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宏專欄:受了習近平的氣 為何反找蔡英文出氣

陳嘉宏 2019年01月07日 07:02:00
九二有沒有共識?關鍵不在蔡英文,關鍵在於習近平。(資料照片)

九二有沒有共識?關鍵不在蔡英文,關鍵在於習近平。(資料照片)

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的解釋,所謂「共識」是「共同認可的觀念與想法」。如果有一件事是「我跟你有共識」,亦即「我跟你有共同認同的觀念與想法」;這觀念與想法是什麼?總要說得出來,也可以共同認知才是共識;如果說不出來,卻宣稱「我們之間沒有共識就是我們的共識」,這當然不叫共識,而是在玩弄文字陷阱。九二共識在台灣快20年,就是在這種套套邏輯下玩弄的文字遊戲。

 

朱立倫說,九二共識是一中各表,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架構而生的,它不該、也絕對不會與一國兩制畫上等號。如果這說法的跟實際做的一模一樣,在台灣應該會有不少人支持;遺憾的是,這套說法在過去20年的兩岸互動裡從來沒有被充分實踐,也導致台灣內部對於上述說法有越來越多的質疑,三年前的馬習會就是一個顯例。

 

馬英九在他最近甫出版的新書《八年執政回憶錄》記述了這段過程,他表示,在雙方幕僚溝通階段:「我方原本堅持要在開場的公開談話提『中華民國』,張志軍(時任國台辦主任)反應震驚,回應措辭強硬,強調若馬堅持提中華民國,習也會提一國兩制等台灣不能接受的用語…」雙方最後承諾各退一步,我方不在公開場合提中華民國,習近平自然也「不講任何讓台灣為難的字句」。

 

後來的發展是,在馬習會最重要的領導人公開致詞裡,先說話的習近平只強調:「兩岸同胞協手奮鬥,堅持92共識,走正確的方向。」沒說出讓現場的馬英九難堪的字句。倒是後致詞的馬英九加碼說出:「海峽兩岸在1992年11月就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簡稱九二共識。」馬主動說「一中」,卻刻意沒提「各表」,其實是人家要五毛,我們直接給一塊。據本報兩年前刊出的馬習會揭密系列報導裡,時任我方陸委會主委夏立言事後回憶:「我們幫馬準備的講稿,其中最重要一段就是『一中各表』,但馬自己把它拿掉了!」

 

把「一中」送給中國,「各表」卻留在台灣自己表,就是國民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在台灣社會越來越沒公信力的主因。馬英九昨天又說,「一中各表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憲法定位。」如果這說法為真,那為什麼在馬習會這樣一個歷史性的場合裡,中華民國不見了,各表又被直接槓成一中?如果當時馬英九能如幕僚的擬稿說出「一中各表」,今天還需要為了這個議題辯得面紅耳赤嗎?

 

九二共識的場景發生在距今26年前的1992年,這26年來,台灣人口已經更迭超過1200萬人(600萬新生,600萬凋零),超過現今台灣人口的半數,而在當年產生所謂「共識」的當下,台灣甚至連國會都還尚未全面改選。一項內涵不清、定義未明,許多內容還是事後追索添加,且完全沒有任何民主代表性與正當性的所謂共識,竟然得以作為現在兩岸關係的「基石」,框限所有人對兩岸關係的想像與路徑,這有任何合理性嗎?

 

朱立倫要蔡英文別刻意曲解九二共識,將兩岸推向動盪。馬英九說,蔡英文拒絕九二共識,難道也拒絕中華民國?其實,九二有沒有共識?關鍵不在蔡英文,而是在於習近平,尤其是在中共有無承認中華民國的主權,進而在兩岸交往的過程中得以表述,平等協商。國民黨面對這個問題,該團結的對象是民進黨,與執政黨基於共同維護中華民國的主權向對岸據理力爭;該質疑的對象是共產黨,而不是拿一個沒有內涵與定義的九二共識,讓中共隨意詮釋,最後甚至跟著對岸壓迫民進黨政府改變自己的的主權立場。

 

是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裡把九二共識、一個中國,以及一國兩制微妙地連結起來,讓越來越多台灣人對九二共識感到疑慮;是習近平不給中華民國留餘地,丟出一個台灣人不能接受的「一國兩制」,才讓主張九二共識者下不了台,也讓兩岸互動難以為繼。受了習近平的氣,不找對岸說清楚討公道,卻回過頭來罵蔡英文洩憤出氣,這是什麼道理?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