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367萬年 謎樣南非「小腳」骨骸或成為人類起源新物種

李靖棠 2018年12月13日 16:12:00
發現「小腳」骨骸化石的南非考古學者克拉克(圖右)。(圖片取自南非金山大學)

發現「小腳」骨骸化石的南非考古學者克拉克(圖右)。(圖片取自南非金山大學)

無論是基督教世界的亞當夏娃傳說、中國的女媧捏土造人,或是近代考古學的猿猴進化論,人類多年為尋求自己的「起源」,投注了不少時間與心血。

 

南非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郊外的山洞內,考古團隊於1994年發現了一批、距今367萬年以前的猿猴骨骸,並給了這批化石一個「小腳」(Little Foot)的暱稱。

 

 

團隊成員之一、南非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考古學家克拉克(Ronald Clarke)更為此投入20年光陰,只為了重新拼湊骸骨並找出其真正來源。

 

 

「小腳」會是人類起源新物種?

 

美國《生活科學網》(Live Science)報導,1994年由克拉克團隊發現的「小腳」,在跨國學術機構合作下,有極大的機會取得「突破成果」,確認這批本被認為最古老的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化石,變成早期人類的新物種之一。

 

 

英國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骨骼生物學家康普頓(Robin Crompton)表示,「這個古人類已有與我們相同,比上肢更長的下肢,顯示雙腿直立行走的進化,是早期人類進化選擇中的一步。」

 

發現「小腳」化石、鑽研長達20年的南非金山大學考古學家克拉克。(圖片截取自金山大學影片)

 

下肢比上肢長的化石

 

康普頓認為,「小腳」之所以重要,正因為牠是這類物種、有史以來第一副下肢比上肢長的化石。「這是一個重大的發現,過去的發現中,此一類的骸骨多半仍與黑猩猩相似,擁有較長的上肢形象。」

 

「小腳」骨骸發掘現場。(圖片擷取自金山大學影片)

 

如今已有9成拼湊完工的「小腳」骨骸,考古學家發現、牠有約130公分高的身高,是一名「雌性」的早期人類,擁有比同類更長的牙齒。

 

展示「小腳」完整骨骸,並由克拉克教授(圖中央)親自解說。(圖片取自金山大學)

 

 

以曾被否決的物種學名命名「小腳」?

 

對於牠的歸類,發現者之一的克拉克教授非常堅持,認為「小腳」不是南方古猿屬、亦非更像現今人類的非洲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自行將牠歸屬在新命名物種「普羅米修斯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 prometheus)內。

 

介紹「小腳」四肢骨骸化石。(圖片擷取自金山大學影片)

 

 

但克拉克此舉,卻模糊了考古焦點、反而引爆學界命名的爭議。報導中提到,此學名首次出現,是在1948年的南非、發現一批古人類的骨骸碎片時,最後學界並未採納此名稱,仍將該批化石歸入非洲南方古猿的「特別類」。

 

 

完整的研究報告仍持續進行中,尚未對外開放閱讀參考,但南非金山大學已對學界開放「小腳」的骨骸,歡迎各國考古與相關機構一同參與研究,確認牠是否真為人類新起源物種。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