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別一天到晚忙著酸韓國瑜

主筆室 2019年02月14日 07:02:00
韓國瑜不斷地創造話題、設定議題,讓他自己與高雄繼續成為新聞焦點,人氣更是居高不下。(高市府提供)

韓國瑜不斷地創造話題、設定議題,讓他自己與高雄繼續成為新聞焦點,人氣更是居高不下。(高市府提供)

韓國瑜年後接受媒體專訪表示,「一個城市滿腦子都想賺錢,慢慢這個城市的文化會改變,可能走向粗俗化、拜金主義,這不是我們要的!」他認為,城市的質感非常重要,也就是文化的內涵,「未來高雄市除了追逐經濟,同時也要增加文化的厚度與深度。」這說法實在與他選前說的「人進貨出」、「我2019年的最大心願是高雄發大財」差太多,許多人酸他「改口供」、「精神分裂」、「懂得唬爛就行」………

 

這樣的戲碼從去年選戰後期到選後實在不少,從「愛情摩天輪」、「太平島挖石油」、引進「F1賽車」、「香港賽馬」,韓國瑜總是不斷丟出許多關於高雄建設的創意懷想,最後被證明不具可行性、被打臉,導致「韓總」、「韓導」的評價不脛而走。但韓國瑜對這現象並不以為意,還是繼續地創造話題、設定議題,讓他自己與高雄繼續成為新聞焦點,人氣更是居高不下。

 

在韓國瑜選上高雄市長之前,整個大高雄區其實是名符其實的「民主聖地」,原高雄市已經長達20年是由民進黨執政,而高雄縣更由民進黨執政超過30年。韓國瑜,一個國民黨黃復興系統選出的立委,消失台灣政壇已超過15年,他不僅不太會說台語,出身新北市的他更連高雄市的十條大馬路都講不清楚,竟只花了半年的時間,就翻轉了高雄政局。對許多綠色選民而言,這實在是是可忍、孰不忍之事,他們不願承認有所謂「韓流」,認為韓國瑜只是說大話說空話的「草包」,高雄市民只是一時憑著感覺走,終究會認清「事實」,回到綠色執政的懷抱。

 

這種不願接受韓國瑜是高雄市長的心態,隨即轉化成韓國瑜做什麼錯什麼的敵意,但不分青紅皂白的急躁批評,不僅無法拉回流失的綠色選民,甚至更加鞏固韓國瑜的核心支持者。從另個角度來講,當嘲諷韓國瑜變成某特定陣營的現象,韓國瑜的支持者甚至中間選民反而會降低對韓國瑜表現的預期,「韓國瑜沒這麼差」更自動成為當初投票給韓的八十多萬選民繼續支持他的基礎。

 

例如,「高雄發大財」與「增加城市的質感」本就是不同脈絡下的發言,並不必然衝突;硬將兩者相對比,對許多人來講本就顯得牽強,如果還要以此證明韓國瑜昨非今是或昨是今非,就更顯得說服力不足。同樣地,韓國瑜找白冰冰與張俐敏,與前政府找五月天拍廣告,其實同樣都在為高雄觀光代言,差別在於訴求不同的族群與年齡層,嘲諷前者是老邁甚至低俗,自詡後者的文青與質感,除了關起門來自爽以外,只會徒惹反感,甚至更加凝聚特定族群對韓國瑜的支持。


人的投票行為極其複雜,對許多人來講,感性的驅動甚至比理性的計算更能決定最後的投票取向。2016年的美國總統選舉裡,有六成一的選民認為川普並不適任總統職位,有六成四的選民認為川普並不可信賴,但最後川普還是當選了。同理,許多泛綠支持者千方百計想證明韓國瑜說謊、亂開支票,嘲笑他的挖石油、賽車賽馬與愛情摩天輪根本不可行;問題是,如果「不可行」這件事是投給韓國瑜的選民早就知道的呢?如此嘲諷對韓何傷之有。

 

這樣的說法不是要選民放棄監督韓國瑜,而是因為韓才上任不到兩個月,那些急著批評他、嘲諷他、酸他的選民,應該給他更多的時間。如果四年後、甚至一年半載之後,這個城市依然一如舊慣吃老本,錢進不來、貨出不去,高雄不僅無法發大財,還無法提升「質感」,那些對韓國瑜的譏諷與批評自然更加順理成章。

 

民進黨在高雄有不小的執政底蘊,陳菊在北上擔任總統府秘書長之前,仍有全國縣市長數一數二的施政滿意度:選民最後讓高雄政黨輪替,並不見得討厭民進黨,而是因為綠營在當地執政太久了,希望換個口味、尋求變化。高雄的九席立委全都民進黨籍,他們與國民黨籍的韓國瑜市長之間有許多共同的利益,絕非你死我活的鬥爭;如果綠營的政治人物與支持者看不懂這個道理,還會繼續吃「韓總」的苦頭。

關鍵字: 韓國瑜 韓流 嘲諷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