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明芳專欄:台灣需要什麼樣的投資與經濟成長

蔡明芳 2019年03月30日 07:00:00
希望政府官員在滿足回流廠商需求前,先想想這個國家需要什麼樣的投資與經濟成長,而非一昧迎合廠商的需求。(攝影:張文玠)

希望政府官員在滿足回流廠商需求前,先想想這個國家需要什麼樣的投資與經濟成長,而非一昧迎合廠商的需求。(攝影:張文玠)

中央銀行本月21日宣布利率連11季維持1.375%不變,同時,考量國際經濟三大風險:包括貿易政策不確定性仍高、中國經濟放緩程度大於預期與英國脫歐及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性因素,調降台灣經濟成長率(GDP)預測值為2.13%,低於主計總處2月預期的2.27%。

 

就美中貿易衝突而言,在美中貿易爭端仍不明朗之際,美國聯準會Fed決議把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2.25%至2.5%,且暗示今年都不會升息,也下調了經濟成長的預期。就英國脫歐而言,英國國內遲遲無法對脫歐協議達成共識,歐盟已同意英國脫歐寬限期延長至4月12日,但拒絕脫歐的二次公投也已獲得許多英國人上街響應,因此,英國如何脫歐與能否脫歐的議題,可能在短期內仍會有不小的變化,惟對台灣國內實體經濟的衝擊應該不會太大。

 

綜合而言,從2月到3月間,央行考量的不確定因素變化有限,但美國聯準會的貨幣政策與其決策形成背後的原因,可能是讓央行下調經濟成長率的重要原因。

 

就經濟成長而言,除了外在的不確定因素可能對台灣出口產生不利影響外,包含民間消費與投資所帶動的內需也是經濟成長的重要動能。就影響民間消費的因素,除了與消費者所得以及對未來經濟的預期心理息息相關外,外國相似產品的競爭,也是一國國內民間消費能否成長的重要因素。

 

例如,每逢連續假期,許多國人往往會到日本、韓國或台灣鄰近國家旅遊,亦即,外國旅遊替代了國內的觀光需求,使得國內民間消費降低,或台灣對外國觀光進口的增加,進而對台灣經濟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就所得而言,雖然政府致力於增加名目所得,但是,消費者關心的是扣除稅、居住的成本、養兒育女的成本後的可支配所得。如果政府在這部分可以有相應的政策作為,低薪所衍生的問題將會大幅降低。可惜的是,上述問題都非短期內可立即解決,故欲藉由民間消費帶動經濟成長還有極大的努力空間。

 

政府補助沒上限不是好事

 

就民間投資與經濟成長而言,民間投資的金額往往比消費大得多,加上有能力投資的公司或廠商數較為集中,廠商的需求或需要政府解決的問題較容易掌握,故相較於民間消費,政府在投資政策的執行較能聚焦。當然,除了大企業的投資外,中小企業的投資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投資會有一定的關聯性,因此,若可以讓與中小企業關聯性較大的企業願意投資,民間投資才會產生良性循環。此外,投資背後可以產生的就業也可帶動民間的消費。

   

近期,政府因應美中貿易戰所衍生的台商回台問題,推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國發基金每月依實際放貸平均餘額支付年息1.5%委辦手續費予銀行,提高廠商回台設廠的誘因。當然,沒有上述補貼優惠,廠商可能仍會回台投資或移往東南亞國家投資設廠,讓台灣失去創造本土就業的機會;但是在該政策執行之初,國發會即宣布國發基金的補助沒有上限,這樣完全滿足廠商的做法是很有問題的。如果200億的資金一下子就被用完,表示政府給予的條件可能過於優渥或政府預估的200億並沒有做好事先評估。

 

更多台商回台投資是大家樂見的事,特別是對於經濟成長的「數字」貢獻會是顯著的。不過,若廠商回台設廠時,政府可以幫忙解決資金與土地,甚至缺工的問題,則該廠商還須付出哪些代價或機會成本?若無,回台廠商有何壓力進行產業升級或生產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補貼是最簡單與最受廠商歡迎的政策,沒有太大的學問,但是,我們希望政府官員在滿足廠商需求前,先想想這個國家需要什麼樣的投資與經濟成長,而非一昧迎合廠商的需求。特別是這樣的無上限補貼政策,可能擴大回台廠商與在本土廠商的競爭地位不平等,與「創新、就業、與分配」的總統理念漸行漸遠,更無法實現以內需驅動經濟成長的目標。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與經濟學系合聘教授

 

【延伸閱讀】

蔡明芳專欄:福島核災八周年教訓-長期低估的核電成本

關鍵字: 台商 回流 補貼 廠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