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瑜為何能夠大勝郭台銘

陳方隅 2019年07月16日 00:02:00
全民調比拚的是候選人的動員能力,這也是韓國瑜勝出的最主要關鍵。(攝影:張家銘)

全民調比拚的是候選人的動員能力,這也是韓國瑜勝出的最主要關鍵。(攝影:張家銘)

國民黨的全民調初選在7/15日公布結果,高雄市長韓國瑜以超過兩位數的百分比力壓其他四位候選人。

 

這陣子以來,有許多人用民調來推估大選的結果,同時也開始有各種「策略支持」(反串)的呼聲出現。事實上必須要先提醒讀者們的事情是,民調是民調,初選是初選,兩者是不一樣的事情。初選比的是候選人陣營的動員(守電話)能力,存在著所謂「動員效應」,因此測出來的結果和一般的民調當然會不一樣。過去的各種不同層級選舉的案例都顯示,初選結果跟最後大選結果之間完全沒有任何關聯。這也是很合乎常理的,因為民意如流水,候選人們的各種發言、政見、甚至各種突發事件(例如天災),都有可能會讓民意支持度出現大幅的變動。因此,任何一份民調,或者是初選的結果,都不適合拿來推論大選的勝負。

 

最近熱門話題之一就是所謂的策略性灌票。在民進黨初選的時候我們可以觀察到,許多藍營政治人物以及網路粉專,甚至是主流媒體報紙例如中時和聯合,都不斷地為賴清德講話,甚至還有國民黨立委陪他一起掃街宣傳;這次國民黨初選也有許多人非國民黨支持者開始喊「非韓不投」,其中,郭台銘的陣營對此頗有微詞。

 

然而,所謂「灌票」對結果的影響其實很小。一方面,人們接到電話不見得會知道那個是在做初選(通常不會直接明講,甚至調查單位也有可能裝做是學術單位,降低「機構效應」的影響),二方面是,一個民眾「知道要灌票」然後又「接到電話」這兩件事情同時發生的機率是很小的。

 

最有趣的是,這次的初選,「假設」真的有灌票的狀況發生的話,最可能的是發生在「柯-郭-蔡」這一組。柯文哲的支持度在這一組是異常地低;而蔡英文的支持度在五組對比當中差距在2~3%左右,考量抽樣誤差的話,很可能彼此都沒有顯著差異,即使在韓國瑜那一組也沒有顯著偏低。也就是說,如果真的有灌票,那也是柯支持者灌給郭台銘的機率比較高。在初選之前,柯陣營幕僚在PTT上面發表一份「個人所做的民調結果」,主要內容即是呼籲支持者投給郭台銘,該篇文章也引起各大媒體的議論,從結果來看是很可能有一些影響。然而,這些所謂的灌票都不影響最後結果。

 

灌票的動作就是目前兩大黨所使用的初選方式之下,最特別的一個現象。用全民調方式來決定候選人,是獨步全球的創舉。其實,初選方式就是黨內的菁英們找出一個「共同接受」的遊戲規則,合不合理反而是次要的考量,重點在於大家共同接受。由於台灣過去初選過程發生的許多問題(例如:人頭黨員),所以最後演變就是兩大黨開始採用這個跟黨員完全無關的初選方式,但這樣的方法實在可以說是「台灣之光」,奇特無比。

 

全民調比拚的是候選人的動員能力,這也是韓國瑜勝出的最主要關鍵。如果我們從五組對比(候選人分別和柯文哲及蔡英文比)當中的「不表態率」來看,有韓的這一組僅18.5%,但其他四組的不表態率都超過四成以上。換句話說,是真的有一大群「非韓不投」、很明確支持韓國瑜的選民回答了民調問題。先前有選舉研究的學者專家就預估,如此堅定韓粉至少有一百萬以上。這樣子一批堅定支持者會如何影響大選呢?過去政治學當中關於中位選民定理的研究發現:候選人要爭取選票,除了以政策要吸引選民以外,也要爭取人氣的提升。要動員人氣,就必須要仰賴「黨內活躍份子」出錢出力。林澤民教授的研究指出:「在台灣,候選人的『人氣』是選舉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人氣』在表面上不一定與政策有關,但要提高人氣,卻必須要有相當的資源來舉辦群眾集會、推出競選文宣,而這些都要仰賴政黨活躍份子的貢獻。」

 

毫無疑問,韓國瑜就是現階段國民黨動員能力最強的候選人。

 

※作者為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美國密西根州大政治所博士候選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