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慎看待張忠謀的「無工會」論

倪世傑 2016年10月28日 00:05:00
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台積電如同美國的Google、亞馬遜、德州儀器、臉書一樣,就是因為沒有工會才能發展得好,「好的企業,可以要求不要有工會。」但此觀點實有可諮公評之處。(攝影:李昆翰)

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台積電如同美國的Google、亞馬遜、德州儀器、臉書一樣,就是因為沒有工會才能發展得好,「好的企業,可以要求不要有工會。」但此觀點實有可諮公評之處。(攝影:李昆翰)

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在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表示,台積電如同美國的Google、亞馬遜、德州儀器、臉書一樣,就是因為沒有工會才能發展得好,「好的企業,可以要求不要有工會。」

 

張董事長對工會的負面體認,有其個人在美國居住與工作多年見聞的主觀因素使然。比如說,在《天下》專訪中,他提到美國汽車工會拖垮了美國汽車產業這個例子,且提及勞資這個詞之後只有兩個字:「對立」與「糾紛」。

 

坦白說,張董事長對於勞資問題有其精闢的觀點,但也有可諮公評之處。先說精闢,從資本家的角度而言,勞資之間的關係本質上就具有高度對立性,由管理階層集權管制配合高級勞動條件(如每位員工發1萬2000元紅包),一手持大棒另一手拿出胡蘿蔔,讓員工對公司永遠心懷希望與感恩。但這對愛惜羽毛的張董而言其蘊含風險不可謂不大,因為只能將勞資關係的管理重任交予心腹,2009年台積電總執行長蔡力行因嚴格執行且未與員工溝通逕行裁員5%而慘遭張董卸甲的記憶,相信對ICT產業稍有認識者莫不記憶猶新。

 

再說說可諮公評之處。美國汽車產業的問題當真是UAW(聯合汽車工人工會)太強?在1970年代石油危機之後,美國汽車產業對市場的判斷落後於國際油價大幅升值下對省油經濟性的要求,日本製造的車輛為何能夠在1980年代席捲美國?除省油經濟性以外,提昇的品管與性能,以及豐田式無庫存式精簡生產(just-in-time),都是日本汽車產業能夠在美國甚至全球開疆闢土的主因。更不消說,任何生產層面的改變,日商其實是高度仰賴工會代表在工作現場的支援與意見提供,且當前在台灣販售火紅的1A2B(Audi, BMW and Mercedes NBenz),哪一家的員工不是德國金屬工會(IG Metall)的會員?德國的汽車產業有因此而衰退嗎?不!IG Metall主席魏澤(Detlef Wetzel)與德國汽車產業協會主席懷斯曼(Matthias Wissmann)在去年底曾共同表示:「雇工代表與企業之所以團結起來是為了關鍵共同利益:成功的汽車產業能夠在德國與歐洲保持安全與有品質的工作,在布魯塞爾與柏林的政治人物應該為此創造一個穩定的環境(framework)。」好企業就不需要工會?看來未必如此!

 

但一個銅板也確實有兩面,與企業利益綁在一起的工會發展道路也讓人相當憂心。確實,當空服員在6月成功地進行罷工之後,台灣的資本家確實惶惶不安了起來,但對當前台灣而言,會擔心工會問題的恐怕不應該是資本家,而是訴求正義彰顯的公民社會。比如說,為了工作權而卯上環境運動的工會,為涉及跨國洗錢案的董事長喊冤的工會,還有,為特定地方派系利益奔走的工會在這短短三個月內傾巢而出,十分駭人。當工會與本身所屬的企業或是特定利益集團站在一起而與社會正義與改革「過不去」,工會的社會正當性跌落谷底。一旦社會認為工會看之也厭,張董「無工會論」自然得道升天,資本家共和國(Republic of Capitalists, ROC)不在別處,就在眼前!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關鍵字: 張忠謀 工會 Morris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