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信心強化雙方未來合作關係」 《環球時報》首次專訪梵蒂岡國務卿

國際中心 2019年05月13日 17:06:00
前往羅馬大學演講的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樞機主教。(湯森路透)

前往羅馬大學演講的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樞機主教。(湯森路透)

談判多年後,梵蒂岡(Vatican)和北京於2018年9月達成共識,簽訂主教任命協議,未來將在保護中國境內天主教徒安全和信仰自由下,接受由北京當局提出的晉升主教名單,仿效過去教廷和越南之間採取的「河內模式」。

 

 

但此一協議傳出後卻引起外界不少憂慮。

 

對此,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澄清,表示「我必須說清楚,那份文件是對話,一份耗費了十年才達成的對話;而主教並不是由(中國)政府任命、教宗才是最後任命的人!」

 

現任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美聯社)

 

《環時》英文網首次專訪教廷國務卿

 

《環球時報》英文網12日報導,在「中梵」拍板主教協議後,首次專訪現任教廷國務卿、帕羅林樞機主教(Pietro Parolin),就雙方近期所展開的交流和協商,進行深入的對話和回應。

 

 

帕羅林樞機主教在文章中提到,

 

「教宗非常重視這份協議,期許並有信心能強化,雙方未來的合作關係。過去長期受到歷史上的誤解影響,彼此的信任感也逐步提升中。

 

所以,請再給我們一點時間和信心,我相信雙邊將能使過去的傷痕和誤會癒合;梵蒂岡與中國並不是討論彼此的意識形態,相反地,我們希望找到實際的方法,解決並改善真實的教徒生活,確保其信仰自由並獲得公平對待。」

 

 

帕羅林期望北京尊重宗教本體

 

但當被問到對於過去數次和北京協商的經驗時,帕羅林樞機主教似乎不太願意多做說明,並沒有明確指出時間、地點、參與人物或討論議題,僅四兩撥千斤地表示,如今取得初步成果後,他將持續為在中國的天主教徒牟福利。

 

至於宗教「中國化」(sinicization)的議題,帕羅林則以中國明末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為例,「(利瑪竇)知道如何在中國化和天主教價值間取得平衡,並讓中國百姓和知識份子接納,未來這仍是一項重要的課題,期望中國的領導階層切勿破壞各個宗教的根本和教義。」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成立6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由官方冊封的主教出席。(中新社)

 

北京與梵蒂岡從1952年切斷關係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51年、驅逐最後一任駐南京的教廷公使黎培里(Cardinal Antonio Riberi)起,北京和梵蒂岡長期處於斷交狀態,梵蒂岡選擇在台北的中華民國,並設立大使館,在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UN)後,如今已是我在歐洲僅剩的邦交國。

 

 

雖從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起,教廷重新開始和中國進行交涉,但在最關鍵的主教任命權上,在要求自選自聖的中國政府和堅持由教廷選派任命之間,讓北京與梵蒂岡之間始終存有芥蒂。

 

蔡英文總統(右)在台北接見來訪的萬民福音部部長費洛尼樞機主教(左)。(圖片取自總統府)

 

特別的「河內模式」

 

過往天主教制度上,各地的主教皆由梵蒂岡與教宗任命,但遇上「無神論」的共產國家,卻讓教廷傷透腦筋。不像中國強勢主導的越南,因過去法國殖民影響,其境內天主教徒數量也相當可觀。

 

副總統陳健仁(右)夫婦出訪梵蒂岡,向教廷國務卿帕洛林樞機主教(左)致意。(圖片取自總統府)

 

河內當局和教廷達成協議,雙方各退一步,對於主教的任命轉變成「雙重認可」,仍由教廷的提名冊封,但人選先由越南官方同意,被外界稱為「河內模式」,未來也很可能成為「北京模式」。

 

愈走愈靠近的北京與梵蒂岡,也讓對岸的中華民國(台灣)屢屢感到威脅,憂慮這個歐洲唯一友邦也會被「挖角」,再次引發嚴重的衝擊。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