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永添專欄:美軍的兩棲作戰新革命-空中跳島戰術  

紀永添 2019年04月19日 07:00:00
駐紮在沖繩的第31遠征隊(31st MEU)與日本陸上自衛隊在沖繩的離島舉行了一場聯合奪島演習,引起了許多關注。(湯森路透)

駐紮在沖繩的第31遠征隊(31st MEU)與日本陸上自衛隊在沖繩的離島舉行了一場聯合奪島演習,引起了許多關注。(湯森路透)

日前美國海軍陸戰隊駐紮在沖繩的第31遠征隊(31st MEU)與日本陸上自衛隊在沖繩的離島舉行了一場聯合奪島演習,引起了許多關注,因為這場在伊江島上進行的演習,演練了全新的空中奪島戰術。美國海軍陸戰隊實驗性地不進行傳統的搶攤登陸,而以空中突襲的方式,模擬從1000公里外,快速奪取島上的簡易機場,並利用空運來建立油彈補給點與火力打擊基地。這場被稱為「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xpeditionary Advanced Base Operation,EABO)」的演習,徹底顛覆了過去海軍陸戰隊的作戰模式,並實現了過去幾年所提出的先進戰術概念。在擁有垂直起降能力的MV-22魚鷹式傾斜旋翼機與F-35B匿蹤戰機相繼服役後,美國海軍陸戰隊就開始思考要如何利用這些新科技,讓突擊距離更長、成功率更高、作戰效率更好,因此逐漸發展出這種「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的概念,更被稱為是二十一世紀的新型空中跳島戰術。

 

「高跳低開」避免被發現

 

這場「遠征前進基地作戰」演習,是由特種部隊在高空中進行跳傘開始的,他們使用所謂的「高跳低開」特殊技術,從高空中躍出機艙,利用自由落體滑行的方式滲透進入目標島嶼上空,直到極低空才開傘,以避免被發現。這些特種部隊悄悄落地後,會偵察當地的防禦部署狀況,回報給千里之外的作戰指揮中心,同時破壞最為關鍵的通訊、電力、防空雷達等設施,並清理出一塊機降登陸區。在確認登陸區安全後,第一波的攻擊部隊就會立刻降落。第一波的攻擊部隊是從千里之外的兩棲突擊艦或陸上基地起飛,搭乘MV-22運輸機,在F-35B匿蹤戰機的空中掩護下飛抵登陸區。當攻擊部隊一落地後,會快速攻擊島上的機場,瓦解守備部隊,摧毀防空飛彈與高射炮,並在佔領機場以後,確保機場周圍的安全,準備進行首波的空投任務。

 

駐紮在沖繩的第31遠征隊(31st MEU)。(湯森路透)

 

在第一波降落的海軍陸戰隊佔領機場時,F-35B匿蹤戰機會在KC-135空中加油機的支援下,於島嶼上空持續提供空中掩護。同時載滿了油料、彈藥與模組化機場套件的C-130J運輸機,則準備進行空投任務,一旦地面部隊確保了機場周圍的安全,就會立刻讓C-130J進行超低空空投。這種讓戰術運輸機以超低空飛行並在目標區上空空投的技術,可以準確地將物資投放在目標區內。而這些物資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被稱為「遠征前進基地」的海軍陸戰隊基地套件,這基本上這就是一套模組化的作戰裝備,並包含最重要的機場地勤設施。這個套件可以快速展開使用,將第一波攻擊部隊所佔領的敵方機場快速變成海軍陸戰隊可以使用的標準機場。一旦「遠征前進基地」的套件展開使用,在上空盤旋的F-35B匿蹤戰機就能立刻降落,整補彈藥與油料。

 

F-35B匿蹤戰機會在KC-135空中加油機的支援下,於島嶼上空持續提供空中掩護。(湯森路透)

 

C-130J空運來重型武器

 

在「遠征前進基地」可以使用以後,C-130J與MV-22也能陸續降落,運送更多的海軍陸戰隊士兵前來保護機場。同時C-130J也會空運重型武器抵達,如高機動型多管火箭系統M-142(HIMARS),這是搭載在輪型卡車上的多管火箭,具有極大的攻擊力,還能用C-130J快速空運,可為防禦機場的海軍陸戰隊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此時已經落地加油掛彈完畢,再重新起飛的F-35B匿蹤戰機,將和地面上的M-142多管火箭系統配合,攻擊任何可能會造成威脅的敵方目標,以進一步確保「遠征前進基地」的安全。特別是可由多管火箭系統發射的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目前已經發展出反艦型,因此M-142除了可以擔任炮兵火箭以外,也能成為岸置反艦飛彈發射平台,攻擊試圖靠近該島的敵方艦艇,以阻止敵方從海上增援與發動攻擊。

