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蝸藤專欄:中美貿易戰「三張王牌」成效可疑 「佛系應對」爲上策

黎蝸藤 2019年05月21日 07:00:00
三張「王牌」真正有用的只有最後一張,就是中國的市場規模,正在追趕美國。(美聯社)

三張「王牌」真正有用的只有最後一張,就是中國的市場規模,正在追趕美國。(美聯社)

中美貿易戰激化,中國「國師」金燦榮提出了「三張王牌」之說,即稀土、美債、和中國的市場規模。這三張王牌似乎是一年多前提出來的,現在被媒體炒冷飯。王牌之説聼上去振奮人心,但除了市場規模之外,其他兩張「王牌」都不能用。

 

筆者分析過稀土問題好多次。「稀土」不是珍稀資源,千萬不要被「稀」字騙了。它們總量不少,只是分佈較散,濃度較低,與其他物質混雜一起,不容易提煉。不錯,中國是稀土出口大國,佔據全球81%左右的生產規模。惟中國的蘊藏量「只有」全球的三成半左右,雖然還是最高的國家,但沒有壟斷性的地位,而且由於稀土絕對儲量不小,即便刨去中國的三成半,剩下的也足夠供應。這還不算其他國家還有回收稀土金屬的技術,還有海底稀土待開發。

 

稀土工業之所以被中國一國獨大是因為生產成本、環境保護和貿易規則的問題。在中國1980年代初生產稀土之前,美國和其他國家都生產稀土(當時美國生產量佔全球一半左右)。稀土提煉污染大,要符合環保規則則要大幅提高成本。中國以前不顧環保,一窩蜂地「白菜價」生產,又加上中國加入世貿,其他國家不能關稅保護。這樣其他國家的提煉企業才一一關閉。

 

當中國不出口,其他國家自然會重啓生產,稀土提煉又不是什麽高科技(中國的技術還是從其他國家學過去的)。這個時間要多長?也沒有中國專家所說的那麽長。所有經濟領域,不確定性永遠是最大的敵人,比惡劣的環境還惡劣。中美一邊談判一邊又嚷嚷要打,企業普遍觀望中,就沒有決心重整策略。如果一旦確定破裂了,重新建厰不是什麽問題。在2000年代,油價飆升的年代,連頁岩氣這樣的工業也從無到有地在美國建起來了,何況一個稀土工業?

 

當然,無論如何,建厰還是需要一定時間,但這段時間内,中國不可能真的完全不出口,無非對美國禁止而已,最後又是肥了一批國際「倒爺」。

 

挾棉花而號天下

 

高估自己某個商品的重要性有現成的教訓。十九世紀中期,美國南方的棉花帶是全世界種植棉花最好的地方,美國南方棉花以其價廉物美,牢牢占據世界棉花市場。美國南北戰爭前夕,南方邦聯政府建議,由邦聯統一收購棉花,在戰爭未開始的時候,先運去歐洲一個地方儲藏起來,慢慢換錢購買武器。可是,有邦聯的政客鼓吹「棉花就是國王」(cotton king)。他們認爲當時紡織產業是最重要的產業,棉花又是其原料,整個歐洲都依賴美國南方的棉花。於是美國南方可以「挾棉花而號天下」,以不對歐洲出口棉花而威脅歐洲列強承認南方。他們號召各州和各莊園不要把棉花賣給邦聯政府。這樣邦聯政府的計劃成空。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那些鼓吹「棉花爲王」的政客被無情地打臉。南方不出口棉花,在一開始確實令國際市場價格大幅飆升,但第二年、第三年,埃及、印度、中國的棉花就開始填補南方棉花的空缺。他們的價格和品質未必比得上以前的美國南方。但既然美國南方不出口了,也不是無法「將就」使用。歐洲沒有被美國南方的棉花爲王要挾,始終沒有承認美國南方政權。結果,南方空有棉花在手,這時連換錢也換不成了(因爲被北方封鎖了)。南方的這個戰略失誤是其失敗的重要原因。結果到了戰後,美國南方恢復輸出棉花,就再也無法回復以往的市場地位了。

 

中國專家說的第二張王牌是美債。這個王牌更不可用。

 

中國是持美債最多的外國政府,剛剛減持了205億美元,還持有1.12萬億美元,這個數字非常龐大。於是不少不明就裏的人看起來,美國欠中國錢,只要中國要美國「還錢」美國就「吃不了兜著走」。再不然抛售美債,也夠美國「喝一壺」。

 

