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衝觀光客」不是新南向該做的事

主筆室 2016年10月13日 07:01:00
總統府「新南向辦公室」成立起始動機,主要即是因應美國、日本、中國積極佈局東南亞之際,台灣勢必也應當和東協國家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東協國家國會領袖合影/美聯社)

總統府「新南向辦公室」成立起始動機,主要即是因應美國、日本、中國積極佈局東南亞之際,台灣勢必也應當和東協國家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東協國家國會領袖合影/美聯社)

近日傳出外交部有意調整東協國家駐館人事,起因或和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出使新加坡生變有關,如果「新南向政策」確實為蔡英文政府的核心戰略,則未來第一線的人事布局,就無法再因循外交部過往慣性的輪調方式。簡言之,東南亞國家外館就不可能再委由一群存有「待退心態」的老外交官負責。

 

總統府「新南向辦公室」成立起始動機,主要即是因應美國、日本、中國積極佈局東南亞之際,台灣勢必也應當和東協國家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台灣對東南亞的認識和理解,長期以來多停留在「移工」和「觀光」層次,比起日本、韓國和中國,我們顯然過於忽視這些鄰近朋友的潛力,縱使當地不乏耕耘有年的台商,卻也因為多數人對東南亞的關注僅停留在廉價勞工一環,而錯失更具前瞻性的規劃。

 

黃志芳多次在傳銷新南向政策時提及,東協在2013年吸引外商投資已超越中國(台灣倒數第五),世界工廠已漸漸位移到東南亞;台灣今天的GDP是世界排名第19名,但是到2040年恐怕會退步到第40名,還落後給排名18的越南和排名38名的緬甸。

 

此外,目前全球都在加碼投資東協,例如歐巴馬卸任前已走遍東協十國,並召開東南亞高峰會;日本首相安倍且要加強亞洲開發銀行對當地的投資,而中國另有雲南到新加坡的泛亞鐵路計畫。至於新加坡,更是以「Outside Singapore」的思維去畫設與周邊國家的經貿藍圖。對台灣來說,此刻目標或可把東協變成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而且迫在眉睫,五年內若無具體績效,後續就很難追趕。

 

每一說法皆有其道理,過去台灣對東南亞國家的著墨豈止淺薄可以形容;但自520新政府上任,有關新南向政策的推展,相當大程度仍集於觀念推銷,縱有東南亞經貿界人士相繼聞風探詢我方後續動作,卻發現實質、具體的策略措施,顯然有遠遠跟不上目標投射的問題,多所凸顯新南向政策的青澀和勁道不足。

 

尤以位居最前線的東南亞駐外館,主事者要不對經貿領域一竅不通,要不就是仍囿於傳統「做業績」風氣,將理當加促台灣經貿蛻變的戰略,當成一紙「國際宣傳」的高層命令。一段時間以來,外館對新南向政策的血肉仍摸不著頭緒,在承接上級壓力之下,還得各憑本事搞創意、想點子,好像把既有的業務通通套上「新南向」這一形容詞,就算是呼應當局,又或者只想著短期內盡快創造出「亮點」,以至排擠掉了屬於長期性的基礎布線。

 

更有甚者,眼看中國政府大舉限縮中國觀光客來台,不少外館配合新南向政策的作為,竟是一舉以「衝東南亞觀光客來台人數」為軸心任務,如此看似要解台灣觀光業的燃眉之急,卻背離了更為宏觀、全面,乃至更具實質效益的新南向政策始意。假若再以「國家駐外館」身分觀之,把增加來台觀光客拉至優先順位,便又是自我弱化了國家所賦予的外交責任,那就是雙重損失。

 

府內核心對於新南向政策的憧憬,可以想見,其實和第一線主事者的理解、認知存在不小的差距。接下來有關東南亞外館人事案的調整,似有必要以拉近外館和朝中的思維步調當作考量依據,否則新南向政策或將只是用於內銷的產品而已。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