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柯會」裡的政治策略-兼論柯文哲的被支持與侷限

鄭吉珉 2018年12月18日 00:02:00
當年輕人看到柯文哲不甩小英時,當然覺得「柯阿北」真的是太屌了!(攝影:李智為)

當年輕人看到柯文哲不甩小英時,當然覺得「柯阿北」真的是太屌了!(攝影:李智為)

柯文哲在蔡柯會上對小英極盡冷淡,表示自己完全按套好招的劇本來演出;還強調媒體沒拍到的15分鐘內,自己一句話都沒講。會後自然招來一片罵聲,眾人均認為柯文哲僅是台北市長,怎可對總統如此無禮?

 

如果知道總統與柯文哲見面竟會受如此冷淡對待,甚至跡近於受辱,幕僚怎可以安排這場會面?但以柯文哲素來的行事作風,加上白綠在大選中的分裂,這種結果其實早可預期(事先柯文哲表示不知道見總統要做什麼,市政問題見行政院長就可以了)。而如果可以預期,幕僚竟然還安排總統用熱臉去貼柯文哲的冷屁股,這就不是單用「失職」或「無能」就能說明的愚蠢。

 

總統從蔡柯會裡得分

 

但眾人的一片罵聲,會不會正是這場會面一開始就打算達成的目的(柯文哲提出的問題,不是馬上就被文化部打了回票)?因為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敗後,小英成了支持者共同指責的對象;而且黨中央還派姚文智與柯文哲競爭,造成白綠反目成仇,可能危及2020年的政權維繫。現在小英以總統之姿親訪柯文哲,就是對支持者釋放訊息,承認之前的錯誤,現在忍辱負重地道歉、修好,就是希望未來白綠能繼續合作,共同為維繫本土政權而努力。

 

既可想見柯文哲的冷漠,就可以預期必會引起對柯文哲的公憤,與對小英的不捨與打抱不平,進而凝聚綠營支持者的向心力。看在民進黨支持者的眼裏,總統都已紆尊降貴地道歉修好了,柯文哲也未免太不給總統面子了。瞬時間原先對小英領導不力以致大選失敗的憤怒立刻轉向,因為認為柯文哲太不識抬舉,而重新歸隊支持小英2020年的連任。這種情緒的180度轉向,正是這場會面原本設計用來「鞏固領導中心」的根本企圖。

 

而且除了重新凝聚支持者外,柯文哲在這場會面上的冷漠表現,還會讓某些淺綠或中立支持者開始轉向。因為民進黨就算無法得到這些人的支持,但至少不要讓他們倒向柯文哲。如此,既鞏固了原有的支持者,又減少敵人所得到的支持,一來一往,雙方的高下勝負不言可喻。

 

更重要的是,除了算準了柯文哲會面時必然的冷漠外,更算準了他極難拒絕這場會面。因為只要拒絕,不只是無視於行政倫理,因為總統代表國家,拒絕總統就等於悖逆無禮到了極點。錯,就一定不會在總統身上,而得由柯文哲來承擔。所以無論他見或不見小英,總統都一定得分。換言之,這場由小英主動邀請的會面,除了有下罪己詔以重新喚回支持者的意涵,更是《老子》的「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舉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此之謂微明。」簡言之,示弱到了極點之後,就會轉變成極度剛強。因為總統被冷淡對待,在支持者看不下去的狀況下,自然會重新歸隊。

 

但柯文哲雖然可能是亞斯伯格症(未經確診),可絕對不是笨蛋。他可能不知道小英幕僚的精心盤算,但一定清楚拒見總統既大為失禮也大為失分。但如果小英一提出邀請,他就馬上接受,既無法洩心頭白綠競爭的惡氣,更顯得他太容易被「摸頭」。

 

發洩情緒固然重要,但如果表現得太容易被「摸頭」,這才是柯文哲的心頭大患。因為柯文哲的支持者中有相當多年輕人,對成長在民主年代的他們而言,長幼有序的倫理並非必然,精神上「弒父」(patricide)式的挑戰威權才是他們所欣賞的。所以「摸頭」這種收買式的作為,絕對為年輕人所不屑。因此柯文哲既不能不見小英,又不能馬上就答應要見。所以他不得不擺出情非得已的樣子,就算見也要「公開透明」,以昭公信於支持者,表示自己沒被「摸頭」。

 

不甩小英,「柯阿北」真的是太屌了

 

但,薑畢竟是老的辣。柯文哲千算萬算,卻還是被算計了媒體沒拍到的那15分鐘。所以在媒體能拍到的場合,他當然要一臉臭到底,一是因為不得不見小英。而且自己竟然被暗算(北門雖是柯文哲最得意的政績,但它其實叫「承恩門」,選擇它當會面地點,頗有承今上之恩的意味。而且北門郵局雖在台北市,但它仍歸交通部管)。最後則是表明心跡:剛剛媒體沒拍到的那15分鐘,可沒有什麼密室協商。柯文哲當然知道不理會總統一定會引起反感,但他並不在乎,因為會反感的大部份都是在乎「倫理」的中壯年族群,本來就不是柯文哲的主力支持者。

 

柯文哲的冷漠,就可以預期必會引起對柯文哲的公憤,與對小英的不捨與打抱不平,進而凝聚綠營支持者的向心力。(攝影:李智為)

 