 

擁有垂直起降能力的MV-22魚鷹式傾斜旋翼機與延伸自C-130J的加油軟管。(湯森路透)

 

到了這個階段,已完全控制機場與周邊地區,能夠安全起降後,大批的海軍陸戰隊員與裝備才空運抵達,迅速佔領該島。這種作戰模式完全揚棄過去的傳統兩棲登陸,而是在新科技的協助下,從千里之外發動空中突襲,以優勢火力與強大空運能力快速占領目標。在完全控制目標島嶼後,才視需要,由兩棲登陸艦艇運送裝甲車輛、傳統火炮上岸,並讓飛行速度較慢、航程較短的武裝攻擊直升機與運輸直升機,從艦上的飛行甲板飛抵「遠征前進基地」。而已經成為海軍陸戰隊機場的「遠征前進基地」,將成為下一次「遠征前進基地作戰」的新出發點,以奪取下一個遠方島嶼,因此這種新型的作戰概念,也被稱為是空中跳島戰術。二戰時美國海軍陸戰隊就利用跳島戰術,奪取了西太平洋上的島鏈,而這種空中跳島戰術則賦予其更機動靈活的戰術選擇。

 

第31遠征隊(31st MEU)搶灘。(湯森路透)

 

從二戰時期使用傳統搶灘登陸的跳島戰術,到今日的快速空中突襲,其實兩棲登陸作戰已經歷過幾次不同階段的演變。最早的發展是利用氣墊登陸艇來取代傳統的登陸艇,其優點在於氣墊登陸艇的速度快,可以減少泛水時曝露在敵方炮火下的危險時間,同時氣墊登陸艇還能直接上岸,通過海灘上的障礙物,將人員與裝備快速送抵灘頭的安全地點。氣墊登陸艇的出現,縮短了兩棲登陸作戰的時間與空間,因此立即被世界各國所採用,但其最大的問題在於氣墊登陸艇是依靠氣墊與大型風扇來提供快速越野能力,不過氣墊與風扇都缺乏保護,耐戰損的能力一直備受質疑,因此常被視為是第二波或第三波的登陸部隊。第一波需要抵擋敵方強烈炮火的先鋒部隊,仍繼續採用傳統的登陸艇,並搭配水陸兩棲裝甲車,以進行艱困又危險的搶灘登陸任務。

 

高機動型多管火箭系統M-142(HIMARS),這是搭載在輪型卡車上的多管火箭,具有極大的攻擊力,還能用C-130J快速空運。(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高機動型多管火箭系統M-142(HIMARS),這是搭載在輪型卡車上的多管火箭,具有極大的攻擊力。(圖片摘自維基百科)

 

在氣墊登陸艇之後,武裝攻擊直升機的技術逐漸成熟,兩棲登陸艦開始設置大型的飛行甲板,並發展出在武裝攻擊直升機的掩護下,海空並進的立體化登陸作戰模式。精銳步兵搭乘運輸直升機降落在海岸防線後方,在戰機與武裝攻擊直升機的掩護下,摧毀或擾亂敵方的防線,協助己方部隊展開兩棲搶灘登陸。這種戰術可以大幅減少攻方的傷亡,在進行登陸之前就已經摧毀部份海岸守軍,讓風險極高的搶灘成功率大增。而由登陸艇運送上岸的裝甲車、自走火炮、甚至是重型主力戰車也能立刻建立起堅固的防線,以防止敵方主力部隊的逆襲。這種立體化登陸作戰是目前最為主流的戰術思維,各國的兩棲作戰艦艇,都是依照這種戰術規劃而興建的,艦體上半部擁有大型飛行甲板搭載直升機,艦體下半部則有井圍式甲板所構成的船塢,裝載登陸艇。

 

介於氣墊登陸艇與立體化登陸作戰的解放軍

 

目前中國解放軍的兩棲登陸作戰能力,大概就介於氣墊登陸艇與立體化登陸作戰之間。解放軍之前已經從烏克蘭獲得了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艦,並且開始自行生產噸位較小的國產野馬級氣墊登陸艇。只是目前擁有的數量仍然不夠多,還需要在船塢登陸艦的支援下,與傳統的登陸艇與水陸兩棲裝甲車配合,才具備發動一場兩棲登陸作戰的能力。但擁有大型氣墊登陸艦也代表中國解放軍已經有了局部的跨海突擊能力,非常值得國軍注意防範。而近年來中國大量興建擁有大型飛行甲板的071型船塢登陸艦,並成立新型的空中突擊旅,配備直-9、Mi-17等運輸直升機,武直-10與武直-19攻擊直升機,其中之一就部署在台海正對面,中國想要發展立體化登陸作戰能力的企圖非常明顯,而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國解放軍也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國武直-10與武直-19攻擊直升機演練。(圖片摘自網路)

