量只能被其他勢力奪去。(攝影:張哲偉)

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如此慘敗,出人意料。但細想之下並非無因。這有蔡英文政府的執政問題和選舉策略問題,也有更深層次的政黨重組的問題。

 

首先,民進黨全面執政,蔡英文有理想,劃出很大的藍圖,要推動很多改革,其中不少都是「硬骨頭」。這本不是壞事,但各項改革有輕重緩急,有主次之分。改革亦總有利益損失的一方,會遭到很大的反對和怨恨。如果不循序漸進,不講究策略,一窩蜂地推進,只會搞得民怨沸騰。這正是蔡英文政府這兩年執政的景象。

 

作爲一個不成熟的執政黨,蔡英文經常搖擺在一個「全民政府」和「選民政府」之間。在一些改革上,比如黨產問題,蔡英文下手不留情。但在另一些改革上,比如年金改革,又過於希望説服利益受損者,整個過程拖遝不堪,曠日持久地一直發酵,利益受損者不但利益受損,還進一步成爲嘲笑的對象,更加怨恨。一些改革上,比如節假日改革, 蔡英文政府又表現得首鼠兩端,左右搖擺,兩年兩次重大修改,先是過於偏向勞方利益,資方抗議又再修改回去,兩面人都得罪了。

 

蔡英文作爲整個政府的首腦,又是執政黨的黨主席,擁有民選的合法性,應該主動站出來推廣其理念。結果蔡英文卻事事站在背後,托辭總統的權力只限於外交國防,把責任全部推給並非民選的行政院長。這不是尊重憲法,而是領袖沒有擔當。

 

其次,蔡英文一直迴避最重要的議題,即台灣的前途和地位問題。她執政後沒有在統獨問題上提出一個明確的「民進黨版本」的論述,沒有給台灣人民一個願景,一個合理的期望。很可能在蔡英文看來,「堅持不承認九二共識」就已經是一個説法,這點中方固然不收貨,其他國家看來也感到莫名其妙,台灣人同樣不知伊於胡底。賴德清說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但除了口頭說一下,看不出有什麽務實之處。

 

蔡英文竟是採取「佛系外交」

 

蔡英文上臺這兩年,正值中美從合作走向競爭的節點。台灣作為一個戰略重地,本來有條件充分利用優勢,闖出外交新局面。可是蔡英文的做法相當「佛系」。美國一系列「親台」政策,似乎都是美國單方面推動。中國在外交、内政、法律、經濟、輿論、人員流動的對臺連串攻勢,台灣政府似乎也苦無良策,乾脆置之不理。比如各大航空公司改名事件,台灣乾脆就袖手旁觀。

 

旨在經濟多元化的新南向政策堪稱失敗,台灣對中國的經濟關聯度還越來越深。中美貿易戰,美國出手打壓中興禁運芯片,台灣則給對中國出口芯片放行。整個政府外交都走一條窩囊的路綫。對比台灣和北韓、菲律賓的外交手段真是天壤之別。

 

第三,蔡英文政府以及其親善團體在推動部分「進步價值」方面推行過快,用力過猛,也把選民推向反面。這尤以同性婚姻和公投問題為最特出。

 

台灣是一個保守的華人社會。以前在性與平權的開放程度上,大概比中國大陸開放一些,比香港保守一些,與歐美都有一定差距。這兩年,台灣在性平權方面和同性戀婚姻上取得很大成績,但這種成績主要是在臺上的人推動,以及擁有話語權的人壟斷話語的結果。很多人不在公開場合不反對同婚,這不意味著大部分的台灣人已到了能在内心接受同婚的境界。這種真心認同需要時間慢慢培養。

 

本來,對支持同婚人士來説,真實地保障他們和異性戀有同等的法律權利是首要的任務。但在推動過程中,進步派把焦點進一步推進到必須在民法裏面修改「婚姻」的定義,不接受同樣能保障同性戀者權利的另立專法。這觸動大批保守人士的痛點。

 

遇上批評隊友比批判對手更猛烈的作風

 

