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斯達:韓國瑜說要「恢復四書五經」的心態

盧斯達 2019年05月26日 07:00:00

中華民國還在,但對於韓國瑜的目標群眾來說,民國的靈魂已經被敵人淘空。(攝影:李智為)

韓國瑜早前 (17日) 接受訪問時表示,民進黨政府「去中國化」,未來若成為總統,「課綱一定要恢復四書五經」,「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下來,絕對不能斷!」雖然其他黨派馬上指正,謂現行課綱早就有大量中華經典。但韓國瑜一方應該是不在乎被打臉的,因為這番「反去中國化」言論的目標選民,根本是另一群。

 

復辟的交叉點

 

重提「四書五經」、中華文化的這些政治符號,是為那個逝去的民國招魂。沒錯中華民國還在,但對於韓國瑜的目標群眾來說,民國的靈魂已經被敵人淘空。例如很多人不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也不再信仰他們所信仰的。在早前一個公開活動中,韓說要打一場「中華民國保衛戰」,那不只是政權要回到國民黨手上,還要興滅繼絕那套文化和道統。

 

「中國人」的政權合法性觀念,取決於道統是否「正」,與管治質素或者是否民主無關。要維持想像中的「中國」穩定,道統或政治秩序就不可以「依賴選民」,不能「聖人當時而立法」,而是要從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孔子到國父這個古聖傳統涉取傳統觀念。這些傳統資源對領土遍及的範圍、民族由甚麼構成、對領袖的要求、領袖與人民的權利與義務、階級之間的規範等等問題,作出了不成文的規範。雖然不一定符合形勢,但由於古老,所以就是神聖和根源的。

 

早前台灣通過同性婚姻的問題,對立陣營的影片竟然在半空製作了一個「巨大孫文」來發表論述,可見這套圖騰仍然勢力龐大,是不會被「當時而立法」所永遠剋制。所謂「復辟」兩個字就是形容「當時而立法」失敗,迷茫的當代人回到「道統」中找尋傳統資源。

 

中國共產黨在內戰成功之後,共產革命卻完全失敗,政權瀕臨毀滅,最終他們也「復辟」了,回到自己希望打倒的道統,「新中國」不再「新」,以階層作為共同體的嘗試失敗了,還是老老實實回到56個民族綑起來的「中華民族」,在復辟的交叉點,國共兩黨也是這樣在意識形態「永恆回歸」,回到一樣的起點。

 

古文化為甚麼比較開放包容

 

而「四書五經」乃至中華文化,究竟對這片大地上的政權是甚麼呢?是不是一種濃度夠高,政府施政就會暢順、官員就會比較好過不會被質詢到很難堪的化合物?其實可考的「中國文化」作為「理型」,十分「普世開放」。孔子講究文化而不是種族,華夏與夷狄以文化分別,而且可以改變,這裡就留下了重大的缺點,令中國至今仍然無法進入現代。

 

古聖王都被描述為「外來者」,就好像拿破崙來自原屬熱那亞共和國的科西嘉島、史大林來自東歐的格魯吉亞;「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文王生於岐周,卒於畢郢,西夷之人也。」所謂夷夏之防,宋、明兩個政權的士大夫最在乎,這些政權也是在意義上最接近民族國家的時候。到了滿人又建立起征服王朝,「文王是西夷人」這類論述又被提出來,這種「開放性」反而成為異族政權奴役被殖民者的理論。

 

而「漢人」作為一個不斷被征服而擴大的群體,可以在不斷的事實亡國以後,仍然編織出一條道統,恐怕也是因為這種歷來的開放性傳統,也就是這種「被征服的藝術」和善於自我調適,令「中國意識」可以如此源遠流長。

 

到了現代,這種中華的開放性極為弔詭地與全球化主旋律融為一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入了聯合國、加入世貿,之後成了外資的樂園,為全球化和西人提供動力;至於在中華民國,主張「統一」的各種勢力,其實也是使用古中國文化那種「天下一家」的美好想像,這又與西方近世「不要排外,包容、融合就是文明」的二戰安排而產生的理念融合在一起。

 

由於中華文化的「理型」,其實就是描述如何建造一個不斷擴張的文化帝國,所以越受其影響的人,就越不會接受歐洲發明而世界普遍通行的那套主權國家、民族之林的概念。他們會說台灣太過執著主權問題,何不創造性地拋開,共創新的繁榮。其實那「新的繁榮」只是復古,回到天下帝國的那種秩序。

 

所謂帝國 是希望超越民族國觀念的古老怪獸

 

美國前國防部長馬提斯在東亞訪問的時候,曾經露骨地提出中國要復興「朝貢體系」。雖然朝貢只是一個理念而多於一個長久存在過的體系,但中國在全球體系賺到一點紅利之後,就已急不及待叫囂要恢復另一種秩序,不論是叫天下帝國還是朝貢體系,那都是列國體制的對立面,而那構想就是源遠流長的來自中華的神聖文化。等於最近有以色列政客用《聖經》來做地契,證明自己擁有某些土地的主權,那個道理都是希望現代的秩序,回到自己(可能是想像出來)的傳統。

 

在這個復辟的中國體系之下,東亞和南海都是其「勢力範圍」,這範圍之下就不存在現時大家認知的國家機能,例如獨立的外交、軍事、自由貿易、法律體系等等,即整個範圍都最好進入「一國N制」,也就是其他地方去主權化,整個東亞成為一個集團。

 

港澳地區是第一個試點;打壓中華民國的外交活動,則是中國一種「自身的操練」。這套文化自然孕育出不斷冒進和「要求復權」的現狀挑戰者,例如中國對台灣的東進,或台灣諸多「親親論」的中國依附者,或那些世界主義的進步派。不管是外侵還是內附,那帝國主義意識形態的理型,在中國的遠古文化都可以找到根源。

 

普世而開放的,其實就是帝國主義的。有一些反美的人會將希望寄托在以前的蘇聯,或現在的中國,然而實際地考慮,台灣早就在美帝國的影響之下,似乎人權和經濟反而越來越好,但中帝國究竟是甚麼,恐怕普羅的台灣人不知道。聽過,卻也不是親身感受。

 

但事實上中帝國對台灣有特殊的吸引力,因為他們是同一套文化孕養出來。大東亞共榮圈是日本對中華式天下帝國的趕超嘗試,台灣士兵參與過這套實驗。日本最後吃了兩粒原子彈,美國駐軍才完全放棄;中國是沒有放棄的,其實台灣也沒有放棄,很多愚人在台灣有政治社會問題時就萌生「不如讓中國來管」的想法,那便是一種源遠流長的「參與帝國」、「參與天下」的古老慾望。

 

儒家文化圈下的地區要「進入現代」,要超克的自然也是古文化遺留下來的,那種不斷蠢蠢欲動的反古力——那種掙脫現代、回復自身本性的文化想像,永遠令人暴露在帝國輻射的引誘之中。

 

※作者為香港青年評論者/作家

 

【延伸閱讀】

盧斯達:大家都是中國人 但「許瑋甯們」還不配姓趙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