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峽論壇全然不符兩岸正常交流的功能

張宇韶 2019年06月06日 00:00:00
兩岸交流本身就存在高度的不對等性,對於中國的主辦單位而言,從來就不存在所謂「政治零分、經濟一百分」的邏輯。(圖片 翻攝自保生大帝信仰總會)

兩岸交流本身就存在高度的不對等性,對於中國的主辦單位而言,從來就不存在所謂「政治零分、經濟一百分」的邏輯。(圖片 翻攝自保生大帝信仰總會)

兩岸交流本身就存在高度的不對等性,對於中國的主辦單位而言,從來就不存在所謂「政治零分、經濟一百分」的邏輯,在威權體制特殊「統合主義」的國家與社會關係下,社會變項不僅不存在與國家對抗的前提,而且不可能外在黨國體制擁有獨立自主的地位。若用中共的術語來說,政府以外的學術研究、組織協會或智庫,都必須「掛靠」在黨國的組織系統中,每個層級與領域都有其「對口」,在條條塊塊的歸口管理下,一來便於中共透過這些外圍團體對其社會扮演「輸送帶」角色,同時也遂行各項社會控制與政治統戰的功能。

 

走過兩岸交流的人都理解,如果沒搞懂自己與中國相適應的對口單位,沒有摸透交流對象背後掛靠的上級,這種交流大抵只剩下「被統戰」與「交業績」的性質,因為這叫不明就裡或盲人摸象。

 

就涉台部門舉辦的交流活動來說,參與者的政治門檻與身份都有基本的限定,關鍵在於閉門或是開放的性質。就交流的實質意義來說,為了暢所欲言同時瞭解彼此政策立場,閉門會議提供了兩岸專家學者享有某種「相對自主性」的可能,為了造成不必要的干擾,雙方甚至擁有「發言內容不對外公開,以利雙方撰寫工作報告」的默契;深入觀察,如果雙方存在「智庫合作」與「二軌對話」的合作基礎,這樣的交流可能具備建設性,這樣的橋樑功能過去在藍綠執政時期都曾發揮效果,只是在民進黨二次執政後,由於北京對於「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的莫名堅持,兩岸已經不存在陳水扁政府過去的「二軌交流」。

 

另一種活動純屬政治性質的統戰會議,參與的低門檻與媒體高曝光度為其特徵。對於台灣特定政黨而言,這是某些政治人物出口轉內銷或是累積兩岸政經資本的平台,參與此類活動不僅是身份象徵更是取得品牌代理權的圖騰;對於台灣其他與會者來說,這類大拜拜的活動則是進場的入場券與起手勢,若不能在其同溫層宣稱自己獲得邀請與會,很難被視為「自己人」;對於有心發展組織與系統的掮客來說,這種統戰論壇則是自己邀功表忠的好機會,因為這是向其主子展現在台經營社會關係與組織動員的直銷大會。

 

直白說,不甘寂寞的政治人物、輿論風向經營者、親中組織中介者、不明就理的純學者遂成為類似海峽論壇的配角,有意與無形之間,成為中共對台政策的背書人與宣傳上的橡皮圖章。

 

部分傾中政黨與媒體認為這類兩岸交流存在多年,對於政府主管機關的道德勸說與法律規範,反而採取揶揄諷刺與抗拒立場,甚至將言論自由無限上綱成為參與海峽論壇的口實,這種態度,若不是出自於對兩岸交流認識上的無知,再不然就是存有特定的政治目的。

 

有心交流其實可以私下晤談,或者進行專業的閉門會議,要瞭解彼此政治立場可以透過智庫或學術單位舉辦高門檻的研討會,若只是讓對方統戰部門高分貝借力使力,敲鑼打鼓批判執政黨的立場,或在場笑罵由人聆聽中共領導訓令,這不僅痛失立場淪為對方對台三戰的人形樣版。試想,中共已在年初習五點講話中,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併吞台灣主權與消滅中華民國法統與政經制度的居心以非陰謀,美中經貿大戰導致中國內部面臨多項危機,對台政策又處心積慮主導各項銳實力攻勢,在這個時機點上參與對岸舉辦的海峽論壇除了淪為統戰棋子外,還有什麼具體功能與作為?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