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評】《來了》:一部致鬱系的獨特恐怖片

出前一廷 2019年03月28日 11:00:00
(圖片取自 車庫娛樂)

(圖片取自 車庫娛樂)

對於恐怖片愛好者來說,能夠在同一週迎接《來了》與《我們》這樣的恐怖片上映,簡直就是一件值得好好慶賀的事。

 

雖然這兩部片的主題與表現手法相差甚遠,但卻同樣在眾多恐怖片中顯得獨樹一格,並將社會問題巧妙置入其中,可以說內外兼顧,表現傑出之至。

 

(圖片取自 車庫娛樂)

 

《來了》的導演中島哲也,在這部片中維持了他過往像是《告白》等作的特色,無論構圖、剪輯、音樂及選曲方面都有著出色表現,就連所運用的視覺色調,偶爾還像是比較清澈一點的義大利經典恐怖片《坐立不安》,對於恐怖片愛好者來說因此顯得更加有趣。

 

至於《來了》在社會問題的影射方面,則甚至比全片的技術層面還更複雜可觀。

 

電影的前半段,花費了大量時間在描述看似幸福的角色日常生活。但隨著故事持續發展,那些看似幸福的情節,則開始被慢慢揭露出底下的真相,因此前面越是慢慢鋪陳,便使得多次翻轉的力道每次都顯得更加強大,可說相當程度地反映出日本社會裡人際關係的眉角,以及表面與內心想法間的驚人差距。

 

(圖片取自 車庫娛樂)

 

除了以上的部份外,電影也為每個主要角色安排了不同的問題,因而使全片有著多重面相的社會問題指涉。像是黑木華的角色,便同時展現出不同的社會問題,往上追朔的話,彷彿在講述社經地位世代承襲、難以翻轉的沈重宿命,而向下發展,則又讓人看見日本社會對於單親家庭的歧視與不友善,使得整部片縱使籠罩著妖怪作祟的恐懼陰影,但真正讓觀眾看得喘不過氣的,還是當屬那些讓人心頭一寒的現實社會問題。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電影中那個難以抵禦、卻又始終讓人不明究裡的駭人妖怪,則變得像是片中所有角色問題的集結體,以人們心中潛藏的欲望、虛榮、惡意、憤恨與罪惡感作為能量,就這麼一層疊上一層,日益被餵養壯大,其越是強悍,就越顯出這些問題在某些角落裡已經成長到了難以想像的地步,當外界總算發現問題時,也可能已經是悲劇發生,更遑論阻止的駭人時刻。

 

(圖片取自 車庫娛樂)

 

特別的是,片中看似唯一有能力阻止一切,由松隆子扮演的除魔師一角,卻也像是部分社會制度般的縮影角色。縱使她身為全片的最後希望,但也顯得冷漠無情,不管是用隱藏真相的方式來處理事件,或是在最後高潮以「不體面」一詞來形容事件失控的台詞安排,都讓這個象徵拯救者的存在與其餘角色有著強烈的距離感,顯得並不真正在乎他人生死。

 

在這些悲劇的相互交織之下,就連角色們看似獲得救贖的結局,也讓人不禁想要嘆息。那樣的救贖,由於結局的部份留白,使人無法確定那究竟是真正的救贖,抑或只是暫時的喘息。就連最後看似美好的夢境安排,也在甜美的視覺效果背後,僅是一個如此平平淡淡,如此日常的快樂而已。

 

(圖片取自 車庫娛樂)

 

而當這樣的日常,變成一個得要費盡心力與無數犧牲才能實現的美夢時,則更令人在《來了》那快樂歌聲籠罩的結尾時,自心裡升起一股堵在胸中的鬱結之氣。

 

事件真的解決了嗎?觀眾無從得知。但光是看著那縱使只是短暫平靜的結尾,竟也讓人在鬱結的同時,起了一股微小的慰藉感.而那股慰藉本身,卻又會回過頭讓人更感鬱結──

 

能拍出這麼致鬱的恐怖片,我想除了中島哲也,應該也沒有多少人了吧。

 

 

上報生活頻道特約作者 出前一廷

曾獲某文學獎,譯有某些小說,並曾撰寫多篇小說之導讀與解說類文章,認為下雨天最好的去處是電影院,或乾脆在家看片,配上熱騰騰的泡麵,故以此為名。

 

看更多生活圈文章

 

 

電影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電影新聞資訊 

請聯繫: 上報生活中心 → lifenews@upmedia.mg

 

 

關鍵字: 影評 來了 電影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連鎖餐廳、新開店、甜點)、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