 

解放軍之前已經從烏克蘭獲得了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艦。(圖片摘自網路)

 

雖然目前中國解放軍仍處於立體化登陸能力的初期,缺乏可以垂直起降的運輸機與戰機,暫時還無法如美國海軍陸戰隊一樣,擁有長程空中突襲並建立「遠征前進基地」的能力。但一來台灣距離中國非常近,各型直升機都可以輕易橫越台灣海峽,二來台灣的重要空軍基地與民用機場都位於西部沿海一帶。以目前解放軍的裝備,是有能力發動一場類似的空中突襲,快速佔領台灣的機場或港口,以待後續部隊的增援。因此台灣的防衛計畫可能要快點隨之修正,除了因應中國可能發動的立體化登陸作戰外,更要開始防範利用空中奇襲,快速佔領台灣機場或重要港口的可能性。過去在台灣的演習中,雖然也有針對機場或港口來進行反突襲演練,但其想定都是反制小規模的特種部隊滲透,而不是這種企圖一舉控制機場或港口的大型數波連續攻擊。

 

突襲機場港口  第一時間啟動地面戰

 

過去台灣的防衛規劃是以「制空、制海、反登陸」為順序,原因在於一場成功的登陸作戰,必需建立在擁有制空權與制海權上。因此空戰與海戰會先爆發,中國會在空中與海上取得絕對的優勢後,才會進行地面作戰,發動兩棲登陸作戰以打開海灘,將部隊送上岸。但如果中國未來擁有突襲台灣機場或港口的能力,並將快速佔領的機場或港口變成解放軍入侵台灣的突破口,那就不需要再進行危險又勞師動眾的兩棲登陸,而這也代表將會在第一時間爆發地面戰,徹底改變過去先打空戰,再打海戰,最後進入反登陸作戰的戰事規劃。當然,這樣的戰術既創新又大膽,連美國海軍陸戰隊都還在實驗階段,中國短時間內不會以這樣的作戰模式取代兩棲登陸,但台灣不能不考慮解放軍可能會兵分多路,以空中突襲與兩棲登陸並進的方式,增加攻台的成功率。

 


美國海軍陸戰隊所展開的新型空中跳島戰術實驗,已經暗示了未來美國對西太平洋的作戰部署與規劃可能會有所改變。(湯森路透)

 

而對照世界各國不斷進步的作戰觀念與新穎戰術,國軍可謂數十年如一日,未曾有任何改變。當然這一部份的原因在於台灣的作戰環境固定,又處於守勢,許多新的觀念並不全然適合國軍。但另外的原因,也在於台灣的國際處境艱難,導致國軍鮮少與先進國家部隊交流演訓,導致思維僵化,難以引進新的觀念,再加上政策反覆,更難以進行長期規劃。如之前成立空中騎兵旅的實驗失敗後,陸軍航空隊新購的六十架黑鷹直升機,竟然有一半被分給空警隊與空軍救護隊,可見國軍對於建立空中機動兵力的態度消極,更不用說海軍陸戰隊仍然停留在極傳統的作戰模式,直到最近海軍才開始籌建新型的船塢登陸艦,但未來是否能建立初步的立體化登陸作戰能力,卻仍在未定之天。這對一個擁有如此多離島的海島國家而言,實在是不可思議。

 

隨著武器發展日新月異,美國海軍陸戰隊所展開的新型空中跳島戰術實驗,已經暗示了未來美國對西太平洋的作戰部署與規劃可能會有所改變,而中國投入龐大資源急起直追,也已見初步成果。台灣身為美國的潛在盟友,又是中國長期文攻武嚇的目標,應該如何因應這樣的威脅與改變,是台灣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國軍長期以來,光是進行硬體設備的籌獲與更新,就已經心力交瘁,左支右絀,對於戰術觀念、部隊風氣、決策品質、基層訓練等看不見的無形戰力提升,往往付之闕如。但這些看不見的部份,卻是部隊戰力極為重要的一環。在許多國造或外購的新武器即將定案或逐步服役之際,也應該努力發展適合台灣作戰環境,且能發揮新武器性能的戰術,並緊盯威脅目標的最新發展,擬定反制之道,而不是繼續故步自封,抗拒革新與進步。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