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韓貿易終須一戰 台灣恐難置身事外

雁默 2019年07月09日 07:00:00
安倍對韓國祭出日本版的「極限施壓」,令國際社會驚訝,且似乎有川普影子。(湯森路透)

安倍對韓國祭出日本版的「極限施壓」,令國際社會驚訝,且似乎有川普影子。(湯森路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中美科技角力的震波未央之際,日本對南韓拋出了科技血滴子,首相安倍於G20堅決捍衛自由貿易的正義呼聲言猶在耳,隔天出的這一手,彷彿在補充下一句 —— 南韓除外。

 

相較於此前美國粗魯而乾脆地禁止美企銷售產品給華為,日本管制3種製造半導體不可或缺的原料輸韓,手法是置入90日「審查時間」佈下出口的障礙,出招較為謹慎。日專家認為,此舉不致違反WTO的規則,或屬於規則上的灰色地帶,無論是哪一種,皆保證即便南韓訴諸WTO公堂,也無法於短時間內有所定論。

 

直接受到衝擊的南韓大廠是三星,LG與SG,據悉,這些韓廠的備料可能皆不足支應90天,遭此橫逆,待韓廠庫存用盡,也只能停止生產。台灣財經媒體很快地作出反應,列出日韓爭端下可能受惠於轉單效應的台廠。

 

然而事情並沒有這麼單純,按南韓在半導體領域所擁有的高市佔率,此事件的負面效應將波及全球各種需要半導體的產品。例如,若蘋果iPhone因此減產,第二層的受害者就是美企,台廠,甚至日商。

 

日本政府不是不了解事態發展可能反傷己身,在全球化下的貿易戰,所有人都是輸家,但其對外回應卻與美國政府如出一轍:這是安全保障上的措施,而非自由貿易的問題。

 

國安,國安,所有奉行自由主義的國度,一旦發現「自由工具」不太好用,便會拿國家安全當藉口作弊,無一例外。令人想起普丁在G20峰會期間的談話:自由主義正在反噬自身。

 

既然要針對南韓,對自己的產品進行出口審查,日本就必須在相關法令上進行相應的措施,也就是將南韓從日本的「白名單」中剔除。與日本進行貿易的各國若被認列在此名單中,便享有出口管制的寬鬆待遇,反之,則買日本貨會遇到許多障礙,尤其是那些與軍事用途相關的產品。

 

談到日本的「白名單」,就必須了解一下「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這個單位。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

 

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以下簡稱安保局)在2014年設置,是安倍政府意欲擴張日本外交自主空間的專責部會。它就類似美國這兩年經常提及的「全政府戰略」(whole of government),目的在於統整原來各行其是的各部會,在重要國家戰略的目標下,對各種政策進行全盤的整理,以確保各種政策不會自相矛盾地背離這個戰略目標。

 

安保局的設立直接關乎「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協助日本政府高層在國際戰略上擬定政策,隸屬於內閣官房,人員編制67名,包含自衛隊官員十多名,局長由首相任免。由於這個位置關乎國安,因此局長必然是首相的親信。該機關設六個單位: 總括,戰略,情報,同盟及友好國,中國及北韓,其他國家。

 

2017年北韓半島情勢緊張時,日本的因應便是由安倍與安保局長谷內正太郎等人進行戰略推擬。與各個重要關係國的戰略外交會談,也是由安保局長作為首相的代理人出面。安保局既有外交功能,又掌控情報資源,工作涉及各部會的整合與協調,可謂日本的「天下第一部」。

 

那麼,「白名單」自然就是安保局的「作品」了。

 

以貿易手段作為外交的延伸,安保局的主要任務,就是通曉重要關係國的軟肋,國內的政策與法規亦都是對外進行「戰和交涉」的武器。對南韓出手要打到痛點,安保局顯然給出了「半導體」這個答案。

 

國與國之間的爭端,再怎麼不愉快,某方使出一招斃命的手段畢竟還是罕見的。以日本謹慎的民族性,用不惜自傷的方式對南韓放大絕,必然有更深度的戰術性考量,此行動最合理的解釋,安倍應該是鬧給美國看,逼川普出面調停。

 

以日本謹慎的民族性,用不惜自傷的方式對南韓放出手,必然有其戰術考量。(南韓總統文在寅與安倍在G20峰會握手/湯森路透)

 

川普與美日韓同盟的裂痕

 

事實上,日本放話「不排除任何選項」對付南韓是3月的事,當時日本政府拋出關稅,停發南韓旅客簽證,移工簽證從嚴審查,停止匯款等可能措施,要求南韓針對兩國間的矛盾進行協商。南韓當時也態度強硬地回應,對日方的制裁行動「已做好萬全準備」,無興趣積極解決爭端。

 

