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柯文哲這次說對了 不要把九二共識「標籤化」

主筆室 2018年12月24日 07:02:00
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周波、台北市長柯文哲、上海市台辦主任李文輝在兩岸雙城論壇。(攝影:張文玠)

上海市常務副市長周波、台北市長柯文哲、上海市台辦主任李文輝在兩岸雙城論壇。(攝影:張文玠)

柯文哲說,兩岸一家親跟九二共識已被「標籤化」了(原句是汙名化,隨後又改口),一講到這個,不爽的人就一大堆;他有跟上海那邊的人講過,想想看有沒有辦法去協商出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名詞。柯文哲的兩岸談話常引發不少爭議,不過他這次卻是說對了:「不要把九二共識標籤化」。

 

「標籤化」是一種政治宣傳與修辭手法,讓許多閱聽人在不明所以的情況下,就對其人其事有種「先入為主」的認知或刻板印象。由於「標籤化」有利於攻擊與宣傳,所以常用於各種政治攻防。諸如,把日本福島鄰近五縣市的所有食品全部按上「核食」的標籤,推動「反核食公投」,卻不理會所謂的「核食」應該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科學檢驗標準,違反這標準不但不符國際規範,甚而導致台灣可能遭受國際制裁。

 

與「標籤化」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所謂光輝普照(Glittering generality)宣傳技巧,這作法將正面、美好的事物或概念與要宣傳的事物連結在一起,讓受眾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輕易接受或認同其所訴求的資訊。例如,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的公投案,其實意在廢除2025非核時限,讓核電廠延役並讓核四運作,卻通篇用「以核養綠」宣傳訴求,就是用「綠電」來包裝「核能」,讓同意者在不深究核電的複雜與危險性,同意這項公投。

 

柯文哲說九二共識已經「很難用」了!其實正是過去十數年來九二共識被「標籤化」,以及「光輝普照(Glittering generality)宣傳」的雙重夾殺的後遺症,最近的一項學術研究調查也證明此點,當台灣人被問到九二共識是什麼時,竟有一成七的民眾認為是指「兩岸各自宣稱代表整個中國」,有三成四的民眾認為是指「兩岸的政府各自代表統治範圍內,同一個國家內尚未統一的兩部分」,竟有三成三的民眾認為是指「兩岸一邊一國」,也有5%的民眾認為是指PRC代表中國,ROC是地方政府。這充分證明九二共識在台灣的無共識性。

 

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撇開台灣社會因為黨派分歧而加諸於九二共識的各種標籤,深刻地討論九二共識到底是什麼?遺憾的是,不僅朝野政黨一如上述學術調查對九二共識的內涵有嚴重的分歧,就連同一個政黨或政治人物對九二共識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解釋。例如,十多年前的國民黨認為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中各表),不過,吳敦義日前卻明確地說:「你不能在陸方的前面講一中各表,公開講這個不行。」以兩岸政治量體差距之大,若以此作為兩岸交流的政治基礎,這當然有可能被國際社會解讀成台灣要拋棄主權。

 

柯文哲本人對九二共識在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台大醫生階段的柯文哲認為「九二共識就是下跪投降」,當選市長後認為「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等到兩岸城市交流了,又變成「我對九二共識表示瞭解和尊重」。

 

九二共識不是憲法,不是法律,也沒在我們的國會被討論被議決,甚至不是個條規;若硬要把九二共識當成兩岸的通關密語,它當然不該言人人殊、任人解釋,甚而初一十五各有不同的看法。把九二共識「標籤化」(光輝普照化),卻不去討論九二共識是什麼,這不只在淘空九二共識,更在淘空兩岸交流的政治基礎;先讓台灣人自以為「無政治意識」地交流,再用交流來滲透台灣人的政治意識。

 

國民黨從「一中各表」到「一中不表」,柯文哲從「九二共識是下跪投降」到「兩岸一家親」,馬英九新書《八年執政回憶錄》自爆基於互相尊重、彼此互信,因而最後放棄在公開場合談中華民國,充分顯示九二共識被標籤化後,更容易被工具化,成為中共對台統戰工具。

 

台灣是什麼?中華民國有主權嗎?我們應該用什麼身份與中國大陸交往?要求政治人物誠懇地回答這個問題,比起追索九二共識的是前世今生有意義多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