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儉專欄:令人生厭的假環保

方儉 2019年04月16日 07:00:00
所有食品包裝都有塑膠成分,而這些塑膠本該符合食品級規定,減少塑化劑、添加劑的溶出,但是台灣偏偏不管。(湯森路透)

所有食品包裝都有塑膠成分,而這些塑膠本該符合食品級規定,減少塑化劑、添加劑的溶出,但是台灣偏偏不管。(湯森路透)

我在臉書第一篇的網誌「到底是因為笨才做環保,還是做了環保而變笨?」公開挑戰很多人假環保之名,行愚昧之實,所而造成台灣環境加速破敗。同樣的,我也反對一些自以為環保的環境法西斯主義,以既非民主又不科學的方式,以自己的喜惡強加於他們之上,還說是「環保」,令人生厭。

 

菸蒂也是環保問題?

 

當我看到「2019第16屆環境NGO會議」中,12個議題,竟然以「菸蒂對環境造成影響」作為主題,而其他的一些只有小眾才會注意到的「環境」議題,而事關台灣的生存與永續發展的人口、國土、污染、能源、公共衛生等議題,都缺少深刻的論述。

 

我不敢以環保團體代表自居,但是看到全國的環境NGO會議的議題,我懷疑我是不是活「所謂環保團體」的平行宇宙中?

 

我必須正本清源自清一下,什麼是環保,什麼不是環保。環保是公眾的事,環境保護,必須從源頭設計、規劃、管制、疏導、扼止做起,如果只是追究末端,本末倒置,就不是真的環保。

 

「2019第16屆環境NGO會議」中,12個議題,竟然以「菸蒂對環境造成影響」作為主題。(圖片由作者提供)

 

例如淘汰老舊汽機車,不從源頭的綠色稅制改革(以污染外部成本外部化,設計污染稅、環境稅替代所得稅、交易稅、財產稅等)、能源價格、新科技引進,以及公共衛生內外部成本分析,做為機制,而只是用最沒出息的,欺負弱勢群體的方式禁止老舊汽機車,這是非常無效,而且是法西斯的。

 

去看看那些沒有效率,又排放大量廢氣的「垃圾不落地清潔車、資源回收車」,各地環保局有多少用的是10年以上老舊車輛,他們可以改變垃圾收集方式,使用電動車,就能做為示範,鼓勵新能源車的市場。這是政府的小事,卻是影響層面廣泛的大事。

 

「善小」不為,妄想箝制百姓「小惡」

 

政府因「善小」卻不為,而妄想箝制百姓的「小惡」,幸而台灣有民主,也有民粹,才能免於環保署的惡質反環保施政,且用選票教訓了執政黨。

 

我對環保署早就不抱希望,我一直主張廢了環保署,台灣環境才有希望,否則環保署無所不用其極的成為污染的門神,像過去的國光石化案,到近年的大潭藻礁天然氣接收站,深澳燃煤案,環保署都是身先士卒的為污染者圍勢,幸而在選舉的民粹主義下,才有機會懸崖勒馬。

 

台灣有進步,也有反挫。像最近爭議很多的「禁塑令」,禁止購物袋,其實為德不卒,真正減塑的績效如何?如果真的有績效,台灣很多的垃圾焚化爐都別燒了,因為台灣的垃圾中水分過多,少了塑膠當燃料,就要耗費更多的燃料。其實限塑政策與焚化爐政策是自相矛盾的雙重錯誤政策。

 

真正要限塑,應該禁止PVC(聚氯乙烯),因為PVC的原料、生產、使用、焚化都有含氯的毒素,台灣垃圾以焚化爐為主,會產生呋喃、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毒物,這在任何一本環境化學教科書都有的內容,歐洲早就全面禁用PVC,所有PVC包裝都不用了,全球汽車工業也不準用PVC材質(PVC單體PCM是致癌物),台灣卻不以為意,依然大量生產、使用、丟棄、焚燒PVC,像選舉的看板、旗幟大多是PVC材質。

 

而台灣也是全球PVC生產的大國,主要就是台塑。台灣政府為了台塑,可以扭轉世界的規範。

 

PVC不能做塑膠袋,否則我相信環保署也不敢禁了。做塑膠袋的主要是PE,聚乙烯,基本上環境毒害較少,焚化後也是二氧化碳、水,如果要從環境影響評估、生命週期來看,禁用PVC的優先順序遠高於其他的限塑標的。

 

吸管也被污名化

 

再看限吸管,大多數吸管的材料是聚丙稀,也是一種單存的烴烯聚合物,又不是PVC,所以對環保署而言,不痛不癢。

 

大多數吸管的材料是聚丙稀,也是一種單存的烴烯聚合物,又不是PVC,所以對環保署而言,不痛不癢。(湯森路透)

 

我個人幾乎不用吸管,除了喝到鋁箔包飲料,手邊又沒有剪刀時。但我看某些團體透過誇張甚至不實的宣傳,讓吸管也被污名化,吸管成為眾矢之的,代罪羔羊,商人又推出各種「環保吸管」,實在是擾民,而且從環保生命週期分析而言,不銹鋼、玻璃、紙、麥桿等材質就少污染、少能源消耗,海龜就可以活下去了嗎?

