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永添專欄:中國軍備的最新發展現況

紀永添 2019年02月18日 07:00:00
中國軍備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去年一年,解放軍有許多新的裝備曝光或成軍服役,虛虛實實,都引起國內外媒體大幅報導。(湯森路透)

中國軍備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去年一年,解放軍有許多新的裝備曝光或成軍服役,虛虛實實,都引起國內外媒體大幅報導。(湯森路透)

近年來中國軍備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去年一年,解放軍有許多新的裝備曝光或成軍服役,都引起國內外媒體大幅報導。不過中國的媒體不止受到嚴格控制,更是共產黨的官方喉舌,多數的軍事報導都側重於宣傳目的,往往真假難辨或是過分誇大,令人無法一窺目前中國軍備發展的真實情況。再加上解放軍的武器型號非常繁雜,研發過程也不透明,都讓一般人在閱讀這些軍事報導時,難以瞭解這些新型武器的真正性能與威脅性。甚至連部份台灣媒體也有這種問題,在缺少背景資訊來做平衡報導下,照單全收中國方面的新聞稿,反而變成了中國進行文攻武嚇的潛在幫手。或許在中國新武器的報導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之際,進一步來討論這些軍備發展,並以現有資訊來冷靜推估解放軍的真實戰力,會比較有助於台灣評估目前情勢,正確回應這些威脅。

 

Su-30MKK將是壓制摧毀台灣防空網的主力

 

去年殲-16的曝光,是較少人注意的新聞,甚至許多人沒有聽過這個型號,但這其實是俄製Su-30MKK戰鬥轟炸機的中國仿製版。Su-27戰機在一開始是屬於空優戰機,只具備基礎的對地攻擊能力。俄羅斯於是以雙座型為基礎,發展出專門擔任對地攻擊任務的Su-30戰鬥轟炸機。中國空軍購買了Su-30MKK,而海軍航空隊則購買了Su-30MK2,其總數大約有近百架。Su-30戰機的最大特點在於酬載量大,航程又遠,因此擁有極大的打擊半徑。除了可以掛載傳統炸彈外,還能配備各種長程空對地飛彈、反艦飛彈、反輻射飛彈,非常具有威脅性。中國會選擇仿製Su-30戰機並不令人意外,因為擔任對地支援任務的強-5已逐漸退役,海空軍所使用的殲轟-7也已老邁落伍。殲-16將可填補這些戰機淘汰後的空缺,並進一步建立起現代化的空中打擊能力。

 

(殲-16戰機,圖面來源:中國網路)

 

事實上,中國解放軍目前進行繞台遠航訓練時,擔任護航任務的戰機,絕大多數都是Su-30MKK/MK2,原因除了航程上的優勢,可能也有讓飛行員熟悉台灣附近空域的用意。因為如果台海爆發戰事,除了解放軍的空優戰機會先進犯以奪取制空權外,Su-30MKK肯定是用來壓制摧毀台灣防空網的主力,而Su-30MK2則會鎖定台灣的海軍艦艇進行攻擊。目前中國的Su-30MKK/MK2分配於五大戰區,數量仍嫌不足,殲-16仿製成功,將能補足這方面的戰力缺口。特別是殲-16D的曝光證明解放軍正以殲-16為平台,研發類似美軍EA-18G的電戰機,而這是進行防空網壓制任務的重要裝備,雖然目前中國機載電戰系統的作戰性能仍然未知,但這個發展非常值得注意,因為這代表中國空軍的確在組建專業機群,並積極訓練培養壓制台灣防空網的能力。

 

此外,中國媒體也報導殲-16戰機將使用匿蹤塗料,擁有匿蹤能力,不過外界的多數看法都認為其效果有限。因為在匿蹤塗料這個領域執牛耳的美國,也曾經在未採匿蹤設計的前一代戰機上測試過匿蹤塗料,但效果並不顯著,唯一的例外大概只有小巧的F-16戰機,因其本身的雷達截面積就小,匿蹤塗料再吸收部份的雷達波以後,擁有較好的效果,如台灣升級後的F-16V就有採用匿蹤塗料。但屬於大型戰機的殲-16使用中國自製的匿蹤塗料,其效果恐怕就很令人質疑。而在日前美國國防情報局所公開的『2019年中國軍力報告』中,詳細列出了目前解放軍各型戰機的性能與發展,指出殲-16與殲-10C這兩款新型戰機仍未服役,而就目前所流傳的曝光照片來推測,兩者應該還在原型機測試,或小規模生產進行作戰評測的階段,距離量產服役還有一段距離。

 

(殲-20與殲-10C戰機。圖面來源:中國網路)

 

