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衛才是重點】美籍軍事記者提醒台灣 別再幻想華府「開戰時必趕來支援」

李靖棠 2019年03月21日 18:20:00
我國國軍現役IDF「經國號」戰機。(資料照片,攝影:李昆翰)

我國國軍現役IDF「經國號」戰機。(資料照片,攝影:李昆翰)

從國共內戰至今,無論在政治或軍事上,美國一直是中華民國(台灣)重要的依靠和盟友。但近年來,隨著中國勢力快速崛起,美臺之間的來往互動,往往比過往更為隱晦且敏感,而華府的態度,也開始引起不少觀察家疑慮。

 

 

我國空軍日前正式向美方提出採購意願,有意增購66架F-16V型戰機(F-16 Viper),藉此強化自身空防戰力;而陸軍方面也同樣提案,採購延宕多時的M1A2戰車(M1A2 Abrams),兩筆國防軍購案都引起國內外高熱度的討論和報導。

 

 

台灣需停止對華府過多的幻想

 

但看在曾擔任《詹氏防衛週刊》(Jane's Defence Weekly)駐台特派、《防務新聞》(Defense News)亞洲分社主任顏文德(Wendell Minnick)眼中,卻對於台灣政治菁英的「心態」感到憂慮,19日在《國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上以《台灣如何自救?》(How to Save Taiwan from Itself)為撰文。

 

 

欲藉自身專業和所見,提醒台灣高層,必須盡快停止、長久以來抱持著「一旦遭侵略、華府必定前來援助」的美好幻想,尤其是在當前不穩定的美國政局下,存在更多不可能。

 

美軍現役M1A2戰車從C-17運輸機上駛出。(圖片取自美國陸軍)

 

點出國軍內部諸多問題

 

曾居住台灣超過20年的他認為,台灣不比以色列,所謂的金馬前線,如今已不再屬於前線防衛功能。

 

「雖然軍方非常清楚中國的威脅,但政治紛爭卻造成20多年來,軍隊戰力不斷衰退、公眾輿論對軍隊信心大幅下滑,政治菁英更不願與大眾溝通,告知當年所面臨的迫在眉睫威脅。

 

台灣的軍方一直想從美國採購最先進的武器,但迫於經費所限,以及多數民眾的冷漠,只能從縮減人力和訓練上擠出經費。除了上述空軍與陸軍的採購案外,海軍也打算購買艦艇使用的Mark 41垂直發射系統(Mk 41 VLS),讓天弓防空飛彈能上艦使用。」

 

陸軍關渡指揮部后山營區官兵。(資料照片,攝影:李智為)

 

 

缺人、缺錢,買到新武器也無法使用

 

可顏文德也提醒,就算台灣能買到心儀的所有裝備,下一個隱憂就會立即浮現:誰來使用、駕駛和運作這些新式裝備?

 

「根據國防部當前的統計,中華民國國軍常備兵力約為21萬5000人,這個數量,曾被不少分析家批評,恐怕連抵擋解放軍入侵第一波攻擊都不夠。但如果你真的去除文職、非戰鬥部隊、預備離營和學員身份,真正的『官兵』僅剩15萬2280人。

 

職業軍人招募狀態不佳,義務役卻在2016年修改,從原先一年役期縮減至4個月時間,也讓人擔心,在沒有足夠訓練之下,這群年輕一代能否在非常時期,承擔防衛國家的重責大任。」

 

 

F-16戰機飛彈數量高度不足

 

除了人力不足,顏文德還提出一點,他認為國軍的彈藥裝備嚴重不足,

 

「就以外界最熟悉的F-16戰機來說,1990年代獲得150架A/B型後,原先預計購買200枚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AIM-120 AMRAAM)的台灣,最後卻大砍訂單剩120枚,呈現150把槍枝卻只有120發子彈的奇怪現象。

 

事實上,1996年台海危機(Taiwan Strait Missile Crisis)之際,曾一度提交緊急增購訂單至華府,但台灣卻在危機平安落幕後撤回需求。」

 

美軍現役的F-16 V型戰機。(圖片取自美國空軍)

 

呼籲台美應進行「真正建設性」的對話

 

整篇文章末段中,顏文德更集中火力抨擊美國諸多智庫,不要再給予那些「學術上」不切實際的建議。

 

他也呼籲美國政府,應盡快展開真正和台灣兩大黨直接溝通,並告知他們實質狀況的對話,讓台灣知道,在面對入侵時,最重要的是他們能自我保衛和對抗,而不是成天幻想,美國會如同電影中的泰山般,迅速出現來援助台灣!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