 

1992年地球日時,綠色消費者基金會推出「袋袋相傳」,曾經分析過各種購物袋的優劣。其實減少不必要,沒有計劃的購物是重點,那才會造成更大的環境污染。但是有些人就要「買櫝還珠」,不講重點,就只挑塑膠袋來開炮。我們只是要用科學文明的方法,來分析一下利弊得失,讓大家有好一點選擇的機會,當年我們鼓勵店家設置收集各種用過的袋子,讓消費者再利用,減少不必要的袋子。道理很簡單,能減少Reduce,就不用再用Reuse、再生Recycle。

 

當年我們分析,比較紙袋、塑膠袋、布袋、菜藍、菜籃車等,基本上是看用途,只要重複使用,其生命週期延長,就能減少其污染排放、能源消耗與資源耗費等問題。

 

所以「袋袋相傳」並不是推「環保袋」,而是消費者行為的調整。當年我分析便利店的免費塑膠袋成本,某公司一年要花數億元在買塑膠袋上,為何不減用塑膠袋?深入探討後,才知道,第一、大家都用我不用,消費者不來,我會輸;第二、消費者的提袋是免費的廣告;第三、塑膠袋也是老板的關係戶提供的,不能減少。

 

現在也沒有全面禁塑膠袋,除了連鎖店、大店,小店、傳統市場還在用塑膠袋,形成一國兩制。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環保署有沒有告訴大家垃圾中塑膠的組成成份中,最大的是什麼?對環境最不利的是什麼?限塑後的垃圾成份改變了嗎?

 

很多環保團體用「作功德」的心態,近乎宗教熱忱的推動一些改變,我很尊重,但也很害怕,這和那些「放生團體」打著慈悲護生,卻破壞自然生態平衡有異曲同功之妙。每每看到環保活動免費贈送很難看的「環保袋」,這是掩耳盜鈴、畫蛇添足的反環保,我就深深歎息,應該發起個運動拒絕這些打著環保反環保的「環保XX」。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從來不送人「環保袋、環保餐具」,也不鼓勵別人送「環保袋、環保餐具」,因為這些免費的贈品,只會製造出更大的污染與浪費。每個家庭年終大掃除時,都會為這些「環保XX」頭痛不已,因為已經泛濫成災,甚至彰化縣的環保袋都成了前縣長的重大弊案了。

 

大家聲討吸管,有報導說手搖杯一天製造800萬根吸管,坦白說,我不相信!若講吸管的用量、環境影響,應該首推鋁箔包,每個500cc以下的鋁箔包都附有吸管,台灣一年的鋁箔包銷量也有數十億個,如果禁用手搖杯吸管,縱放鋁箔包吸管,豈不是抓小放大嗎?

 

不過抓小放大,一直是環保署的「優良傳統」,也不足為奇了。

 

真正要談這些垃圾食物、垃圾飲料,其實對社會危害的問題還不在吸管,而是其本身的含糖量產生的健康問題,一杯珍珠奶茶可以有十顆方糖的量,很多年輕人的「糖癮症」問題,已經是國人健康不能忽視的問題。

 

如果大家只是傳頌保護海龜而禁用吸管,是否要保護青少年免於「糖癮症」,讓國人飲食更為健康,兩者孰重孰輕?

 

假環保,比不環保的危害更大

 

而塑膠的更大問題,是台灣的食品沒有合格食品級塑膠的規定,其實所有食品包裝都有塑膠成分,而這些塑膠本該符合食品級規定,減少塑化劑、添加劑的溶出,但是台灣偏偏不管。

 

欺負弱勢群體的方式禁止老舊汽機車做環保,這是非常無效,而且是法西斯的。(資料照片)

 

別以為用紙餐盒就不是塑膠,紙不防水、更不防油,所以都用塑膠淋膜處理,這些淋膜不但增加了塑化劑,也造成回收的困難,很難把塑膠和紙分離,而偏偏這些紙餐具也不免俗的冠上「環保餐具」,好像比塑膠的好,其實這是個笑話。

 

近年比較少談生活環保的問題,卻見很多「團體」假環保之名,以個別的偏見,或是破碎的資訊,左右了環保政策,或是說與政府唱和,其實是迫害人權與經濟的正常發展,更傷害了環境。

 

煙蒂,是個問題,我吃飯、放屁、拉屎也是問題,孰重孰輕?因果如何?如何使自然的碳、氮、氫、氧、硫等元素循環利用,減少對人類與生態的傷害,讓人活得更健康、快樂,才是環保主義所應為、當為的。

 

而台灣畸形的環保現象是讓你不方便、不舒服就是環保,所以我們在路上找不到垃圾筒,開冷氣還要讓你熱得受不了,就連吸毒上癮(糖與菸)也不放過,讓你不舒服,這種盲目而沒有生態效率的事,在台灣假環保團體推動得更多了,連擁核者都拿「以核養綠」來假環保,中華鳥會還如獲至寶與之唱和。

 

環保團體該自清了,否則一個看起來清潔崇高的運動,變成自愚愚人,為政府的惡行作倀的人或團體,這種假環保,比不環保的危害更大。

 

※作者為公民電力公司發起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