殲-10C是中國自製殲-10戰機的最新衍生型,其最大的特點是可能採用了國產發動機與主動式電子掃描雷達。殲-10戰機的發展極其坎坷,歷經二十年才首度定型量產,初期型稱為殲-10A,雖然當時中國媒體也盡全力宣傳,但其進氣口的失敗設計與許多性能上的缺失,被稱為剛服役就已經落伍。在美國的『2019年中國軍力報告』中,甚至認為殲-10A沒有發射長程空對空飛彈的能力。殲-10A的生產數量可能達兩百架以上,但已停產,殲-10B則大幅改善了殲-10A的缺點與航電系統,擁有較佳的視距外作戰能力,但殲-10B的生產數量並不多,原因可能是很快就會被最新型的殲-10C所取代。雖然目前殲-10C仍然還未量產服役,但從整體的發展來看,較成熟的殲-10C可望成為中國空軍的未來主力戰機之一,不過其發動機是否能全面國產化,也還有待觀察。

 

(中國空軍軍機列表。圖面來源:美國國防情報局的「China Military Power 2019」)

 

有趣的是這份美國國防情報局的『2019年中國軍力報告』中,列出了正在發展中的戰術轟炸機與長程戰略轟炸機、外購的Su-35S與自製研發的殲-20戰機,甚至還有上一代的殲-7與殲-8戰機,但卻未列出中國所外購的第一批Su-27SK與首批仿製的殲-11A。比較合理的推測是,在上世紀末期開始服役的Su-27SK,可能因性能過時,沒有升級規劃,再加上俄系戰機的壽命普遍較短,在服役二十年後已經開始退役。而首批仿自Su-27SK的殲-11A,因為技術不成熟與複合材料老化等各種問題,也已退出現役,只剩改良後的殲-11B仍在作戰序列中,但卻缺少精確對地攻擊能力。而這也顯示出俄系戰機的缺點,與自行仿製生產時,所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不過國防自主仍有其重要性,可依自己的需求發展,如殲-16D上的電戰系統就已被安裝在的殲-15D艦載機上。

 

(殲-15電戰機。圖面來源:中國網路)

 

雖然去年中國官方罕見地承認仿自Su-33的殲-15艦載機有許多的問題,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殲-15的改良型,或是殲-20、FC-31的海軍構型,以擔任第二代的艦載機。但不能否認的是,殲-15的確讓中國累積了寶貴的艦載機操作經驗,已陸續完成掛彈起飛、夜間起降、僚機空中加油等科目,證明中國的艦載機操作技術是在不斷進步中。國產的001A航空母艦也已下水艤裝,從001A與遼寧號停在同一個碼頭的照片來看,兩者之間的血緣關係可說一目了然。不過001A雖然進行了許多改良,如更改了遼寧號艦體中原本用來安裝反艦飛彈的空間,讓機庫的空間變的更大,可搭載更多的艦載機,但整個發展建造期程非常緊迫,未如之前所預期的,首艘國產的航空母艦將採用自行設計的更先進構型,而這合理的推測是遼寧號已太過老舊,急待001A的服役。

 

(遼寧號與001A航母。圖面來源:中國網路)

 

中國組建新一代的航母艦隊只剩時間問題

 

購自烏克蘭的遼寧號,其艦體曾遭拆除破壞,再加上自然老化的問題,可能已無法進行高強度作戰任務,這也是中國將其定位為訓練艦的原因。因此001A才是中國第一艘可進行長程作戰任務的航空母艦。目前中國自製的首艘055型驅逐艦已在今年進行海試,另有數艘也正陸續下水艤裝,其排水量高達萬噸以上,未來將是中國遠洋艦隊的主力旗艦,再加上近年來已經建造數量龐大的052D型驅逐艦與054型護衛艦,中國組成新一代的航空母艦艦隊,只是時間上的問題。雖然中國海軍的001A航空母艦與殲-15艦載機,仍然無法挑戰美國的重型航空母艦打擊群,但其整體戰力已經超過一般國家的海軍。未來中國的首個航空母艦艦隊在南海與印度洋活動,甚至抵達太平洋或大西洋時,將可進一步彰顯中國的國力並震懾周邊國家,擴張自己的海上影響力。

 

