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造城市》:樂生啟示錄

顏亮一 2019年05月27日 00:00:00
樂生療養院在政府政策糾葛間,仍巍顫顫矗立坡地,似乎孤立無援,與樂生院民一同凋零。(維基百科)

樂生療養院在政府政策糾葛間,仍巍顫顫矗立坡地,似乎孤立無援,與樂生院民一同凋零。(維基百科)

二○一三年六月,捷運新莊蘆洲線在新莊機廠尚未完工的狀態下全線通車,但捷運機廠的興建已經對樂生療養院的建築物造成不可回復的破壞。持續下滑的山坡,讓選擇居住於樂生療養院舊院區中的院民生活岌岌可危,面對地面越來越寬的裂縫、龜裂的建物外牆,樂生療養院似乎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逐步崩毀。

 

面對如此嚴峻的公共安全危機,樂生青年聯盟提出了新莊捷運機廠遷廠計畫,喊出「遷移機廠,重建樂生」的計畫,建議將捷運遷廠遷至樹林,回填土方以確保整體院區的安全性。然而,遷廠議題從二○一三年提出後,直至二○一五年三月,台北市捷運局才召開「新樹林案」評估研討會加以研議。而在這兩年期間,為了暫時維護院內建物之安全,捷運局曾於二○一四年為部分建物架設鋼棚架,用以穩定建物之結構;而在二○一六年,樂生療養院院方也出資架設「王」字型建築及其附屬建物之鋼棚架,試圖以較簡易的方式阻止建築物之傾壞,無奈成效有限。而捷運遷廠的方案更因整併困難,終於胎死腹中。最後,樂生的走山問題,由捷運局採取部分機廠用明挖覆蓋的方式並定期進行地質監測,整個走山情形才逐漸穩定下來。

 

另一方面,政府在民間團體壓力下,從二○○八年後,相對比較積極推動樂生院的保存方案。例如,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原台北縣政府)於二○○九年將樂生療養院登錄為歷史建築及文化景觀,並於二○一二年成立新莊樂生療養院保存推動委員會,二○一四年九月完成「文化景觀保存計畫」,奠定後續規劃基礎。

 

而衛生福利部則編列了十億七千萬預算,預計打造「樂生文化園區」,內容包含修復六十二棟建築物、成立「漢生病醫療史料館」,並將園區定位為「樂生活聚落」,給居民續住,並在未來逐步轉型為有其他使用者進駐的場地。整體計畫預計於二○二二年完成建物修復及景觀工程,並以委託民間廠商經營之方式營運整個文化園區。在此同時,文化部也積極推動樂生療養院登錄世界文化遺產之「負面世界文化遺產計劃」,進行漢生病歷史及人權文史蒐集、紀錄片攝製等。我們可以看到,透過此間種種舉措,政府也開始在樂生維護保存的進程,踏出善意的步伐。

 

然而,儘管有這些規劃,政府實際的步伐卻在多方利益和文化人權糾纏角力的岔路上游移不定。硬體層面和歷史文化保存面向猶如多頭馬車般的混亂行進,主責單位不明,終使樂生課題成為政府的燙手山芋。舉例來說,樂生文化園區計畫尚未核定時,在二○一六年由國發會協調,交通部、台北市、新北市共同出資,由捷運局興建的樂生聯外陸橋就引發爭議。此陸橋從樂生療養院「王」字型建築前延伸至中正路,尾端與中正路有十公尺的高差,造成要到樂生療養院必須搭乘電梯,便利性極差,也無法重現樂生原有地景。因此樂生青年聯盟和台大城鄉基金會劉可強老師、台灣歷史資源協會喻肇青老師等專家討論後,提出「樂生大平台」方案。此案設計了一個緩坡連結院區與中正路,並恢復舊有療養院地景及具代表性之Y字型道路,但也使得捷運機廠需要減軌覆土,此提案胎死腹中。最終蓋出來的陸橋,因入口意象遲遲無法使民眾滿意,於是擱置,造成面向中正路段,如同懸崖般的聯外路橋,成為另一個「奇觀」。

 

時至二○一八年底,捷運新莊線通車至迴龍站已過五年,樂生療養院在政府政策糾葛間,仍巍顫顫矗立坡地,似乎孤立無援,與樂生院民一同凋零。政策應付社會運動所產生的權宜之計皆阻礙樂生療養院重建運動之推行,爾後重建的顛簸路途,樂生療養院該何去何從,仍然未曾有一個明朗的方向。如何與政府溝通,以影響政策、建構良善的對話平台發揮影響力、以及拉高對話層級使樂生療養院能在眾多文化資產保存議題中脫穎而出,打造同時並存的樂生「活聚落」與「樂生活」聚落,將會是未來樂生保存運動推動者、關心文化資產與社會正義廣大市民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本後記的撰寫過程中,感謝張耕蓉女士提供相關資訊,方得以完成。)

 

※本文摘自《反造城市:台灣非典型都市規劃術》案例十一:樂生啟示錄/左岸文化出版/作者為輔仁大學景 觀設計系副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都市規劃博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歷史保存、都市設計、文化地景、與批判式規劃等。在專業上的終極關懷乃是空間與社會正 義的實踐,亦曾投身於樂生療養院的保存運動之中。主要著作為「記憶與地景」(2009),其他著作散見各專業期刊,以及作者的部落格:spaces- hope.blogspot.tw。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