而當年輕人看到柯文哲不甩小英時,當然覺得「柯阿北」真的是太屌了!因為在柯文哲身上,年輕人看到的是一個理想中的父親形像,和他們一樣不甩權威,一樣不信邪,一樣白目。換言之,年輕人不必去挑戰權威,不必在精神上弒父。因為那個原來有待被挑戰、被推翻的父親,竟然會從高不可及的神壇上走下來,和他們同坐在一起,還講起同樣的語言;並且還成為一起革命的戰友,計劃推翻那原來充滿理想,現在卻已經腐敗的威權。

 

這就是柯文哲得到年輕人支持的原因。他們成長時正是台灣民主化開始之時(大約1990年代:1987年解嚴、1992年第2屆立法委員選舉、1994年北高市長及台灣省長選舉、1996年總統民選。1992年出生者今年26歲,正為20-30之間的青年),而民主化與過去最大的差別,就是不再理所當然的相信權威,甚至要挑戰、推翻權威。這個世代的年輕人耳濡目染,敢於表達意見,也勇於質疑缺乏合理論證的說辭。雖然他們不見得能做出合乎邏輯的論證,但只要「感覺」不合理,絕對不甘於「囝仔人有耳無嘴」。

 

在這種時代氛圍下,柯文哲「應運而生」。偏偏國民黨還派連勝文出來參選台北市長,看到含著金湯匙出世的他,年輕人心裏只會湧現「相對剝奪感」。而連家在台灣既富且貴,又在國民黨執政時長期任官。在過去這些資歷對連勝文都是加分,但他偏「生不逢時」。因為在民主化年代裏,這些都只證明了他有家世、有叔伯、有哥們;所以呢,他不必靠自己。

 

蔡英文一低頭  柯文哲強出頭

 

柯文哲呢?固然有天賦的聰明才智,但家世和大多數人沒什麼不同。他必須靠自己奮鬥,才能爬到台大醫生兼教授。但沒想到因長期挺綠,被國民黨拿愛滋器捐案攻訐,逼得他參選台北市長,還遭受莫須有的MG149案。但「打不倒你的,只會使你更堅強」。在這個過程中,年輕人發現柯文哲和自己一樣,想到什麼說什麼,經常有無釐頭的舉動。更重要的是,他挺身反抗自己也想反抗的威權。所以年輕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還解決了一直害怕的問題:自己老了以後是否會變成頑固、威權、不講理的死老頭?他們在柯文哲身上看到,還是有可能永遠年輕、永遠熱血、永遠白目、永遠不會老去。

 

而當其他政客都走在循規蹈距的傳統「政道」上時,偏偏只有柯文哲像老頑童,不按牌理出牌。因此年輕人不投他,還能投誰?不過這次蔡柯會顯示出的是,小英陣營的刻意低頭示弱,與柯文哲因不得不見小英而刻意冷漠。雖然各有盤算,但柯文哲仍略遜一籌。這倒不是智力或資源不如人,而是形勢比人強。在小英仍是總統的客觀條件下,只要她一低頭,柯文哲就會變成強出頭,而其支持者就會受限於年輕族群,無法擴展到其他年齡層(柯取消重陽敬老金,難以得到老人支持;而這次蔡柯會,則會使中壯年無法支持他)。如此一來,柯文哲當然會與2020年的總統擦身而過。

 

柯文哲真要競爭總統大位,有待突破與自行顛覆的,就是他習以為常的「不按牌理出牌」。(攝影:李智為)

 

但為什麼先拿柯文哲開刀祭旗?因為無法爭取反對者(泛藍)的支持,當然要先「清君側」,先從可能扯後腿的下手。漢文化的「內鬥內行」,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它完全符合理性的計算與預期。畢竟比起要改變泛藍,先排除自己內部的異議份子,絕對比較容易。

 

姚人多讓柯文哲覺得「噁心」的關鍵

 

這正是柯文哲對姚人多的道歉感覺「噁心」的原因。當姚拜託柯文哲「務必要站在台灣人『這邊』」時,不就暗指柯文哲可能站在「不是台灣人」的「那邊」?特別在柯文哲說過「兩岸一家親」的前提下,這種含沙射影式的攻訐當然會令泛綠支持者心生恐懼。而恐懼絕對是最有效的行銷方式,因為它和謠言一樣,不會因沒有證據而消失;相反的,沒有證據只會衍生更多的恐懼和臆測,而坐實原初的流言,並達成政治操作的目的。

 

所以羅斯福才說「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因為它會「使人們轉退為進所需的努力全都喪失效力」,而必然陷入封閉且僵硬的慣性思考迴路。這種慣性思考迴路會不會就是小英無法「大破大立」的原因?而柯文哲的不按牌理出牌,不就是對慣性思考迴路的突破?但不按牌理出牌,久了仍然有跡可循,對手就可以破解。所以柯文哲真要競爭總統大位,有待突破與自行顛覆的,就是他習以為常的「不按牌理出牌」。

 

但優點與缺點通常是一體兩面,它們其實是同一個特質,只是因為在不同時空與不同人事互動中,才會呈現出優劣不同的評價(例如個性急躁,擺對事情與位置,就是積極進取;但如果用錯地方,就會變成莽撞粗魯)。但人通常只記得美好的回憶,卻忘了優點在不恰當的互動中就會變缺點。所以老狗玩不出新把戲,太陽底下也沒有新鮮事,不是因為事情不會有變化,而是因為面對變化的人,只會執著「自以為是」的優點,只會用僵固的方式來回應。

 

※作者為政大東亞所博士生

 

 

【延伸閱讀」】

 

關鍵字: 柯文哲 蔡柯會 侷限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