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柯文哲沒有讀懂以色列

張麟晏 2019年02月25日 00:00:00

柯文哲市長與其去看資安、了解以色列的生存之道,不如好好去體會,以色列人如何用堅毅的精神和付出多少犧牲,才確保國家屹立不搖。(以色列士兵/資料照片)

23日,台北市長柯文哲訪問以色列。有機會角逐台灣總統的政治人物訪問以色列,柯文哲不是第一個。

 

早在2013年夏天,蔡英文曾率著小英基金會的成員一同訪問以色列;2016年夏天,時任台南市長的賴清德,也以參加城市論壇的名義,出訪以色列。

 

無論是蔡英文、賴清德,乃至柯文哲,他們訪問以色列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以色列如何在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

 

由於擔任志工和旅行者,筆者有幸在以色列居住近5個月,實際居住在以色列人家中,甚至深入探訪過以色列國防軍軍營和巴勒斯坦地區,希望就筆者親身經歷,來做分享。

 

以色列國民從出生到死亡,被國家灌輸一個難以撼動的信念:以色列經受不起任何一場敗戰。一旦打輸一場戰爭,以色列(猶太人)就會被入地中海(把主詞換做「台灣」也適用)。

 

攤開以色列地圖,不難看出以色列人的危機感有多深。

 

從北邊的黎巴嫩、敘利亞;東邊的約旦、西南角的埃及,一直到內部的巴勒斯坦抗爭團體,以色列從1948年建國起,注定就是一個面臨多災多難的國家。

 

從建國初期60萬大軍對抗數百萬阿拉伯軍隊的獨立戰爭,直到現在,以色列幾乎每十年就得面臨一次大型戰爭,更別提還得經常面對各種中小型戰役或抗爭。

 

神奇的是,過去71年來,以色列從未吞下過任何一場敗仗(『贖罪日戰爭』則因戰情判斷失誤,一開始被壓著打,而後逆轉勝)。

 

為什麼?原因很清楚:以色列沒有失敗主義精神,更不會因為國家小,就喪失求生意志。

 

筆者曾經造訪過一戶家人,一位媽媽告訴我,她不會因為孩子懼怕某一件事情,就叫孩子不要面對或不要做;反而因為懼怕,才鼓勵孩子要想盡辦法克服。

 

這種養兒育女的態度,在以色列家庭比比皆是。若不如此獨立和勇敢,整個國家就無法處理更艱難的生存問題。

 

一位以色列朋友還曾用堅定語氣告訴筆者,「敵人要來,放馬過來,我們不會逃,我們會等著他們」。

 

所有以色列人(男女)到了18歲高中畢業,不是先上大學,而是先去當兵。筆者曾遇過一位高中畢業生,他很興奮說,他迫不急待想去當兵。因為當兵可以學到很多技能。

 

確實是。以色列軍隊宛如整個科技產業的孵化器。在軍隊可以學到最務實的解決方法的思維邏輯和技巧,包括最頂尖的科技技術。這些軍人退伍後,往往會和同袍共同創立新創公司,成為軍轉民的種子部隊。

 

例如當台灣很熱烈在討論大數據分析時,早在八、九年前,以色列新創公司早就投入預測消費者「未來」消費行為的商業營運中。

 

這個技術正來自於以色列軍對藉由蒐集各方面敵情資訊,預判恐怖份子下一步的可能行為。

 

無論是高科技技術或堅毅的家庭教育,最終本源都來自於以色列整個國家對於生存的強大需求,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奮鬥。簡單講:以色列不存在失敗主義和僥倖心態。

 

因此,柯文哲市長與其去看資安、了解以色列的生存之道,不如好好去體會,以色列人如何用堅毅的精神和付出多少犧牲,才確保國家屹立不搖,存在71年。

 

以色列這種不怕打、打不死的決心與態度,才是他這趟旅行應該要學習的目標。而非一味用唱衰國軍只能撐幾天,又說不清楚兵役制度該如何走的輕浮言語,來左右台灣社會輿論。

 

※作者為國際事務智庫研究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