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隱私 就是iPhone」

李濠仲 2019年06月25日 07:00:00
蘋果手機兩支廣告,其中美式幽默橋段,手法很輕鬆,意旨卻很嚴肅。(圖片擷取自Youtube)

蘋果手機兩支廣告,其中美式幽默橋段,手法很輕鬆,意旨卻很嚴肅。(圖片擷取自Youtube)

今年初起,蘋果手機電腦推出了兩檔廣告,都是以美式幽默彰顯自己如何看重用戶「隱私」。其中一段台詞是「您的隱私很重要。從iMessage對話的加密到地圖應用皆不保留路線歷史記錄,再到Safari流覽器限制追蹤,iPhone旨在保護您的資訊安全。」廣告的總結則是「如果隱私在你的生活裡很重要,那麼你在手機裡的生活也就很重要。隱私,就是iPhone(Privacy. That‘s iPhone)。」

 

中美貿易戰方興未艾,中國手機大廠華為因故捲入爭端,iPhone此刻強調隱私保護,自然被指是針對華為而來。因為去年中,在臉書爆出劍橋分析公司濫用客戶資料後,紐約時報再披露臉書允許60多家通訊設備製造商分享他們的用戶資料,其中一間即是華為,當時華為正遭懷疑涉嫌替中國政府從事間諜行動,進而受到放大鏡式關注。

 

 

自此,有關華為用戶隱私風險的疑慮遂受廣傳。儘管華為端出所謂「消費者業務隱私聲明」,強調公司「會採取合理且必要的措施」保障客戶通信的安全,但無論是出於揶揄還是確實深受其害,「The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老大哥在盯著你)的帽子終究被戴在華為頭上。尤其華為此一電訊設備製造商和中國政府間依存的特殊背景,包括美國在內等國家,都曾相繼發出警語,擔心中國的網路安全法和情報法,恐已促使華為配合生產利於中共操控的設備,協助情報蒐集。

 

曾有中國評論者點出,台灣社會當年能不斷透過社會運動扳倒威權體制,某種方面可能和那個年代科技未臻發達有關,如今「現代化的中共」,便是大舉以最新的科技技術,對人民進行最古老的嚴密控管,以至中國人民未有當年台灣人的幸運,從傳統出版到新時代網路平台無一不管,連稱之為「天眼」的人臉辨識系統都不再僅僅具有一般社會管理的意義,通通納入成為政權維穩的戰略工具。

 

至於前不久「反送中」運動的插曲之一,不就是中國駭客同一時間亦奮力攻擊香港抗爭者們使用的通訊軟體Telegram,甚至事後還有兩名香港Telegram聊天室管理員,因為在網路上提及相關反送中言論和資訊分享遭到逮捕。尤有甚者,「反送中」運動期間,另有在警民衝突中的傷者,竟然是在被送至公立醫院治療時遭警方拘捕盤問,香港醫管局其後也被質疑將示威傷者資料洩漏給警方。

 

近年來,如此一丁一點的事件,從檔案袋到社會信用評分,到網路高度控管,再到網路循線逮人,從發布《網路短片平台管理規範》和《網路短片內容審核標準細則》嚴管網路短片平台內容,再到中國網信辦對自媒體帳號開展清理整治專案行動,網路上從政治,直至搞笑、娛樂全都被官方收編,最終,在政府全面操持指揮鞭下,「一個人的哭笑也要符合標準」,這個國家,為今豈有不可攻陷的個人隱私城牆。

 

蘋果手機兩支不過各一分鐘的廣告,分別透過美式幽默橋段,表現出一般人注重隱私的心理,手法很輕鬆,意旨卻很嚴肅。片中畫面例如,當人們在餐廳討論事情,有服務人員靠近時,彼此會停止討論,會為辦公室抽屜上鎖,會把文件投入碎紙機,會掛上「請勿打擾」的告示牌,開會時會將百葉窗和大門關起來,或是兩個男人在公共廁所上廁所,會刻意拉開距離,避免使用比鄰的小便斗,女性在車內化妝,則會把車窗搖上。

 

而其反照的,恐怕也不光是華為不重視隱私,且恐有洩漏隱私,配合政府監聽、監視之嫌。更根本的說,這樣的疑慮,又或者並非來自技術上是否超越iphone,而是彰顯了一個始終強調集團(黨國)利益而輕忽個人權力,對公民隱私權立論仍南轅北轍的國家,其實從未對真正地正視個人隱私的意義。於是,旁人終究要問,這種國家氛圍之下,掌權者究竟對個人網路隱私能有多大興趣?會覺得一家和黨國相恃相依的電訊設備大廠,對這樣渺小的「小我利益」必須有多大責任感?至於華為手機究竟能不能用,到頭來也只是延伸性的問題而已。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