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核電=不缺電的謬誤

阿修羅 2019年03月08日 00:00:00
近年新建核電的投資相較其他能源別發電設施,呈現下滑趨勢,顯示核能發電已非國際能源發展主流。(資料照片)

近年新建核電的投資相較其他能源別發電設施,呈現下滑趨勢,顯示核能發電已非國際能源發展主流。(資料照片)

近日,擁核人士倡議「核能減煤」公投,認為透過核能發電的增加,可以減少燃煤發電,降低空氣污染;並認為只要廢核,兩年後絕對會缺電,聽起來核電儼然是台灣目前及未來電力的救星,能源界的「韓流」,讓台灣的電發得出,錢進得來。但這裡面有兩個問題,到底台灣缺不缺電?核電是解方還是「請鬼拿藥單」?

 

107年的供電情勢,依台電發布的數據顯示,107年用電的最高峰(尖峰負載)是37,057MW,比106年還增加了2.2%,107年備用容量率(衡量電力是否充足的指標)是10.0%,也比106年9.8%還高,顯示107年新增電廠後所增加的供電能力,除了滿足比106年還增加的需求外,也讓備用容量率略為增加;而在核一廠1號機自103年底大修後未獲准運轉而至屆期除役,2號機也在106年6月提早停轉等情況下,去(107)年夏天的供電燈號也不曾出現表示供電警戒的橘燈,可見台灣並沒有發生缺電的情形。

 

依目前政府宣布的供電規劃來看,108年總發電度數大於預估將成長1.06%的用電度數;而備用容量率大於15%、備轉容量率可大於10%也依規劃目標邁進,即使尖峰要用電時也都有電可用,顯示全年供電情勢穩定不會缺電。

 

這其中包含了核二、核三兩座電廠4部機組的一年約300億度,約10.4%淨尖峰供電能力的貢獻,因為它們都還沒到除役時間,當然在今年會繼續發電,持續運轉。部份人士提出「只要廢核,兩年後絕對會缺電」並無根據,108年只有核一廠屆齡除役,到了109年核二廠、核三廠都還在運轉中,廢核之說不知從何而來?

 

目前既定的能源政策設定現役的核電廠如期除役,2025年核能電廠完全停止運轉,其他替代機組陸續上線遞補確保穩定供電;但部份人士宣稱會缺電,應該是指提早把核電廠關掉才有可能發生,像這樣一直用缺電的恐慌來操弄人民的意識,不知意圖為何?或許是為新核電廠鋪路吧!

 

依據IEA「2018全球能源展望報告(2018 World Energy Outlook)」,揭露2017年核電投資金額已達到5年來(2012~2017年)最低,全球413GW既有核電機組中有60%已屆齡30年以上之老舊機組,核電占比從2000年的17%已下滑至2017年的10%。另一方面,因核能發電存在建設時間較長、初期投入資金成本與除役成本較高等限制,近年新建核電的投資相較其他能源別發電設施也呈現下滑,顯示核能發電已非國際能源發展主流。

 

除此之外,核電廠若單一機組規模過大,一旦發生事故將對電網造成重大衝擊,影響供電穩定,因此發展分散式綠能電力輔以電力備援系統,可以強化電網的調度彈性,也可以降低單一事件對整體供電穩定的影響;有強化電力系統彈性調度的能力,才能面對未來氣候變遷下天災意外頻率風險。

 

電力供應是項複雜又專業的工作,正因如此便不乏有心人利用自由的民主來進行操作,但真相只有一個,「核能減煤」公投的目標,究底就是蓋一座新的核能電廠進行核電整建計畫,且利用減煤議題關掉燃煤電廠,先前的苦心鋪陳、大張旗鼓地打著公投民意,不僅愚弄了全民甚至吃了公投豆腐,是刻意誤導還是順水推舟,這其中的謬誤還需要大家費心思量呀。

 

※作者為能源領域工作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