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同志結婚和黑人當老師一樣 都沒造成紐約倒退

李濠仲 2019年03月11日 07:02:00
石牆騷亂是同性戀者長期受到壓迫下的反彈爆點,它的催化劑之一,一樣要回溯到 1960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石牆酒吧/維基百科)

石牆騷亂是同性戀者長期受到壓迫下的反彈爆點,它的催化劑之一,一樣要回溯到 1960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石牆酒吧/維基百科)

台灣同婚議題餘波盪漾,此刻紐約公共圖書館則正推出「石牆騷亂」50週年展。當年自紐約市格林威治村石牆酒吧發展出的一連串暴力示威衝突,已被認定為美國史上同性戀者反抗政府迫害性別弱勢的最顯著實例,也是同性戀解放運動的重要里程碑。

 

紐約市格林威治村一直以來多是作家、藝術家的集散地,有濃郁的自由氛圍,同時瀰漫著反叛氣息,於是提供了同性戀者能群聚當地石牆酒吧的成因。石牆騷亂當然是同性戀者長期受到壓迫下的反彈爆點,不過,它的催化劑之一,恐怕一樣要回溯到 1960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

 

美國的「黑人問題」,無庸置疑對當代爭取自由的思想論證,有進一步奠基作用。美國歷來在黑人方面的社會改革新方,其實也早就跳脫純粹「種族」的爭執,終究還是觸及了人類社會中關於自由、平等以及反歧視的本意。

 

非裔美籍思想家杜博依斯(W.E.B.Du Bois)在其著作《黑人的靈魂》中有段故事描述:

 

十九世紀下半葉,美國一名離開南方前往北方求學的黑人約翰,想要回鄉取得一所黑人學校的教職(當時當老師屬於白人的特權),他特別前去請求一名法官協助,這名法官家中的女僕,正是約翰的姐姐。

 

一天,約翰走到法官家,法官本人在前門跟他碰面,卻粗魯地跟他說:「約翰,繞到廚房門口等我。」約翰十分不解,因為他一直非常尊敬這位法官,但似乎被認為是「不慎闖到了法官家前門」。

 

隨後,約翰未及開口,法官已知道他的來意,便對他說:「我想你是為教職而來的吧。嗯,約翰,我要清楚地告訴你,你知道我是你們黑人的朋友,我幫過你和你的家人…我喜歡黑人,贊同他們合理的抱負;不過,約翰,你我都知道,在這個國家裡,黑人必須一直居下屬地位,永遠無法指望跟白人平起平坐。在下屬地位上,你們黑人可以誠實而受尊敬,天曉得,我會盡量幫助他們。但是當他們要倒轉自然,要統治白人,取白種女人為妻子並坐在我的客廳時,那麼,天啊!我會壓制他們,縱使我們不得不對國內的每個黑鬼處以私刑。在這種情況下,約翰,問題是,以你的教育和北方觀念,你願意接受這處境並教導黑仔當忠實僕人和勞工嗎?就像你的祖先,約翰,我認識你父親,他是我哥哥的(黑奴),他是個好黑鬼。唉,唉,你願意像他那樣嗎?還是要設法灌輸愚蠢的起義和平等理念到這些人的腦袋裡,然後使他們不滿足、不快樂呢?」

作為一個現代人,一旦讀到以上對話,你會升起什麼感受?你不必親臨鑑賞今天紐約拆解種族隔離後的繁華,不必以今天紐約種族交錯共存的景象反襯那位法官的短淺見識,都應該會感到略有不適吧。

 

你會贊同那位法官的心態?我接待你,但因為你是黑人,所以不能從正門進客廳,要在後門的廚房談話;我是黑人的朋友,我幫助黑人,但我認為黑人只能在他被設定的「下屬」地位贏得尊敬;我會盡量幫助黑人,但如果黑人想要和我平起平坐,我就會壓制他,甚至不惜動用私刑;你可以當老師,但不能把平等的觀念灌輸到黑人學生腦袋裡,只能教育他們永遠當個僕人。

 

法官對約翰的「善意」,其實全都是建立在歧視之上。而既然骨子裡是「歧視」,則所謂的「善意」到底還算不算善意?但這位法官也許還覺得自己的「施捨」、「施惠」,具備了人常義理的雍容和寬大。

 

那麼,讓我們據此故事照樣照句,把法官話語中的「黑人」,全換為「同性戀」,把「要統治白人」換成「要取得婚姻」,諸如此類,其對話稍事修正後可以變成:

 

「嗯,約翰,我要清楚地告訴你。你知道我是你們『同性戀』的朋友,我幫過你和你的家人…我喜歡『同性戀』,贊同他們合理的抱負;不過,約翰,你我都知道,在這個國家裡,『同性戀』必須一直居於特殊地位,永遠無法指望跟『異性戀』平起平坐。在特殊地位上,你們『同性戀』可以誠實而受尊敬,天曉得,我會盡量幫助他們。但是當他們要倒轉自然,要『取得婚姻權利』,要『結婚』並坐在我的客廳時,那麼,天啊!我會壓制他們…在這種情況下,約翰,問題是,你願意接受這處境並教導同性戀不能結婚嗎?還是要設法灌輸愚蠢的『婚姻平權』到這些人的腦袋裡,然後使他們不滿足、不快樂呢?」

法官和約翰的對話,一點也不難從對一名黑人轉至一名同性戀,也就是這樣的接合,1960年代的黑人民權運動,適足以催化同性戀者石牆騷動的發生。

 

半世紀過去,美國已有過黑人總統,同性戀者也獲准在紐約結婚,歷經種族平等和爭取同婚的慘痛見習期,當時反黑人民權和反同性婚姻者的「末日預言」,竟然無一在紐約示現,甚至,作為全球最引人矚目的城市,當地實際生活內容,結果還反證了深植在許多人腦海的歧視根性,到底是有多無謂。

 

※作者為《上報》主筆

 

【延伸閱讀】

反同婚爭戰的「象徵暴力」與權力鬥爭

從嬉皮反文化到網路文化:一個尚未實現的烏托邦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