筆者能理解在支持同婚人士的人看來,同性之間的這種法律保障關係是否被叫做「婚姻」,是相當重要的事。但很顯然,當絕大部分台灣人還未能接受這種改變時就硬推,這種希望「畢其功於一役」的做法,只會帶來更大的反彈。有時候,同是支持同婚的人士,只要不支持修改民法,就會被更強烈地指責。這種批評不同意見的隊友,比批判對手更猛烈的作風,雖然很常見,但在政治上行不通。

 

與之相關的是更莫名其妙的低門檻公投。像台灣這個社會,同性戀權利這種小衆的權利,怎麽可能通過公投獲取?偏偏就有這樣的嘩衆取寵的的社運人士提出這樣的公投議案(雖然是針對「反同婚公投」)。而罪魁禍首的就是新修的公投法。

 

公投法應該體現主權在民的意識,這是左派議程。這並無不對。但同樣社會實踐也早已否定事事追求直接民主的做法。否則,何必有代議政治?設立適當的門檻,適當的通過標準,嚴密的議案措辭,都是公投的必須。原有公投法門檻過高可以修低,但搞出如此低的門檻和通過標準,「過分民主」,令它在通過之初已引起擔心。

 

在組織形式上,衆多的公投議案聚在一起投票還有一個效果,如果分開公投,個別公投的投票率未必高,現在捆綁在一起也拉高了投票率,讓公投通過的幾率更大。最後,由於公投和選舉一起進行,不但公投之間互相捆綁,也讓「公投捆綁選舉」成爲現實。

 

這些都是蔡英文執政中存在的問題。民進黨在選舉中的失誤被談論得很多了,這裡不必重復。反而希望指出,從一個方面觀察,民進黨慘敗也帶有更深遠的政黨轉型和重組的問題。

 

台灣選舉 統獨和民粹是兩個關鍵主題

 

民進黨最早是追求民主的政黨,後來主打統獨問題,把統獨議題寫入黨章。一直以來,統獨問題都是民進黨獲勝的勝負手。陳水扁年代的省籍之爭不必多提。在2014和2016年兩次選舉中,民進黨沒有激烈地主打統獨議題,但選舉的主題都明顯和統獨有關。2014年,民進黨大勝是吸收太陽花運動的能量,太陽花運動的核心就是抗拒統派路線。2016年選舉,民進黨能大勝,除了太陽花運動之外,還有馬習會,還有周子瑜事件,這些事件都帶有濃厚的統獨爭議色彩。

 

台灣從民主化以來,民粹或準民粹的力量一直左右大選。民進黨在最早是一個精英政黨(追求民主自由的人大多精英出身),到了主打統獨議題後變身為一個民粹政黨。蔡英文上臺之後,民進黨的路線又一次改變,逐漸從民粹政黨演變為帶有左翼色彩的精英政黨,即有人批評的所謂「不接地氣」。由於吸納了太陽花運動的動能,民進黨進一步左翼化,拒絕民粹。就這樣,2014年,民粹的大旗被柯文哲搶過。今年的民粹大旗則是韓國瑜扛。

 

民進黨既不能消除民粹,又缺乏新的能駕馭民粹的論述,於是民粹力量只能被其他勢力奪去。這就出現一個有趣的變換。以往的民粹力量由民進黨主導,它和統獨省籍之類的問題結合得相當好。現在,民粹和統獨問題脫鈎,反而和經濟問題掛鈎。民粹力量變成國民黨主導。

 

民進黨無法消除民粹的原因是,民粹的力量不是無中生有的,台灣社會本來就存在大批的民粹目標人群。以前,這些人群的主要訴求是統獨問題,但現在經濟問題的訴求被激發出來,壓過統獨議題,於是他們轉投藍營。這就是標準的政黨重組的過程。如果2020年選舉還如此,那麽這種政黨重組就很可能固化下來了。這對台灣政壇的影響更深遠。

 

民進黨雖然慘敗,但2020年選舉並非大局已定。國民黨人氣最高的韓國瑜,在黨内資歷不足,未必能出選。柯文哲被韓國瑜搶去人氣王的頭銜,又只是險勝臺北市長,聲勢大不如前。民進黨的受到的威脅反而分散了。因此,接下來這一年多,台灣局勢演變尚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作者為國際關係評論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