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鑒香港:台灣勝在地緣戰略價值較大

黃樂祈 2019年06月14日 07:00:00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人,已處於任中國魚肉的窘境。(美聯社)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人,已處於任中國魚肉的窘境。(美聯社)

「要用道德理論去說服人善良起來,到頭來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黃榮堅,《靈魂不歸法律管︰給現代公民的第一堂法律思辨課》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人利益被中國完全架空

 

香港在剛過去的週日有超過一百萬人上街遊行,抗議政府欲草率通過修訂《逃犯條例》。按香港人口有七百多萬來計,這次示威占人口約七分一,力度可謂十足。然而,就在遊行幾近結束之際,港府發表聲明,重申有修訂《逃犯條例》之必要,立法程序將如常於今週三進行。

 

無論是百萬人和平示威,或是後來在立法會附近出現較為邀進的抗議行動,非建制不同光譜各施各法,顯然未有動搖港府修法的「決心」。道德理論固然說服不了港府,但武力亦無濟於事,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人,已處於任中國魚肉的窘境。

 

不過,事實上,絕大部分示威的香港人並非誤信遊行會產生「神奇功效」。如果2014年雨傘運動也未能爭取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如果香港立法機關多次無理褫奪非建制派議員資格甚或參選權,和平遊行更大程度只是展現香港社會的良心,當然也就不用期望有多大效果。

 

但是,說毫無實際作用,亦不合理。「讓外媒拍下震撼的示威照片」成為了一種遊行者的共識。要阻礙《逃犯條例》的通過,惟一可能只在於他國的施壓。然而,雖然較早前有多個外國商會,甚至歐盟駐港澳辦事處、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向港府提出關注及隱憂,不過坦白而言,施壓力度成疑。

 

畢竟,國際事務的運作鮮少與道德考量有關,外國在金融中心的利益才是他們可能對中國施壓的主因。美國和中國已進入「新冷戰」,理論上看似有大力向港府施壓的理由。可是作為對中國極具戰略價值的香港,川普有否需要以實際的政策回應(如坊間近日異常關注的《香港特別法》),造成對中國「一劍封喉」的果效,未免有一定難度。況且,從美國的角度來看,中國根本不敢把美國商人強行移交至深圳河以北審理。

 

至於歐盟,勢力自然未及美國,眼見有加拿大人因孟晚舟事件被中國法庭判處死刑,對《逃犯條例》的的擔憂會較白宮大。不過,歐盟內部對華意見本來就有分歧,而且也需要中國的市場以制衡美國在歐影響力,會否在《逃犯條例》議題上力抗北京,確實說不準。察看美國在華為議題上多番向歐洲施壓,足見美歐中關係複雜之端倪。因此,香港社會的情況並不樂觀。

 

一如美國日前就有伊朗油輪可能停靠香港一事向港府施壓,港府表面回應雖十分強硬,但實際操作可以是完全兩回事。遊行後中國喉舌《環球時報》和親中人士雖怪罪於「外國勢力」,但最後《逃犯條例》會否在香港立法會休會前(7月11日)通過,還是在於中外的外交考慮。

 

就算特首林鄭月娥下台,也改變不了香港只能成為中國傀儡的現實,這也是她在百萬人遊行後態度維持強硬的原因。(攝影:黃樂祈)

 

台灣應強調自己與中國的距離

 

大選將近的台灣,與隔岸的香港分別在實際的政治運作。前者與中國是兩國兩制,後者則是披著「一國兩制」狼皮的傀儡,但更重要者誠然在於台灣的實際價值對外國遠較香港高。正如上文已略提,香港人的權利並非外國是否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最大考量,能否保障到自己的利益才是他們所關心,同理,假若台灣能證明自己與中國保持距離有利國際社會,對台灣人民的生活才是上策。

 

相對於與西方國家在民主制度上的「同聲同氣」,台灣作為第一島鏈的重要一環,理應加以被強調。尤其「島鏈」(island chain)一詞源於上世紀50年代美國前國卿杜勒斯(John Dulles, 1888 ~ 1959)針對冷戰而提出的概念,台灣更應在「新冷戰」中凸顯自己的戰略價值。反之,正如九合一國民黨翻盤後,多個外媒均解讀為「台灣趨向親中」,有違當下台灣社會的根本利益。

 

香港的窘境始於以一國兩制的方式主權移交予中國,因為這意味香港的利益已完全被中國架空,失卻為自己爭取的政治空間。借鑒香港的回歸經驗,台灣應避免與中國走得太近。這不代表台灣就能輕易與國際社會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但選出有智慧和中國周旋的總統,鞏固台灣現在尚存的自主空間,總好過以為與對民意充耳不聞的中國修好就可以發大財之邏輯。因為要用道德理論去說服中國對台灣善良起來,到頭來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香港《時代論壇》觀點版作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