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彩虹讓紐約蛻變 卻讓蔡英文重傷

李濠仲 2019年07月12日 07:00:00
「石牆暴動」50周年紀念,以彩虹旗為基底,成就的卻不僅僅是同志人權,還有整座城市的蛻變。(紐約公共圖書館/攝影:李濠仲)

「石牆暴動」50周年紀念,以彩虹旗為基底,成就的卻不僅僅是同志人權,還有整座城市的蛻變。(紐約公共圖書館/攝影:李濠仲)

1969年6月28日凌晨,紐約曼哈頓格林威治村一間名為「石牆」(Stone Wall)的同性戀酒吧,因警察臨檢導致暴動衝突。當時紐約仍是不甚友善同性戀的城市,那次警察例行性臨檢遂意外點燃受迫同性戀者的大力反彈。這場暴動,被視為美國同志權利發跡的關鍵。在總統蔡英文過境紐約的當下,整個紐約市正舉辦「石牆暴動」50周年紀念活動。

 

紐約在當時,其實已算是最為接受各族群、種族的美國城市,電影《幸福綠皮書》即是刻劃那個時期黑人、同性戀,乃至「黑人同性戀」在美國南方各州受盡歧視,但至少能在紐約稍微得到公平待遇的真人故事改編。而曼哈頓的格林威治村,又是紐約風氣最開放的一區,「石牆酒吧」理所當然會開在這裡。

 

看過電影《幸福綠皮書》者,很少不從片中敘事得到關於人性和社會歧視的反思,並慶幸當年保守的美國,竟有紐約這一異數開風氣之先,並引領整個國家走向新的境地。1960年代末期,包括黑人民權運動、反戰、反主流文化的推波助瀾,成就了石牆酒吧暴動的催化劑。經此一役,紐約市的同志很快凝聚在一起,尤其還感染了其他因性別、種族、階級和世代受壓抑的個人和群體。它以同志抗爭為起始,德澤擴及的則是廣泛的人權意識。

 

根據今天的紐約法令,在紐約,你可以為自己自由選擇至少31種性別身分。包括男、女,「性别改造(gender bender) 」、「雙靈(two spirit 」、「第三性(third sex)」 、「雌雄同體(androgynous)」、「資優性别(gender gifted)」和「泛性别(pangender)」等等,看似光怪陸離、離經叛道,卻也印證了一座擁有巨大包容力的城市,在各方面所能迸發的能量。從金融、政治、藝術、建築、飲食、文化到科學,誰能否認大蘋果在全球獨領風騷的魅力。

 

紐約不只是美國一隅,它還是世界特有的作品。於今多種族共處,使用語言多達上百種,一節地鐵車廂,簡直就可以看作地球村的縮影。你很難再找到與之匹敵的城市,更重要的是,他讓每個人相信自己在這裡的機會皆是均等的,就算兩手空空、白手起家有朝一日也能擠入名流,儘管奉行得是相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叢林法則,但至少它確實從「平等」之上得到不少反饋。

 

「石牆暴動」50周年紀念,以彩虹旗為基底,成就的卻不僅僅是同志人權,還有整座城市的蛻變,藉由它的包容力,全世界的才幹都可在此匯流。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合法的國家,和紐約算得上些許氣脈相通,但身為推動同婚的總統蔡英文,卻被外媒描述是「不惜賭上政治生命」,回看台灣社會面對同性議題的氛圍,這樣的說法似乎並不為過。

 

前不久,紀念「石牆暴動」50周年的遊行才剛落幕,紐約市立公共圖書館的展區,仍大肆擺示相關歷史圖文,就連蔡英文下榻的君悅飯店,彩虹旗也還高掛著。台灣元首過境紐約,適值紐約同志運動大典,只是遠眺國內風情,還真是不提也罷。

 

「石牆暴動」50周年紀念,以彩虹旗為基底,成就的卻不僅僅是同志人權,還有整座城市的蛻變。(攝影:李濠仲)

 

總統蔡英文訪團下榻的曼哈頓君悅飯店外頭,彩虹旗也還高掛著。(攝影:李濠仲)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