但是,日本從「半導體」入手,可能是南韓始料未及的,因為這是七傷拳。韓媒在日本動手後,質疑文在寅總統失職,認為南韓政府也是看報才知道日本「宣戰」,對於日韓政府之間的必要交流與情報掌握,媒體抨擊文在寅沒有作為,致使企業在最前線遭到衝擊。

 

實值南韓提升基本工資所引發的負面效應與經濟下滑,加上南韓政府致力打擊政商貪腐,調查企業,韓媒趁此時機表達社會所累積的不滿,痛責文在寅只會勒緊企業的脖子,但企業需要國家保護時,卻「不見了蹤影」。

 

被日本人痛打要害,南韓人的反應必然是激烈的。文在寅很可能輕忽了日本發出的警訊,以為雙方的爭端不至於一夜間就要以性命相搏。不過,日本版的「極限施壓」,確實也令國際社會驚訝,安倍是川普上身了嗎?

 

作為美國安保同盟成員,日韓本來就不對盤,兩國的爭端一向也由美國居中協調。不過,川普在外交上,與關係國的歷史認知上,通常處於無知狀態,美國人都批評他對國際事務不用功。因此對於東北亞各國的歷史糾葛與當下狀態,川普一方面無知,另一方面也無興致瞭解,對日韓的「小打小鬧」,自然也就談不上介入斡旋的意願。

 

日韓兩國少了中間人,緩衝區也就消失,想要呼喚美國介入協調,也只有經由激烈的對撞引起注意。

 

也不知是否巧合,在日對韓「宣戰」的同一天,文在寅首次公開表示將協助美國的「印太戰略」,這疑似「挾美自重」的動作,是針對中國,還是日本,抑或以上皆是?後續發展有待觀察。

 

白名單與黑名單

 

說到底,日韓今日的矛盾,還是歷史恩怨。讓日本忍無可忍的是,文在寅政府對日本在慰安婦議題,二戰日企強徵韓勞工的法律案件,以及兩國軍方摩擦的問題上,採取強硬的態度。

 

日本是一個對自身處境極為敏感的民族,尤其他們做過虧心事,對中韓兩國的對日態度特別警惕,但這樁歷史地雷不拆除,日本就脫離不了業障所帶來的不安。對近代軍事侵略中韓的歷史採取淡然立場,日本總認為能透過與中韓的經貿及戰略依存,將歷史問題壓下去。但中韓人民對歷史恥辱銘記在心,即便在政府層次三國能有務實協商的共識,但社會壓力也不能不顧。文在寅上任後所面對的,便是對日本強硬的社會氛圍。

 

日本安保局的「白名單」,是著眼於當代國際政治的敵友表列,相對地,日本自始至終都在南韓的歷史「黑名單」裡,並名列榜首。因此,儘管日本用現實主義的方法,解釋日韓關係每況愈下的緣由,是日本在南韓的「存在感」(經貿依賴,北韓問題)下滑,但南韓人民要的,是日本誠心的道歉,而這是民族主義的需求。兩國經常文不對題,也是理所當然。

 

與中美間的故事大同小異,這次日本制裁事件,無論是否會在短期間結束,長期而言必然迫使南韓在未來努力降低對日本科技的依賴。有鑒於中美日韓在IT科技產業上的全球重要性,全面的決裂不會馬上發生,但自求多福的心態會久久揮之不去,也會具體產生無形的科技壁壘。

 

台商在這個各科技大國的自立過程裡,應該扮演什麼角色以永續生存,已有愈來愈多人給出了具體看法。但是,科技發展問題已經成為高端政治問題,至今還沒看到真正具備完備邏輯的說法出現,因為國際政治變遷趨於劇烈,不確定因素太多。無論如何,台科技廠也難作壁上觀。

 

韓廠受創,台廠或陸廠受惠,這是過於粗淺而失之簡略的說法,目前比較合理的預測,應該是因美企遭受波及,逼迫美國政府出面協調。而且,川普還有很多的爛帳沒與日韓兩國結清,所以也不會置之不理。

 

日韓爭端或許因此暫時緩和下來,但心結卻只會加深,不會減緩,而這會對美日韓安保同盟刻畫下難以抹滅的裂痕。

 

補充說明1: 日本作為南韓出口國,規模已從第二降至第五。南韓對日本的貿易逆差為240億美元(2018年)。

 

補充說明2: 日本針對南韓的3項出口限制產品為氟聚酰亞胺,以及半導體製造中使用的光刻膠(Resist)及蝕刻氣體(Eatching Gas)

 

補充說明3: 最受影響的南韓強項是DRAM,韓製DRAM擁有全球7成市佔率。另外韓製NAND型記憶卡佔全球五成份額。所影響的主要消費性電子產品為手機,電視,個人電腦等。

 

補充說明4: 白名單有27個國家,南韓或將成為首個被剔除的國家。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