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開放式初選將成為國民黨的災難

主筆室 2019年01月11日 07:01:00
如何推出一位最強的提名人投入總統大選,對國民黨似乎很困難。(攝影:陳沛妤)

如何推出一位最強的提名人投入總統大選,對國民黨似乎很困難。(攝影:陳沛妤)

本報報導,國民黨有意仿效美國的政黨初選制度,以開放式初選產生這次的總統提名人。有別於目前各政黨多數以民調(或加上黨員投票)產生參選公職提名人的作法,開放式初選將政黨提名人的決定交給所有公民,以自願參與國民黨總統初選的方式,透過全民投票產生總統提名人。據悉,採訪開放式初選的目的在於鼓勵競爭、擴大參與與宣傳,讓國民黨能夠提出一個更有機會勝選的總統提名人。

 

這種美式初選在台灣不是新鮮事,1995年的民進黨總統初選提名,以及1998年的新黨立委提名,都曾經採取類似美國公開初選制的提名方式。不過,這兩次初選產生的提名名單最後在大選的結果都不好,當年民進黨的彭謝配(彭明敏謝長廷)以極懸殊的比例敗給國民黨李連配(李登輝連戰),新黨在當屆立委選舉也在立委總席次從164席增加到225席的情況下,竟從原本的21席滑落到11席,可說是當年新黨由盛轉衰的關鍵戰役。兩次美式初選都失敗,國民黨有什麼理由認為它會成功?

 

曾向國民黨獻策可考慮以開放式初選產生國民黨總統提名人的趙少康,正是當年在新黨推動這套美式初選的「競選總經理」,他在接受本報訪問時說了三項倡議開放式初選的理由:一、候選人每個縣市跑,將讓媒體聚焦,幫國民黨宣傳;二、鼓勵黨內有志之士投入初選,將為國民黨注入活力及生氣;三、幫助國民黨「接地氣」,有助真正大選時的動員與挑戰。

 

趙少康的理由顯然是參照美國的初選經驗而來,不過橘逾淮為枳,當這套制度照章搬到台灣來之時,是否能達到這樣效果實在不無疑問。例如,開放式初選固然讓媒體更關注國民黨的總統初選,但是新聞越多真的對國民黨是好事嗎?鼓勵更多「有志之士」投入初選,這對老邁的國民黨權力結構又會產生什麼樣的衝擊?開放式初選固然是想要蔚為風潮,擴大國民黨的社會動員,但最後被動員來投票的會是什麼樣的選民?

 

就以20年前的新黨初選經驗為例,其目的也在於透過初選的開放動員力挽當時逐漸下滑的新黨氣勢,不過由於投票所不多,加上一般民眾認為政黨(新黨)初選與我何干,所以投票意願非常低落,最後反而變成候選人之間的動員比賽。既是比賽候選人之間的動員,所以就開始能否用遊覽車或其他交通工具載運投票者?再討論能否在遊覽車上提供飲料與便當?最後,連幾百元的走路工新聞都冒了出來,整場新黨開放式初選就在「不當動員」鬼影幢幢下檢舉不斷,連新黨自己的政黨形象都賠了進去。

 

如果當年的新黨會發生這些狗屁倒灶的不當動員,現在的國民黨有什麼理由可以倖免?

 

而就如同四年前在全民調時不少綠營支持者偷偷「挺柱」一樣,開放式初選也存在他黨介入的問題。據報導,目前國民黨的方案是以黨員投票乘以二的方式來稀釋這種可能性;但這作法壓抑了一般選民的投票意願,又與開放式初選的初衷背道而馳,既是如此,何必大費周章走這一圈呢?

 

如何推出一位最強的提名人投入大選固然是政黨的家務事,但這件事為什麼對國民黨如此複雜又困難?國民黨始終未建立一套穩定的總統提名制度固然是原因之一,主事者是何居心,恐怕才是最該被追問的吧!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