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你以為「政治議題」可以像買錯東西那樣申請退貨嗎

楊喜慧 2018年12月22日 00:00:00

今日民意變化之快,似乎愈加印證民意如流水這句話。(攝影:李智為)

在國外最棒的購物經驗,就是消費者擁有「後悔」的權利。不管是因為這衣服就是在店家看起來比在家裡好看的多,買了從沒有拆封的健身器材,或哪根筋就是「不想要」了,民眾都有權利退回「沒有那麼滿意」的商品。那民眾是否在公投議題上也擁有「後悔」的權利呢?

 

勇敢的英國人,現正在「以身試法」,來測試是否大如政治主權議題也可以「換貨」呢?2016年,英國人「任性」地告訴全世界,他們要「光榮獨立」於歐盟,受夠了移民議題,也對於英國「負擔」歐盟鉅額的帳單感到厭煩。對於現任英國總理特蕾莎·梅(Theresa May)而言,她以為她所要處理的只是「脫歐」(Brexit)的路線之爭,要溫和漸進呢?還是強硬快速呢?她怎麼會知道其實英國民眾已經開始後悔,到底當初「脫歐」是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上星期一,特蕾莎·梅總理雖「有驚無險」挺過保守黨內對於她的反對勢力,在不信任投票中「倖存」下來,但是英國是否繼續脫歐,未來不是很「明朗」。許多媒體開始報導,如有「第二次」公投,也許「留在歐盟」會是最終的選項。

 

也許兩年前的「熱血沸騰」公投結果,並不是民意真的想這麼做,而是一種對於「現狀」的「發洩」。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民眾在慶祝「改變」成真之時,卻「惶恐」地搜尋著『離開歐盟意味著什麼?』同樣的劇情「似乎」也「有可能」發生在兩岸議題上。

 

那民眾在兩岸的態度呢,根據臺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委託台灣指標所做民調,年度抽樣調查年滿20歲民眾對於兩岸政治談判的態度(抽樣誤差最大值為± 2.6%),那在沒有「全民投票」之下,學者要怎麼「推論」全體民眾的想法呢,若以這民調結果為例,因為這數據透過人口比例加權後,95%的機率是接近民眾想法的,可用於學術論文的分析使用。

 

其中問及「如果對岸政府要求台灣先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再開始進行政治談判,那您贊不贊成我們政府接受這個條件?」如表一所示,不贊成「接受」一個中國有下降的趨勢,有就是說,民眾開始對於「一個中國」的態度有所動搖了。

 

表一:

(作者製表)

 

但是,當問及「談判結果當中,您最希望達到的是哪一項」時,這只問民眾最想要的選項,不考慮其他因素的話,「兩國建交」竟然是臺灣民眾不變的「願望」(如表二所示)。這邊有兩個弔詭,如果對於談判前提可以接受「一中」,到底要怎麼「奇蹟」發生變成兩國建交呢?關於這樣結果,也許提示我們,民意「可能」是這樣想,對於一中的妥協,也許只是「太想要」經濟轉好的期待,並不是真的「兩岸」這樣的發展。 

 

表二:

(作者製表)

 

英國脫歐,也許有「搖擺」,「後悔」的餘地。但是,兩岸議題特別涉及主權的轉變卻是有「不可逆」的特性,只有一次機會。畢竟,在臺灣購物,根據法規,只有「瑕疵」才能「換貨」,消費者「不滿意」商品的顏色、大小、外觀等不屬於「瑕疵」的範疇,不能請求業者退換商品。換句話說,除非談判過程有「重大瑕疵」,否則即使再怎麼「不滿意」的結果,大家也只好「往肚子吞」了。

 

※作者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人

關鍵字: 民調 脫歐 公投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