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戰遭美軍炸沉 日本3萬噸級戰艦「比叡」遺骸77年後再度現蹤

李靖棠 2019年02月07日 12:15:00
二戰沉沒的日本海軍「比叡」號戰艦遺骸。(圖片取自RV Petrel臉署)

二戰沉沒的日本海軍「比叡」號戰艦遺骸。(圖片取自RV Petrel臉署)

雖然微軟共同創辦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已於2018年底逝世,但由他一手創立、專門搜查海底戰艦遺骸的「海燕號」(RV Petrel)研究船團隊,4日又一次傳出重大發現。

 

 

比㕡號戰艦再次現蹤

 

《產經新聞》報導,海燕號團隊4日透過推特和臉書平台,宣佈在所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西北方海域、水底約985公尺處,發現77年前自沉的日本海軍戰艦「比叡」(Hiei),並公佈了一系列遺骸在海底的現況。

 

 

 

從照片和影片可看見,船艦本身有明顯的破損痕跡,不過艦上的砲台仍保存相當良好。而同行的NHK電視台專家研判,當時比叡沉沒主因,很可能是內部發生大規模爆炸所導致,才因此讓船身因而斷裂。

 

遭砲彈或水雷打穿的船身遺骸。(圖片取自RV Petrel 臉書)

 

曾是昭和天皇「御召艦」

 

從公開資料顯示,比叡號是日本於1911年動工興建、於1914年正式服役的戰艦之一,由橫須賀海軍工廠負責建造工程。當初定位為巡洋戰艦,後改裝為戰艦,一戰後又因倫敦裁軍條約(London Naval Treaty)被撤去武裝,轉為「練習艦」之用。

 

 

正因為艦上武器設備移除,空間相對其他軍艦更為寬敞,比叡號也被昭和天皇相中,五度指定為「御召艦」,其中一次正是溥儀於1935年訪日期間。也因如此,讓比叡號戰艦多次登上郵票、寫真雜誌,成為戰前日本海軍代表艦之一,也是深受當時日本民眾的喜愛。

 

興建中的比叡號戰艦。(圖片取自吳海軍博物館)

 

遭美軍連環轟炸而沉沒

 

1931年大改裝為高速戰艦後,於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與同型的三艘金剛型戰艦先後投入戰爭。雖然戰爭期間已高齡30餘歲,卻因擁有比其他軍艦更快的速度,擔任航空母艦護衛任務,不僅參與多場關鍵海戰,更是出勤率最高的軍艦之一。

 

1930年代後,改裝為金剛型戰艦之一的比㕡號。(圖片取自美國海軍歷史照片中心)

 

比叡於1941年編入南雲機動部隊,與其他三艘「霧島」、「金剛」與「榛名」齊聚一堂,曾遠赴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參與海戰。

 

後於1942年第三次所羅門海戰期間,由於同隊的航空母艦「隼鷹」零式艦上戰鬥機數量極度不足,造成比叡遭到美軍F4F野貓式戰機(Grumman F4F Wildcat)、無畏式轟炸機(SBD Dauntless)和B-17轟炸機(B-17 flying fortress)連環轟炸,最終棄艦而自行沉沒。

 

停靠在珍珠港基地的美軍B-17B轟炸機。(圖片取自美國空軍)

 

海燕號持續搜查太平洋海底的軍艦遺骸

 

這也是海燕號團隊繼找到美軍艦艇「印地安納波里斯號」(USS Indianapolis)、海倫娜號輕巡洋艦(USS Helena (CL 50))、華德號驅逐艦,以及二戰日本帝國海軍的戰艦「山城號」(IJN Yamashiro)與「武藏號」(Musashi)遺骸之後,又一次找到重要的軍艦遺骸。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