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經緯:美國將再掀一波對中關係論戰

韋行之 2019年07月05日 07:00:00
大阪「川習會」的結果,絕對會掀起美國國內另一波有關美中關係的論戰,這是最值得台灣注意的地方。(美聯社)

大阪「川習會」的結果,絕對會掀起美國國內另一波有關美中關係的論戰,這是最值得台灣注意的地方。(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底於日本大阪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舉行「場邊會」,這場全球矚目的「川習會」達成貿易戰再次休兵的共識,川普也未如預期宣布向剩餘3,000億美金的中國輸美產品課徵新關稅,還透露將略為對中國通訊巨擘「華為」解禁的訊息。

 

但由於這次「川習會」的結論細節迄今付之闕如,也未明確訂出休兵期限。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事後強調,針對「華為」產品的解禁不含涉及國家安全的層面,至於中方先前提出的另兩項條件(美國應取消對所有陸貨加徵的懲罰性關稅,及美國要求中國增加採購美貨的金額不應超過去年12月「川習會」同意的規模),川普也絲毫沒有讓步。種種詭異的跡象都讓外界不能對於「川習會」的結果過於樂觀。

 

更遑論川普顯然是將他這次亞洲之旅包裝成一套出口轉內銷的外交成果「實境秀」,尤其他在結束G20峰會、「川習會」以及訪問韓國之後,更石破天驚的跨越板門店的停戰線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進行「川金三會」,成為第一位踏上北韓領土的現任美國總統。由於川普啟程前往亞洲前才剛宣布競選連任鳴槍開跑,民主黨也在川普出訪時舉辦兩場黨內初選辯論會,民調顯示川普落後包括前副總統拜登在內的主要民主黨參選人。因此川普運用出訪東北亞的機會,先是與中國緩和貿易戰的劍拔弩張,對國內零售業與科技業有所交待,又操作與金正恩在板門店的外交秀,成功轉移國內民主黨陣營批判他的焦點。此外,由於習近平在「川金三會」前搶先一步訪問平壤,也拉抬了與川普談判的籌碼,讓川普不能和習近平撕破臉。

 

「川習會」後貿易戰何去何從

 

是以,解讀美中貿易戰的二度休兵,不能單純從川、習兩人的算計切入,而是必須關照兩人各自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以及他們所採取的因應策略。更重要的是,大阪「川習會」的結果,絕對會掀起美國國內另一波有關美中關係的論戰,這是最值得台灣注意的地方。

 

以目前共和與民主兩黨的論辯加以分析,兩黨主流的共識是必須針對中國在強迫外資技術移轉、不當補助國營企業、竊取智慧財產權等議題上,採取更強力而有效的制衡戰略。但兩大黨最大的不同,在於民主黨陣營對於川普用關稅作為武器,並不認同,強調反而會傷害到美國農民、工人、甚至相關企業。

 

這些批判聲浪指出,光是過去一年,美國提高中國輸美產品關稅,造成物價波動,已經讓每一戶美國家庭損失831美元,農產品出口也短少一兆美金,中西部農業州受傷尤其嚴重,也非川普政府短期補貼就能渡過難關。尤有甚者,關稅大戰也讓中國買主選擇美國以外的市場。這也解讀為何近期就有美國Walmart、Target等零售連鎖企業和美國商會等組織聯名上書川普政府,要求停止美中貿易戰。

 

這派人士也強調,中國針對美國發動的關稅戰採取報復措施,也嚴重衝擊美國的出口利潤。如此以牙還牙、零和遊戲般的貿易大戰對美國的傷害遠甚於對中國的影響。因為中國是威權國家,習近平沒有選舉壓力,又修憲取消任期制,而且他掌控、黨、政、軍、金融、財政體系與媒體,北京的策略就是拉長戰線、和川普打持久戰,最好讓川普輸掉連任選舉,再來跟下一任民主黨總統周旋。最後,民主黨陣營最大的攻擊點就是,川普是生意人,沒有中心思想,只想為了交易而交易。

 

川普操作與金正恩在板門店的外交秀,成功轉移國內民主黨陣營批判他的焦點。(美聯社)

 

民主黨必須解釋的事

 

在美國黨派嚴重分裂的政治環境裡,類似上述來自在野黨或是反川普陣營的批判實屬正常,但這派以民主黨為主流的主張,也無法解釋為何歐巴馬在任八年,美國非但無法成功將中國納入國際建制與規範,而且在經濟、科技、安全、軍事等領域快速茁壯,成為挑戰全球秩序的霸權。歐巴馬政府以及更早共和黨的小布希政府,採取對中「交往政策」,也證明無效,中國非但已成為美國的對手,甚至是威脅,中國的民主更大走倒退路,香港「一國兩制」的徹底失敗,引發近期三波百萬人民走上街頭的「反送中」運動就是明證。

 

上述兩大陣營的辯論與角力,隨著明年美國總統大選選戰更加白熱化,必將牽動川普政府對中政策走向。民主黨最終提名的總統候選人肯定會結合現階段美國「有效制衡中國」的主流思維,又提出有別於川普採取關稅作戰的手段。目前包括拜登和麻州參議員華倫等「領先群」,已經開始招兵買馬,廣納歐巴馬政府時代的外交策士和「反川普」的專家。他們已經提出若干「修正川普的政策路線」,主要內容包括:

 

一、面對國際社會對於「一帶一路」可能陷入「債務外交」以及破壞環保生態、鼓勵貪污腐敗的質疑,習近平在3月底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峰會已經承諾進行改善,甚且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也逐步朝向國際標準邁進,這些都提供美國在未來進一步讓中國成為國際負責任大國的機會,美國應該掌握這些機會,因勢誘導中國的轉型,而非像川普政府採行的全面圍堵中國戰略。甚且美國與中國角力或談判,更需要耐心,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容易掉進北京的框架。

 

二、川普政府單方面對中國進行關稅戰,效果將無法全面展現,因為中國也擁有報復的工具,最可能就是兩敗俱傷。因此美國最好的作法應該是結合其他國家,組成立場一致的同盟,共同對中國施壓。但川普一方面對中國進行貿易戰,另一方面也對盟邦施壓進行公平貿易談判,讓多數國家對美國既愛又恨,更無法完全割捨與中國的經濟關係。這將是未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區隔與川普對中政策最大差異之處。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