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家庭電影》:電影作為遺書 香妲艾克曼的臨風告別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2016年10月08日 10:52:00
《非家庭電影》(No Home Movie)劇照(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非家庭電影》(No Home Movie)劇照(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影片開始,無聲的黑畫面上緩緩地浮上白色字體的片名:《非家庭電影》(No Home Movie),切接。

 

 

剎那間,偌大的聲響爆裂開來,狂風大作,空氣與空氣劇烈地摩擦著,映入眼前的景象是一顆瘦骨般的高樹,正挺直著身軀,勉力對抗不斷捲襲而來的勁風,枝幹上還沾黏著稀疏的綠葉,屹立於一片廣褒無垠的荒漠中,荒漠遠方的一隅,隱約有著如蟻的車輛在鑽動著。

 

《非家庭電影》劇照(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一轉眼,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已過去了五個月,今年五月影展期間放映的一百三十多部影片中,經時間的淘洗,有些依然歷歷在目,而在印象深刻的這些影片裡,《非家庭電影》這部片總是不斷在腦海中流連,徘徊不去,尤其是它的開場。

 

 

那是個固定鏡頭,一動不動就定在那兒,長長的鏡頭,逼使著你只能直直的盯著前方這幅景象,避無可避,你開始期待事情的發生,想著這個場景是在何處、想著那些車子的去向、想著影片會述說怎樣的故事,期待下一個鏡頭的到來,但一段時間過去了,你依然留在原地,什麼事都沒發生,只有狂風仍不放手的持續大作,枯樹展現強韌持續最後的抵抗,或只是擺出一種抵抗的姿態,但無論樹如何屹立不動,你心裡明白枝葉終將散盡,思緒也逐漸地從影像中移動到攝影機之後,你開始思索拍攝者為何會選擇這個鏡頭?這個人也跟那棵樹一樣,一樣挨著風,要穩住攝影機應該是件很難的事吧,但為何要動都不動地拍這麼久?為何要如此的注視著一棵樹,注視眼前的一切?你開始感覺到風似乎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這鏡頭大概也不會有結束的一刻,看了下時間,已經快要四分鐘了。

 

《非家庭電影》劇照(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就在你不再抱持著期待時,下一個鏡頭沒預警的來臨,映入眼簾是大片的綠,你突然身處在一座綠意盎然公園裡,裡面的人們正享受悠閒的恬靜,空氣中有著鳥兒的啼叫聲,你也開始放鬆了下來,也為這部影片終於有了進展感到開心。下個場景倒很快的到來,鏡頭俯視著一座空蕩的庭園,庭園中有張無人使用的綠色躺椅。

 

 

最終,你被帶往了一座公寓中,一位年老的婦人在裡頭生活著,影像在公寓中的幾個空間切換,展示了她的日常生活起居,廚房中用餐、在客廳中的椅子上閱讀、在空間中走動,片中偶爾會出現其他人,像是僱傭,但常出現在她生活中的是女兒香妲,你可看見她們一同坐在廚房用餐、聊天,也常看到香妲走到陽台抽煙,還有不斷拿攝影機拍攝母親的畫面,由她們對話可知,香妲在家都是短暫停留,長時間離家工作,出門在外時會透過Skype與母親保持聯繫。整個影片百無聊賴,勉強有著人物,場景,沒有特別的事件發生,除了一件事之外,死亡。

 

《非家庭電影》劇照(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你發現,母親的身影即為整個影片世界的中心,像是要把母親禁錮在鏡頭裡面,而香妲卻不輕易出現於鏡頭前,影像總是隱晦不明,大多是背影或是遠景或是反射的影像,大部分鏡頭像是為了凝視她的母親而存在,也同時為了確認她母親的存在。無時無刻拿著攝影機對準母親,也透露出她對於母親影像的執著甚至耽溺,然而,空鏡頭總接續在母親出現的畫面後頭,如同休止符,影片不斷地演練母親「在場」與「缺席」的樂句,第二次skype後,再也沒有兩人親暱交談的畫面,也無她的近距離影像,公寓的光越來越微弱,母親的影像多是背影,也變得遙遠,漸漸地遭到黑暗吞噬。

 

 

在這見證母親消逝的紀錄中,其實也含藏了矛盾的母女關係。平常兩人在家時,互動不多,母親多是一個人獨處或是由僱傭陪同,香妲大多是在畫面之外的地方,不過,透過兩段母女於廚房用餐的對話,常可聽見彼此誇讚、體貼對方的話語,才體現出兩人親密的一面,而這親密的一面,或對於親密的渴求,反而在兩人透過Skype談話時更加突顯,儘管轉換了空間,在遠方還是要透過Skype聯繫,閒話家常,香妲的攝影機依舊盯著電腦螢幕,彷彿還是在那餐桌前,看著母親或被母親看著,離開卻也還在,但始終有著距離,儘管香妲不斷放大影像,試圖拉近彼此,然而影像卻消散模糊,母親成了觸不到的他者,是她永遠到不了的彼岸,切接。

 

《非家庭電影》劇照(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提供)

 

恍惚間,你突然被拋向了遙遠的他方,觀看的你顯得不知所措,荒漠中高速移動的影像,在空中刨刮出刺耳聲響,這是逃逸或是追尋?鏡頭與鏡頭之間,親暱與陌生之間毫無緩衝,依附與撕裂的並置,撞擊出巨大矛盾。遠方的大漠狂風持續地吹著,將各種思緒、記憶吹揚起來,許多影像開始於心中交疊,想到Michael Snow的《波長》、想到小津的電影、Alan Berliner的《以遺忘為詩》,想到這些電影中的房間,想到自己的生活,想到自己的母親,你開始看、開始聽、開始感覺、你開始有了欲望、想到遠方的欲望,你開始思索電影,感受電影。

 

 

這一百一十五鐘的時間是如此具體的存在,影片沒把你帶到一個想像的世界,沒有一種恍如隔世,遁逃的快感,你只剩當下,故事如同那些荒漠遠方的汽車,不斷向我們敞開卻也旋即掩蓋在風沙之中,你不需背景知識、不需知道香妲是猶太人、不需知道她母親是集中營的倖存者以及她拒絕告訴女兒當年在集中營的遭遇,這些你不需要懂,不需瞭解,只需要看,真切地觀看。然而,這些看似透明、無色無味、清淡的現實生活切片,卻帶來最沈重的戲劇性結局,開場的那顆樹,你以為是象徵著她母親,沒想到卻是隱喻著她自己,兩個月後,綠葉散盡。

 

2015年10月5日,香妲去世,這部影片成了她自己的遺書。(文字/蔡世宗)


 

《非家庭電影》電影預告

 

※《非家庭電影》曾於2016 TIDF「當代精選」中播映,10月13至23日舉辦的台灣國際女性影展亦以香妲艾克曼作為焦點影人,放映她過去的的七部經典作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