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鹽灘光電與濕地可以共存共榮

陳曼麗 2019年01月11日 00:00:00
台南沿海的閒置鹽灘地成為政府發展太陽能的首選。(圖片:台南經發局)

台南沿海的閒置鹽灘地成為政府發展太陽能的首選。(圖片:台南經發局)

最近有許多關心生態的好朋友,熱烈在討論一張照片,照片中怪手與一群飛鳥突兀的塞滿整個畫面,好像鹽灘設置太陽光電會對溼地生態產生衝擊,對當地鳥類生態帶來致命性的影響。其實,這個議題因我長久關心長期追蹤,我敢說如果只是看圖說故事,會陷入以管窺天的陷阱中,其實光電與鹽灘濕地保育,是可以雙贏的。

 

鹽灘光電已經避開生態敏感區

 

在鹽灘施作太陽能的計畫一開始,我就開始協助保育團體召開公聽會、拜會張景森政委,初步就已經排除生態敏感區。目前,全國國有鹽業用地共有4314公頃,其中在嘉義鹽田的部分佔374公頃,經過民間團體與行政團隊多次協商之後,保留了其中272公頃大部分的面積,真正作為太陽光電廠址的用地剩下102公頃。

 

圖說:鹽灘發展太陽光電選址歷程 (資料來源能源局)

 

102公頃的太陽光電區,營造濕地環境,刻意保留其中30%面積。而剩餘的70%才是作為光電基地,所以總共也只有佔84公頃。我當時就要求,開發商必須與地方保育團體、學術單位共同合作,展開長期的生態研究調查,尋求更好的棲地經營管理方式。根據特生中心的資料顯示,當地的水域因為光電案場施工過程中,反而產生了類似耕耘機後面吸引鳥類覓食的現象,因此2018年的鳥類數量,竟然還呈現正成長的趨勢。

 

圖說:光電區內生態棲地經營管理策略(資料來源能源局)


善用回饋,產、官、學、民合作經營管理濕地

 

長期以來,我對布袋、七股兩大鹽灘光電案對於生態的影響非常關心。我也曾在2017年5月12日,邀集行政單位與環保團體到布袋鹽灘濕地現勘,當天看到活潑的黑面琵鷺群體,見證台灣濕地豐富生命力,但就在這同時,我卻也看到部分廢棄的鹽業用地,因為缺乏經營管理,產生陸化現象,反而逐漸失去濕地生態功能。

 

過去為了鹽業,不得已人力要去營造的鹽灘來利用,但現在鹽灘如果要維持回歸濕地生態功能,人為適度的經營管理是有必要的。外國也有許多案例,比如早稻田大學的自然環境調查室,從1985年開始至今,跟學校周邊的農民合作,經營水稻田的濕地生態,經過不斷研究、改進濕地的經營管理方式,成功保育了當地的山椒魚。

 

但是保育團體限於資源有限,過去很難進行大面積濕地經營管理。如果可以善用綠能開發單位的回饋,行政單位、開發商、地方社區、保育團體合作,針對整體374公頃的鹽灘濕地進行有效的經營管理,不只是維護生態功能,也是地方發展生態旅遊的亮點。我認為,只要選址、棲地經營管理得宜,再生能源與溼地保育是可以雙贏的。

 

※作者為立法院再生能源促進聯誼會會長、立法委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