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登月50周年】克蘭茲:努力把太空人帶回地面的控制中心主任

高詣軒 2019年07月20日 10:01:00
退休的美國太空阿波羅計劃控制中心主任克蘭茲。(照片:湯森路透,意象設計:李明維,後製:潘世惟)

退休的美國太空阿波羅計劃控制中心主任克蘭茲。(照片:湯森路透,意象設計:李明維,後製:潘世惟)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Neil Armstrong, July 20, 1969

阿姆斯壯,1969年7月20日登月

 

 

 

美國退休飛行主管克蘭茲(Gene Kranz)50年前引導阿波羅11號任務,之後也指揮阿波羅13號任務,如今已經85歲。但當他走進復原的阿波羅任務控制中心時,50年前登月成功的瞬間,再次鮮活起來。

 

周圍的時空彷彿倒流,克蘭茲回想當年坐在控制台的椅子上,「我聽見『休斯頓,這裡是靜海基地。老鷹號(The Eagle,登月小艇)著陸成功』。」克蘭茲說,「這一切又活了過來,真是太好了。」

 

 

《美聯社》(AP)報導,任務控制中心位於休士頓裡NASA的詹森太空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修復的細節鉅細靡遺,從黃褐色的地毯、灰綠色的壁紙、白色的天花板拼板、琥珀色的玻璃煙灰缸、復古的咖啡杯,盼能帶領參觀者回到1969年7月20日登月當天。

 

當年人聲宛如耳邊

 

登月50周年的現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將當年阿波羅11號的任務控制中心修復成當年的樣貌,開放大眾參觀,只不過少了當年的香菸、雪茄煙霧,也少了咖啡、汽水與比薩的污漬。

 

克蘭茲更眼尖發現,雖然現在的排氣口嶄新發亮,但其實當年早已被煙霧染黑,另外,座位後方原本該有的電話也不見了。

 

儘管美中不足,克蘭茲仍然被眼前的景象所感動,「當下的情緒衝擊真的相當驚人,」克蘭茲6月底受訪時向《美國公共廣播新聞網》(NPR)表示,「我走在這裡,2天前我們來剪綵的時候,相信嗎,我可以聽見50年前這裡的人聲,可以聽見控制人員交談的聲音。」

 

 

1995年的電影《阿波羅13號》(Apollo 13)中,美國演員艾德哈里斯(Ed Harris)詮釋的主人翁即為克蘭茲,也曾經以「永不言敗」(Failure Is Not An Option)為題發表自傳。針對這座富有歷史意義房間,克蘭茲表示這令他想起當年與團隊合作的回憶,也讚該控制中心象徵美國勇敢行動的精神。

 

管理NASA這項修復計畫的桑頓(Jim Thornton)表示,他們的目標是「捕捉1969年7月的外觀與感受」。桑頓說,該控制中心是美國官方認定的國家歷史名勝之一,不是因為建築本身,而是建築當中所達成的重要成就。

 

 

從地毯到天花板保留原味

 

詹森太空中心的歷史保存官員提特利(Sandra Tetley)執著做到最精準,是修復的一大功臣。控制中心最後運作時是1990年代的太空梭航行任務,之後就未再使用,開放給觀光客參觀。眼見該室逐漸遭到眾人忽視,提特利的行動於是在2013年展開。

 

修復控制中心的努力終於在2017年加速動起來:控制中心關閉、展開重製工程,並募得超過500萬美元的款項,其中大部分是捐款而來,例如鄰近的韋伯斯特市(Webster)就貢獻了350萬美元。

 

提特利與團隊為了完整重現當年的風貌,訪問了如今70、80多歲的數名老飛行指揮人員或主管,也翻閱了許多老照片,並延攬塗漆、壁紙、地毯、電力與室內裝潢等各方面的專業人士加入工作行列,成果就是讓當年的地毯、壁紙與天花板等設施復原得宛如當年。

 

 

除了較明顯的室內設計之外,修復團隊針對細節的用品也極其講究,不但在網路商店與古物店中搜索適合的煙灰缸與杯子,甚至利用3D列印重新製造出訪客區座椅後方煙灰缸的蓋子,也蒐集了用來收納文件的用品。團隊並手工縫製坐墊,天花板的蓋裝也是手工完成。

 

地毯也是特殊訂做、裁量,有著獨特的簇絨與額外的紗線,並裁剪成特定大小。重製工作團隊也希望達到逼真的效果,彷彿真的有人在那裡上班一樣,因此選擇特別色調反映長年香菸染色的效果。提特利說,團隊希望盡可能取得理想物品以讓控制中心「完全精確符合歷史」。

 

 

老指揮員重遊感動泛淚

 

此外,該室內幾座控制台,先前也搬運到堪薩斯州(Kansas)的宇宙博物館(Cosmosphere museum)進行修復。香菸頭、口香糖包裝紙及紙張等垃圾,從控制台中挑出,取而代之的是現代LED燈與平面螢幕,讓控制台看起來活靈活現。前方的螢幕也播映著阿波羅11號任務的精采片段。

 

提特利表示,運用科技的目標在於讓外觀呈現年代感。過去讓牆上勳章褪色的螢光燈也用LED燈取代。

 

由於樓下就是全天候營運的國際太空站任務控制中心,新的探月計畫也正在籌畫當中,要建立展覽室事實上並不容易。

 

 

但團隊的辛勞也有了最好的報償:數名阿波羅飛行指揮人員舊地重遊,看見重製的控制中心,都感動得熱淚盈眶。「這讓我們知道,我們的努力成功了。」提特利說。

 

不過其中有一件物品並不屬於1969年7月。1970年的阿波羅13號任務當中,氧氣罐爆炸導致太空船嚴重毀損,事後平安返回的3名成員洛威爾(James Lovell)、斯威格特(Jack Swigert)、海斯(Fred Haise)將一面鏡子送給克蘭茲和控制中心的團隊,掛在飲水機上方,用來映照救他們回來的指揮人員。該面鏡子一度在修復工作中移開,如今已經擺回原位。

 

克蘭茲盼啟發年輕人逐夢

 

AP報導,當年的指揮人員每年都會聚會,紀念當年的登月任務,但隨著時光流逝,能參與聚會的人也越來越少。不過,克蘭茲等人很高興可以幫忙控制中心重建,盼他們留下的貢獻能夠交棒給下一個世代。

 

 

克蘭茲期盼早期的太空任務可以刺激美國年輕人對於科學、工程與科技的熱情,重製的控制中心也盼能給學校中的老師與學生帶來啟發,「你得到技術、你得到知識、你得到愛,就能夠往前邁進,活出不凡的生命。」

 

85歲的克蘭茲坐在座位上,身材依舊顯得高大,這是他當年指揮登月小艇「老鷹號」的地方,「那絕對是我們的日子、我們的時光、我們的地方。」

本語音由合作提供
ibo愛播聽書FM APP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