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豐案查核報告出爐 曾銘宗、張盛和都有責任

上報快訊 2016年10月07日 19:35:00
兆豐銀案件延燒,全案送交監察院報告7日出爐,內容中點名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前財政部長張盛和任內都責任。(畫面合成,攝影:葉信菉)

兆豐銀案件延燒,全案送交監察院報告7日出爐,內容中點名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前財政部長張盛和任內都責任。(畫面合成,攝影:葉信菉)

行政院督導小組今(7)日提出「兆豐銀行遭美裁罰案相關部會督管責任查核報告」並函送監察院,報告指出,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2年半任期及前財政部長張盛和4年任期內,為本案醞釀、惡化至接近爆發的主要期間,兩人都應負責。
 

據《中央社》報導,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表示,督導小組多次開會反覆釐清相關事實,再經陳傳岳、吳繁治、高涌誠3名委員從相關部會的組織職掌、業管法規及事件發展情況,並參照首長任期長短及作為進行討論後,已就整起事件查核結果及責任歸屬提交報告予行政院督導小組,並於今(7)日將本報告移送監察院追究相關首長責任。
 

徐國勇表示,根據報告,本案究責的基準日期係從美國紐約州金融署(DFS)檢查兆豐銀行紐約分行發現有嚴重缺失的101年迄今,特別要檢視102年3月巴拿馬分行遭裁罰後,其所督管機關是否有應作為未作為或應導正未導正之情,這也是個別首長責任輕重及有無之論究基礎。
 

報告中就本案所涉期間的歷任首長責任指出,曾銘宗2年半的主委任期及張盛和4年的部長任期內,是本案醞釀、惡化至接近爆發的主要期間。
 

曾銘宗職掌金融監理,明知兆豐已有類似缺失遭國外金融機關裁罰的前例,未能督導所屬採取積極督管作為,落實缺失改善,銀行通報機制一再失靈,內部控制三道防線亦均失守,錯失督導良機,導致兆豐再遭重罰,應負最主要責任;張盛和主管公股股權管理,二度核派蔡友才擔任公股代表人,對於其嚴重失職之情未能有效掌握督管,導致兆豐遭裁罰案3年內兩度發生,造成公股鉅額損失,故亦應負起重大責任。
 

前金管會主委陳裕璋則因任內雖有發生巴拿馬分行遭輕度裁罰,但經金管會督管、兆豐回覆已改善後隨即卸任,其責任尚未可稱重大。
 

至於前金管會主委王儷玲、丁克華、現任財政部長許虞哲等3位首長,在本案中任期皆僅約4個月,王儷玲任期因介於本事件即將爆發尚未爆發階段,應負之責尚未可稱重大,而丁克華與許虞哲則甫上任即進入本案爆發期及善後期。
 

丁克華已於本案處理告一階段後請辭負責,許虞哲則因造成本事件惡化關鍵的公股代表人非由其核派,且於其就任前即離任,事件爆發後也已迅即整頓董事會、啟動民事求償、補正法規缺失等善後作為,故尚難課以派任及管理不當之責。
 

徐國勇並轉述,查核報告總結中開宗明義即指出,中央機關政務首長係全國性政策的決定者與監督者,其政策決定是否正確、監督下屬是否周延,影響性係全面而長遠,政務官的施政表現必須體現責任政府(responsible government)、確保行政課責(executive accountability),結果必須獲取大眾信任(public trust),這些是民主國家運作的基本原則,故政務官責任之論究不以有明確違法為前提。
 

他表示,查核報告已於今天函送監察院,後續除交由監察院依其職權進行責任調查及追究外,行政院未來也將以兆豐案教育公務同仁於推動各項施政的過程中,能以更謹慎積極的態度,對所管業務可能因累積性缺失進而導致重大事件發生者,能預見於先、防患未然,以避免相同疏失情事再度發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關鍵字: 兆豐金 曾銘宗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