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中共的新青年下鄉政策 交換生這樣說

陳皇毓‬ 2019年04月22日 00:00:00
中國與台灣兩岸發展相互牽連,單方面的政策制定或是社會事件都可能連帶影響對方的生活。(湯森路透)

中國與台灣兩岸發展相互牽連,單方面的政策制定或是社會事件都可能連帶影響對方的生活。(湯森路透)

前些陣子於ptt八卦版上的一篇討論《中共解決大學生失業新招—直接下鄉》引發了網友廣大關注。內容張貼了共青團中央文件2019年第5號,標題為共青團中央印發《關於深入開展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的意見》的通知。敘述了中共政權將於2022年前,完成安排1000萬以上青年「下鄉」。並引述部分微博使用者針對此政策的各種抨擊,像是要求官員們的小孩從國外趕快回來共襄盛舉等等。而於此篇討論下方留言的網友大多不外乎發表了像是「9.2的理想國度」「文革、勞改重演」等一片噓聲。可惜嘲笑得多,查證的少,延伸討論也不了了之。

詢問了身邊認識的中國籍交換生針對此政策的看法。他表示,基於往年自身經驗,這種活動以往的幾個假期都參加過,類似於大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像是一些到鄉鎮的社會實踐活動。對於同年紀的學生,交換生解釋,這類實習活動多少能幫助提高自身履歷,多數學生也有意願參與,尤其與在中國社會裡備受推崇的工農關懷有關。

 

不過推出的原因也不難想像政府為何會有如此政策安排,他猜測可能跟習近平2017年於十九大發表對於建黨百年目標之一「脫貧」的追求有關。藉由鼓勵年輕人將生產力投入偏鄉,一方面能改善偏鄉勞動力外流問題,解決城市發展不均,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失業率,至於台灣網友關注的,此政策是否為強制執行,交換生笑著表示應該不可能。

 

針對對岸網友對政策的憤怒不滿,交換生表示也習慣了。過去文革,青年下鄉的記憶陰影依然烙印在長輩的記憶裡,隨著記憶傳承,不難想像民眾會對於任何看似接近的政策持質疑態度。再加上自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所得的差距逐漸加速拉大,貧富不均的問題更加嚴重。看著各級官員賺了錢,趕忙將孩子往國外送的景象,作為依然貧困的多數中國老百姓,心理很不是滋味。

 

回到新聞本身,此篇新聞的源起可以追溯至中國知名自媒體平台「今日頭條」的一篇新聞—《幹大事!國家計畫三年內動員1000多萬青年下鄉》(目前此篇新聞已被今日頭條下架,無法搜尋。)而ptt的發文主要是基於中國微博用戶自己轉貼轉發與用戶自己發表評論來撰寫。

 

許多像是中央社、自由時報,甚至像是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等媒體也引用了此篇新聞所述報導。針對此篇新聞的誇大誤導的討論,我們必須理解那篇新聞引述政策的內容來源《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此戰略規劃由現任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帶領的中央農業工作領導小組提出,並於2018年2月5日發表初稿,強調於2018年至2022年這五年間,在農村實現全面小康,布局現代化基礎。至於誤導內容,1000萬青年下鄉應說明清楚,在規劃裡指的是力爭超過1000萬人次。且執行內容也並非「下鄉」,而是1997年持續至今,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的社會實踐活動,目的是將文化、科技、衛生三樣標準的追求帶入偏鄉。為擴大全國性的志願服務規模,並非強制徵招。

 

從此事件,我們不難發現每天因資訊量爆棚,我們閱聽人時常符合自身立場而忘記對新聞內容思辨。中國與台灣兩岸發展相互牽連,單方面的政策制定或是社會事件都可能連帶影響對方的生活。觀察分析對方,思考面對變動如何因應,在現在兩岸是看起來如此習以為常,對於中國新聞的觀察應實事求是因此也有其必要性。在假新聞漫天飛舞的今日,我們更應避免妄加評斷,以免斷章取義下的片段隨著積累,導致往後的決斷出現難以修正的偏差。

 

※作者為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士班大三學生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