雖然遼寧號可能已經無法負擔高強度的作戰任務,但在001A成軍服役後,兩艘航空母艦仍可組成雙航艦的艦隊進行演習,甚至以一南一北的方式,繞行台灣進行遠航訓練,這對國軍而言的確是非常大的壓力。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兩棲登陸艦艇的發展。排水量達二萬噸以上的071型大型綜合登陸艦,其第六艘已經在今年年初成軍服役,而第七艘則在不久前下水進行艤裝。再加上072A型戰車登陸艦的第二批次也已經有六艘服役,新型的國產氣墊登陸艇開始量產,中國的兩棲登陸能力正在穩定的成長中。新服役的兩棲登陸艦不止可以運送新型的水陸裝甲車,還擁有大型的飛行甲板,可以搭載空中突襲部隊。解放軍在去年四月於東南沿海地區所進行的武裝攻擊直升機「跨畫夜海上實彈射擊演練」,就展示了這方面的新戰力,已具備了立體化登陸能力。

 

(第七艘071型登陸艦下水艤裝。圖面來源:中國網路)

 

美國國防部送交國會的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與國安發展報告』,在東部戰區的軍力部署圖中,就清楚地列出,在台灣海峽的正對面,已經部署了一個陸軍航空旅,其針對性不言可喻。除此之外,由地對地彈道飛彈發展而來的長程彈道反艦飛彈,則號稱可以攻擊數百公里外的大型艦艇,被認為將用來反制美國的航空母艦攻擊群,以阻止美國介入台海戰事。這些常規戰力的發展,雖然有些被視為是不切實際,如長程彈道反艦飛彈就被西方軍事專家懷疑其真實性,認為就算真的有,其效能也不高。有些部份則被視為有待觀察,短時間內還沒有辦法形成強大戰力,如中國的航空母艦。但有些部份卻是無比真實的威脅,如新型驅逐艦的大批下水服役、兩棲運輸能力的成長、武裝攻擊直升機部隊的成軍部署,都是中國軍力現代化的重要成果。

 

(中國東部戰區兵力部署圖。圖面來源:美國國防部「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8」)

 

中國想在電磁砲領域搶佔先機

 

而在傳統的軍力發展外,中國也積極在各個先進領域尋求突破。近來最引人注意的是解放軍的海軍艦艇搭載了改裝過的大型電磁炮出海進行測試。雖然一般認為電磁炮要能真正實用化,可能還要再十年以上的時間,但中國想要在這個領域搶佔先機的企圖,已經昭然若揭。同樣地,在極音速(hypersonic)武器方面,目前世界上最積極研發的是美、中、俄三國,其中俄羅斯在去年由MiG-31戰機試射成功匕首(Dagger)極音速飛彈,而由彈道飛彈當載具的先鋒(Avangard)極音速飛彈更可能在今年開始小量部署。美國與中國雖未正式公開過這類型武器的研發情況,但一般認為中國已在這個領域取得一定的進展,未來幾年內很有可能會出現中國自製的極音速武器,形成中國的不對稱戰力,具備極大的嚇阻力,將破壞目前的區域軍力平衡,非常值得密切關注。

 

(中國進行電磁炮測試。圖面來源:中國網路)

 

這場新的軍備競賽,除了在傳統的陸、海、空進行外,也早就已經擴展到電磁空間與太空之中。去年中國持續發射北斗衛星,建構完成了中國自己的北斗全球定位系統,這除了擁有商業價值外,也大幅提升了中國機艦的導航安全,與飛彈的攻擊精確度,避免在戰時因使用它國的全球定位系統而受制於人。在此同時中國又積極發展各種反衛星武器,據媒體報導,中國可能已經試射過很多枚的反衛星飛彈,而在去年所試測的「動能-3型」飛彈,更展示了成熟的技術,讓美國軍方評估中國已擁有一定的反衛星能力,在戰時有能力干擾破壞美國或其盟國的間諜衛星、通信衛星、甚至是全球定位系統。這一連串的發展,也讓美國與日本相繼提出新的太空部隊發展計畫,美國政府今年所公開的新版飛彈防禦評估,更被視為將重啟過去冷戰時期的星戰計畫。

 

美國在日前還宣布退出與俄羅斯所簽定的中程彈道飛彈條約,普遍被視為是針對中國,而且很可能會引發美、中、俄之間,新一輪的軍備競賽。這在在都顯示中國軍力的擴張與現代化是無庸置疑的,也是台灣目前所面臨的最大威脅。但是台灣不可能與中國進行軍備競賽,因為將國家資源不知節制地投入沒有任何生產效益的武器上,是愚不可及的行為,蘇聯給予我們的教訓還歷歷在目,台灣社會絕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但維持有效的嚇阻力,以捍衛台灣的民主自由,相信也是全體國人的共識,繼續強化與民主陣營的關係,以共同對抗極權政府,更是台灣的最大利益。台灣過去得利於民主陣營的協助,在承平環境下經濟起飛,完成民主化工程,但若因此以為自由不必付出任何代價,與盟邦的軍事合作是「交保護費」,那就太輕忽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了。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