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傳真:香港的上一輩 何以如此疏離大灣區親戚

哈奇士 2019年02月23日 00:00:00
羅湖橋以北等於地獄鬼國,似乎又跌進了港人常說的另一「膠」中。(維基百科)

羅湖橋以北等於地獄鬼國,似乎又跌進了港人常說的另一「膠」中。(維基百科)

前不久,中國大陸極具人氣的飲品店「喜茶」進駐香港,出乎意料地受到眾多年輕人的熱捧,排隊往往需要一兩個小時。即便網路上斥其為強國毒茶的反中論調不絕,不可否認的是,近來報導關於香港新一代北上深圳消費遊樂的新聞越見頻繁,網路上也越來越多介紹給港人去照相打卡的旅遊攻略。遇上記者採訪,不少香港新一代自言政治取態黃絲,但同時亦喜愛消費中國大陸的品牌,追捧一些內地電視劇及綜藝節目,羅湖橋以北等於地獄鬼國似乎又跌進了港人常說的另一「膠」中。

 

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的開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在日內準備公佈,加上香港特區政府對在大嶼山填海興建新CBD計畫的磨刀霍霍,粵港兩地的融合勢必難免,香港人的抗爭想像亦可隨之改變。早前林行止先生在其文章寫過,想改變現狀有理想的香港年輕人可參考明朝大批「識字分子」棄儒從賈的故事。

 

由於中國明朝時的人口大爆炸,入仕之路倍加艱難,造成職業大遷徙,「識字分子」做生意,把他們貫徹的知仁勇強等儒家價值觀注入商界,遂在「企業經營上發生創造性作用」,利己益人。除了勉勵年輕人在香港本土創業,將香港核心價值灌入各行各業外,其實入駐大灣區也未免不可一試。要知道,據統計,自1980年代開始,在內地工作的香港人,已由最初藍領與白領並行,轉變為2010年有超過八成都是專業人員和經理等高層,年齡的中位數亦由1998年的39歲上升至2010年的47歲。

 

也就是說,與官方的論調恰恰相反,大灣區的大門,目前只是為一小部分高端人口打開。然而,不同香港開一間小店動轍上百萬的初步投入,大灣區內較低廉鋪租及人工的二三線城市,似乎又是大多有理想的港人最佳的試錯場地。無論是時尚設計,服飾,咖啡館,茶餐廳等行業,有心人自可透過營商文化與產品品質宣揚著念茲在茲的價值和品味追求。

 

另外,香港近年出現一班誠實反思現代生活,主張務農過另類生活的八九十後青年,為何不能把這生活模式在大灣區推廣?需知道,中國大陸雖然實地裡唯GDP至上,城鄉發展往往置環境保護不顧,但至少國策和意識形態宣傳上很容易找到為綠色生活作辯護的理據,若肯用心去做,基於中國大陸人口基數的龐大和物質商業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回應另類生活的大有人在。在成為一支獨立的將可能影響到政治的勢力被打壓之前,基於價值理念的傳播,應該也有許多空隙可進佔。

 

不知為什麼,如今文青的定義逐漸被模糊化,買杯喜茶加一個自拍放上社交媒體的叫文青,靜靜啃讀半天村上春樹和福克納的也是文青。如果為文青行為作最微弱的共識,莫如要顛覆消費主流,對生活世界被工具理性內在殖民的一時抵抗。若然如此,同樣的打卡照相,與其駐留在深圳一些空洞的所謂新型藝文空間,不如去到以南番順(南海,番禺,順德)為主的廣府文化地區,更多的省港一體時期的遺跡,不知會對那靈光未消逝的年代有何遐想。本是同根生,但從大多香港新一代上一輩開始何以如此疏離他們的大灣區親戚,由心的隔閡乃至香港人身份意識的建立。何謂真正的本土教育,盡在不言中。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關鍵字: 香港 喜茶 大灣區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