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緯:金正恩仍穩居贏家寶座

韋行之 2019年07月28日 07:00:00
從金正恩的戰略思考和談判模式來看,他已爭取到一年半甚至可能兩年半的時間,一方面精進北韓的核武技術,另一方面又可向中國、俄羅斯爭取奥援。(湯森路透)

從金正恩的戰略思考和談判模式來看,他已爭取到一年半甚至可能兩年半的時間,一方面精進北韓的核武技術,另一方面又可向中國、俄羅斯爭取奥援。(湯森路透)

最近的東北亞天空很熱鬧!先是7月23日,兩架大陸軍機及三架俄羅斯軍機進入南韓的「防空識別區」(KADIZ),讓南韓空軍戰機緊急做出示警回應。俄羅斯國防部事後發出聲明表示,這是俄國與中國遠程航空兵力,首次在亞太進行聯合巡邏,但並非針對第三國。

 

兩天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也不甘寂寞地加入這場亂局,在東海岸元山市附近發射兩枚飛行物,初步研判是仿俄改良版短程飛彈,射程涵蓋南韓全境。根據南韓分析家研判,北韓此舉是向8月即將舉行的韓美聯合軍演挑釁,並且企圖在「無核化」談判重啟前夕,給美國一個下馬威。

 

也不過才一個月前的6月底,美國總統川普不是才又創下外交歷史紀錄,在南北韓停戰線的板門店,成為首為踏上北韓領土的現任美國總統嗎?而且他和金正恩在板門店的三度會面,不也看似和睦?南韓大統領文在寅隨後也加入,賺取這場外交大戲的鎂光燈?怎麼才一個月不到,東北亞情勢又狀似風起雲湧、詭譎多變?其實這才是真正的樣貌,也值得外界回到原點,重新檢視川金三次會面以來,究竟朝鮮半島的核武危機有否改善?又有哪些具體進展?又或還有哪些舊的與新的變數。

 

多數分析多將平壤最新的短程飛彈試射解讀為是要向8月的美韓聯合軍演「嗆聲」。也有一說是平壤此一刻意舉動,是要給剛剛訪問南韓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波頓難堪,因為波頓向來被視為外交「鷹派」人物,主張對北韓動武,與川普身邊的主和派看法迴異,就連川普最近都對波頓很「感冒」。

 

「鷹派」與「鴿派」的競爭

 

其實癥結所在仍然是結構性問題以及雙方對彼此認知的不足。而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是金正恩看穿了川普的決策風格和這位美國總統愛面子的領導性格,想藉此兩手策略來爭取更多的談判籌碼,製造川普國安團隊的意見分歧。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如此狀況。去年6月川普與金正恩在新加坡進行歷史性的首次「川金會」之後,由於川普先是和金正恩兩人單獨闢室密談,除了傳譯人員之外,沒有幕僚參與。因此之後雙方幕僚進行後續談判時,金正恩幕僚的態度高傲,屢屢以川普個人向金正恩的私下保證來質疑美國國務卿龎培歐和美國駐北韓特使畢爾根。

 

今年2月川、金兩人在越南河內舉行第二次的「川金會」,結果卻是以破局收場。川普夾在國安團隊「鷹派」與「鴿派」的競爭之間,又有選舉連任的考量,明顯較接納龎培歐代表的「主和派」,而非以波頓為首的「主戰派」。但即使是與川普較有默契的龎培歐,也是建議在河內「川金二會」時,美方必須尋求北韓接受「完全棄核加上保障北韓體制」的「大協議」(Big deal)。華府並未強迫平壤接受「完全的、可驗證的與不可逆轉」的具體去核化步驟,而是要金正恩承諾更明確的「棄核」行動,來換取川普保證確保北韓政權生存,以及逐步解除國際對平壤的經濟制裁。

 

但平壤提出的建議只是「寧邊核武基地的永久性廢棄加上國際解除對北韓在民生物資上的經濟制裁」如此的「小協議」(Small deal)。縱使川普較為信任龎培歐的建議,但也不致於全盤接受金正恩的要求,因此「川金二會」以「無協議」(No deal)收場。儘管川、金兩人並非撕破臉或是惡言相向,但如此發展讓朝鮮半島情勢再度陷入不確定性。不久之後,金正恩於5月就試射兩枚短程飛彈,結果川普還替他的北韓小弟緩頰,說這並未違反兩人的協議,因為並未涉及核武或長程洲際彈道飛彈的試射。

 

6月在板門店的「川金三會」更是兩人互有默契的外交「做秀」。一來決策的時間緊迫,川普在日本大阪出席「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時,在「推特」上邀請金正恩到板門店見面,加上南韓大統領文在寅居中斡旋,金正恩自信能夠賺到更大的外交與政治利多,決定配合演出。

 

6月在板門店的「川金三會」是兩人互有默契的外交「做秀」。(湯森路透)

 

川普「打臉」波頓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在板門店會見金正恩是多麼重大的外交事件,身為川普首席國安顧問的波頓竟然被派到蒙古出差,並未隨行,更遑論參與決策,顯見至少在北韓議題上,波頓的意見得不到川普的青睞。正如同上個月,川普原本接受波頓的建議,準備對伊朗進行空襲,卻在最後一刻喊停,決定維持談判的路線,此舉也被外界視為川普「打臉」波頓。因此這次波頓訪問南韓,主軸根本也非北韓核武議題,但他前腳剛走,平壤就用飛彈試射代為送客,嘲諷之意甚濃。

 

除了教訓波頓,金正恩此舉也意在為下一階段的美韓談判接抬籌碼。板門店的「川金三會」唯一共識就是在兩週內,由雙方幕僚進行後續談判。這等於又回到新加坡「川金會」之後的情景。但事後傳出華府最新的底線是要平壤接受用「凍結」(freeze)來取代「終止」核武。果真如此,這又是金正恩的勝利,因為此舉形同美國承認北韓是擁核國家,美國要的只是北韓凍結發展核武即可,而非銷毀既有核武。

 

之所以要重新回顧這段過程,是要指出自從2018年年初朝鮮半島情勢出現緩和,以及川、金兩人三度會面,這一年半來,固然朝鮮半島暫時沒有擦槍走火或立即兵戎相向的危機,但北韓「去核化」(Denuclearization)迄今並未年現任何具體進展,談判依然陷入僵局。

 

川、金兩人是否有所默契,亦即在川普順利連任之前,金正恩不再進行挑釁,外界眾說紛紜,只有當事人才知道。但如果從金正恩的戰略思考和談判模式來看,他已爭取到一年半甚至可能兩年半的時間,一方面精進北韓的核武技術,不時又可以進行小規模的軍事展示。另一方面又可向中國、俄羅斯爭取奥援,緩和國際經濟制裁的衝擊。他成功遊走在列強之間,與習近平、川普、普亭等強人平起平坐,權力更形鞏固。

 

這場賽局看到現在,金正恩仍穩居贏家寶座。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