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都到美國了 柯市長不看場NBA

李濠仲 2019年03月20日 07:00:00
曾被形容是「台灣第一政治網紅」的柯文哲,其團隊自然相當懂得善用社群媒體。(攝影:李濠仲)

曾被形容是「台灣第一政治網紅」的柯文哲,其團隊自然相當懂得善用社群媒體。(攝影:李濠仲)

就在柯文哲訪問美國前幾天,向來非常重視球員身心健康的NBA總裁席佛(Adam Silver)接受媒體訪問,說聯盟針對NBA球員心理健康進行專業評估後,發現有非常多球員竟然是感到孤立且不快樂的。原因則是拜這時代高度活躍的「社群媒體」之賜。

 

NBA因為80、90年代偉大球星輩出,讓美國這項傳統體育競技迅速普及世界各地。當時名利雙收的球員,根本不必經營什麼社群媒體。如今,有八成以上NBA球星經常使用Twitter,instagram的使用率也後來居上,社群媒體在NBA扮演的角色,遠勝過其他美國職業運動,球員有效結合傳統媒體和個人社群網站,即可成功推銷自我品牌,還能開創球場外的商機。另外的作用就是在球迷之間製造「積極交流」,很多球員賽前甚至會發Twitter到深夜。

 

但是,根據NBA長年追蹤研究,那些曾在深夜發Twitter的球員,平均第二天比賽的得分會比在正常情況下少1分,命中率則下降1.7%。這也難怪,很多球員進入「生死交關」的季後賽,就會宣布暫停關閉臉書、Twitter等個人社群平台。

 

NBA總裁席佛是紐約尼克隊球迷。(美聯社)

 

雖然有學者推斷是因為球員睡眠不足,才影響了比賽水準,席佛所持的調查報告,卻不盡然這麼單純,關鍵恐怕還是在和球迷間的「積極交流」。過去,找麻煩的球迷頂多在場邊辱罵球員,今天,則可以直接在球員的粉專底下留言,諸如要表現不佳的非裔球員滾回非洲,甚至莫名所以的威脅恐嚇,假帳號或者機器人謾罵等等同樣無奇不有。另外,對年輕球員最大的困擾,就是收到一些「你根本不會投籃嘛!你投那顆球幹什麼?」之類的留言,更狠的是把某個球員剪輯成當月十大好球的出糗背景,以此引來成千上百的嘲笑並在網上瘋傳。

 

被批評的球員很難不在意那些留言,於是不知不覺就對自己的球技產生懷疑,以為自己真的不會投籃,導致出手意願降低(得分當然更少),因為球員個人深層的意識,已被惡毒的攻擊或酸言酸語鑿入腦袋,直接打擊球員最重要的自信。

 

自政治人物明星化、商品化及至「網紅化」,台灣政治人物利用社群媒體經營個人支持群眾,較之NBA球星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曾被形容是「台灣第一政治網紅」的柯文哲,其團隊自然相當懂得善用這一現代化工具。柯文哲訪美前腳踏進紐約甘迺迪機場,個人粉專社群編輯立刻po文「謝謝大家關心,我們已經平安抵達紐約」,配圖是柯文哲在飛機機艙內點著閱讀燈,低頭看資料的實境照。24小時不到,就有3.8萬人按讚,1200餘則留言和130餘次分享。

 

和NBA球星所不同的是,柯文哲當然不是個人粉專的經營者,他不必然會受到貼文底下留言的影響。問題就在關於支持者和反對者於貼文底下的留言,熟悉網路生態,我們當然可以對底下儼然情緒大於理智的快閃陳述(無論吹捧或咒罵)見怪不怪,但所謂政治人物由此而來的「網路聲量」,其實也正藉此形塑一種有別過去的政治文化。

 

挾帶偏聽成見的批判酸語,充斥網路留言,同樣的,政治人物粉專上鐵桿擁護者的議論,一樣很難被視為傳統「理智」之聲。對照那些NBA球星粉專底下不堪聞問的「積極交流」,台灣政治人物「粉」、「黑」之間的對話,並沒有高尚到哪去。

 

偏偏,「網路聲量」已為眼前不容懷疑的選舉利器之一(且頗具影響),只是,在政治人物粉專上一面倒的批評和一面倒的擁護,恐怕某種程度也已混淆了政治人物(或者其團隊)的自我認知,而且正默默侵蝕民主社會原本有意義的監督制衡。

 

自美國逐步邁向現代化國家的一刻,很重要的崛起關鍵,在於它曾經成功把社會中原以情感和情緒作為基礎的社會關係及凝聚力,予以大幅鬆弛,取而代之,是美國關於法理社會的特徵,即政治人物和支持者之間,多是建基在正式、甚至契約式的關係,而支持者個人對於被歸屬於某個群體成員,則更傾向作為一個個體的公民。如此政治人物和其「粉」的角色模式,便撐起了美國百年大業。(所以不少美國人認為川普崛起代表了社會倒退)

 

而今,在社群網路推波助瀾下,一切所謂「非典型政治人物」,很可能只是把台灣帶回傳統典型的情感性社會,一個國家的選民自被冠上「迷」後,已讓人倒抽一口氣,從「迷」再到「粉」,又或者從「粉」再到「流」,難道可以被看成是進步?過去政治高度動員的時代,政治人物有本事帶群眾上街,也要有本事請他們回家,現在網路上不忍卒睹的粉、黑用語早就失控,網路聲量的影響力,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是夾帶「失控」所產生的堆疊效果,逕自以「言論自由」包裹蒙混,誰都知道根本無法這麼簡單看待。

 

NBA總裁關心球員身心健康,找出問題就在既能載舟也能覆舟的「社群媒體」,回過頭來,我們是否也應該關心在「社群媒體」密集操作下,政治人物,以及他們的「粉」、「黑」,究竟還是不是處在身心健康的狀態下,於影響甚鉅的網域內表達他們的支持或反對?

 

※作者為《上報》主筆

 

【延伸閱讀】

陳嘉宏專欄:韓流沒有褪色 選總統已起心動念

李濠仲專欄:中國特色的和平 北歐特色的和平 你要哪個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