這些説法沒有理解美債的本質。美債是民間的那種「欠債還錢」,它是全球回報最穩定的金融產品,又具有高流動性。想錢不貶值,又找不到合適的投資,又不想冒風險,又想容易換成現金,美債就是最好的選擇。正如一般人若不買股票投資的話,就把錢存入銀行一樣,因爲銀行有穩定的利息回報。一般人不會把存錢到銀行就說「銀行欠自己錢」,投資者買美債也一樣。

 

美債爲何回報穩定和流動性高?這是因爲二戰後,美國和美元獨大,美債從來沒有真正違約過(1979年因技術上的原因違約過),各投資者對美債有信心,願意買。因此,在發行美債時都以低於面值的起價,通過拍賣形式發行,叫價最高(當然還是低於面值的)的買家才可以買到。

 

中國不能在美債沒到期的時候就要美國「還錢」(正如存定期不能在未到期前就兌現,否則有罰金)。而「抛美債」(減持)也很容易找到買家。事實上,中國持美債雖多,在整個美債市場卻的份額卻不足以影響大局。根據美國財政部4月份公佈,美債目前有22萬億,公衆持73%,外國政府持27%。中國只佔美債總額的5%左右,能一定程度影響美債的價值,但無法動搖大局。

 

中國外匯儲備無法動搖美元大局

 

那麽中國爲什麽要買這麽多美債呢?除了在2009年「救美國等於救中國」的時期,中國買美債都是基於理性的投資利益和金融穩定的考慮。中國是擁有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中國其實不需要這麽多外匯儲備,但由於外匯管理制度,美元不能直接在中國用,外資進入中國或者出口換回美元,都要把美元留在中國外匯管理機構,換成人民幣。

 

中國長期出口順差和投資逆差,於是有大量的外匯儲備。這些外匯儲備中的很大一部分,不是中國政府自己的錢,而是中外企業的錢,理論上,他們隨時能要求把手中的人民幣兌換為美元,把錢轉移出中國。因此,這些外匯不能全投在高風險和流動性低的資產上,也不能擺在那裏貶值,於是買風險低流動性高的美債就成爲最合適的投資。

 

與此相關的另一個(不靠譜)的建議,就是中國可以抛售美元。理由是中國有大量的外匯儲備,抛售美元令美元貶值,能重創美國經濟。且不説目前流通的廣義美元有80萬億,中國外匯儲備有三萬億,只占3.75%,依然無法動搖美元大局,且不説如前所述很多美元不是屬於中國政府,無法盡數抛售,單說抛售美元本身就對中國經濟造成很大傷害。美國有個教授寫過一本《美元陷阱》(2015)的書,分析了整個世界經濟都被「鎖入」「美元陷阱」中,抛棄美元換不回同等價值的資產,最後結果就是該國擁有的美元資產貶值,得不償失。這還不算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影響。

 

而且,即便中美雙方劍拔弩張,目前也只限於貿易戰範圍。如果中國抛售美債和美元,就不可避免進入金融戰和貨幣戰階段,美國掌握的工具與資源都遠比中國多,優勢更大,中國的「王牌」隨時成爲「臭牌」,中國可不敢隨便動用。

 

三張「王牌」真正有用的只有最後一張,就是中國的市場規模,正在追趕美國。令包括美國在内的國家都不能無視中國市場。但這種「王牌」也是「鼓勵性的」,如果打出「王牌」,在市場上封殺美國,對中國來説也是雙刃劍。因爲「王牌」得以成立的基本條件,還是政治經濟金融的穩定。如果中國與美國要鬥個「你死我活」,如果中國要以人民幣貶值來對付美國,那麽市場萎縮和動蕩,這種王牌的意義不但少了很多,更傷及自身。

 

讓美國七傷拳自傷

 

中國要應對貿易戰,最佳的方法就是和前一階段一樣,「佛系應對」,美國加中國關稅,中國不應戰。中國籌碼不夠多,任何反制都會顯得技不如人,除了「擺個姿態」考慮國内政治因素,在經濟上沒有必要。中國5月13日提出的「反制」清單,雖然數量龐大,但總量只有600億美元,而且分爲四級,只有最高一級才升到25%,最低一級則維持5%不變。真正涉及多少「新關稅」避而不談。很明顯就是政治考慮爲上的。

 

正如一大批美中經濟學者,包括《人民日報》等官方媒體,都不斷論證,加關稅對雙方都有影響。簡單的邏輯,美國升高關稅對美中都有負面影響,如果中國再加關稅,又再來一次對美中雙方都負面影響。那麽總體而言,體量更小的中國,受到的相對壓力也更大。反而是默默忍了,讓美國七傷拳自傷,對中國更好。

 

※作者為旅美學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