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經7年拉鋸戰 歐盟加拿大簽署經貿協定 CETA 

林思怡 2016年10月31日 12:49:00
(由左至右)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Jean Claude Juncker)、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湯森路透)

(由左至右)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Jean Claude Juncker)、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Donald Tusk)。(湯森路透)

在磋商長達7年後,加拿大和歐盟30日終於在比利時首都、歐盟總部布魯塞爾(Brussels)簽署《綜合經濟與貿易協定》(Comprehensive Economic and Trade Agreement,CETA)。

 

CETA 必須獲得歐盟所有28個會員國的支持才能簽署,這包括其中至少38個國家及地區層級的議會。CETA 原訂於27日簽署,但因比利時瓦隆地區(Wallonia)的反對而臨時喊停,最終在28日達成共識。

 

此協定預計在2017年初暫時實施,目標是消除歐盟和加拿大之間98%關稅,並期待一年可帶來120億美元(約新台幣3911億元)的貿易獲利。對加拿大而言,協定將減少對美國出口市場的依賴。

 

(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29日在社群網站上表示其對簽署 CETA 的期待。)

 

憂心影響當地經濟 瓦隆區政府拒妥協

 

瓦隆區人口約360萬,佔比利時總人口數的1/3,是比利時南半部以法語作為主要語言的地區,該區失業率居高不下。當地農民擔心一旦協定開始執行,他們必須與加拿大農民競爭,另外 CETA 恐對勞工、環境等多方面造成影響,跨國公司將取代當地公司,經濟惡化將一發不可收拾,因此當地人民拒絕通過 CETA。

 

由於比利時和歐盟內其他國家一樣實施聯邦政治體系,國家政府與地區政府分享憲制上的主權,因此在商討國家層面立法時,地區政府的態度也占有一席之地,故即使比利時北部主要的行政區法蘭德斯(Flemish)已表明支持 CETA,歐盟都未能與加拿大簽訂有關協定。

 

直到27日歐盟同意比利時在條款上新增保障農民及政府權益共4頁的附錄後,比利時政府才願意簽署。

 

瓦隆區總理馬涅特(Paul Magnette)對於協定能夠簽立表示開心,也同時感到抱歉,「我們對歐洲的其他夥伴跟加拿大深感歉意,但我們的努力不只是為了自己,同時也為了全歐洲人民的權益。」

 

馬涅特。(湯森路透)

 

CETA 帶出全球化隱憂

 

民眾聚集在歐洲執委會總部外抗議 CETA。(湯森路透)

 

瓦隆區反對CETA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反全球化浪潮的縮影。經濟上的全球化讓簽約國開放經濟市場,帶動自由貿易,但自由貿易常常對自然環境、社會穩定、弱勢農民及勞工階層帶來衝擊。

 

馬涅特除了擔憂條約為當地農業帶來威脅以外,也反對 CETA 的「投資者與國家糾紛」(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條款中給予跨國企業太大權力和其法院調解機制。CETA 裡為投資者與國家設置的特殊法庭最大爭議點在於,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表明此法庭不會立即生效實施。

 

抗議 CETA 的人群抹上紅色顏料表達抗議的決心。(湯森路透)

 

歐盟會員國則堅持各國議會應在任何歐盟、加拿大碰觸到國家職能問題時擁有發言權。

 

英國脫歐後的借鏡?

 

歐盟和加拿大的 CETA 前後花了7年才暫時塵埃落定。英國保守黨政客如外交大臣強森(Boris Johnson)和脫歐大臣戴維斯(David Davis)曾將 CETA 視為未來英國脫歐後可以用來參考的條約協定,有些人擔心這次的簽署風波恐讓英國卻步。

 

不過英國政府表示,官員們認為建立貿易障礙(脫歐)和消除貿易壁壘(簽立CETA)不同,不能將其類比。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世界帶到你眼前!】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