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漂亮又怎樣】裴銀貞卸妝擺脫外貌束縛 反抗南韓扭曲審美觀

高詣軒 2019年08月20日 07:01:00
業者推出各式化妝品。(圖片:湯森路透;後製:李明維)

業者推出各式化妝品。(圖片:湯森路透;後製:李明維)

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2月的報導中,南韓美容旋風「K-beauty」的爭議面再度受到關注:一面化妝品廣告的標語寫著「我看著媽媽學。我今天長大了」,配上小女生擦口紅的圖片,客群看似鎖定年僅6歲的女孩。

 

即使不上街,網路上早已多處是美容商業的蹤影。

 

YouTube上,標題「我想和媽媽一樣化妝!」的影片裡,童音未脫的女孩試用口紅、各種指甲彩繪品,吸引逾440萬人次的點閱。其他小女生也分享「小學化妝」、「Hello Kitty化妝組合開箱」等影片,點閱數達到20萬至30多萬。

 

看不慣南韓美妝風潮的人,可能不禁會想:「這些人都被廠商騙了吧?為什麼自己要跳入商業陷阱?」然而,一個南韓女性置身在當地生活文化圈當中,可以完全保有選擇的自由嗎?

 

 

裴銀貞「我不漂亮」舉反抗旗幟

 

2018年6月,「美妝YouTuber」起家的Lina Bae(本名譯為裴銀貞)突然上傳了名為「我不漂亮」的影片。身材、臉型比起標準美女都大上許多的她,在鏡頭前上妝再卸妝,一邊在畫面中秀出他人的各式「評論」,展現社會對於美醜的歧視,批評美妝塑造的單一時尚標準,呼籲女性勇於抵抗、決定自我。

 

裴銀貞的影片讓她成為南韓近年「擺脫馬甲/束身衣」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後也創作圖文書《我不漂亮》,除了分享拍片心得,更細數童年因身材遭霸凌、後來曾患憂鬱症、進食障礙的經驗,講述如何從追求化妝來消除焦慮的「馬甲」受害者,成為卸妝後依然自在的「女性主義者」,這部作品的繁體中文譯本已於8月出版。

 

 

裴銀貞提到,與「脫馬甲」運動的接觸讓她「第一次領悟到女人在生活中,因為多少馬甲而自我束縛。」對裴銀貞來說,「脫馬甲」並非單純要求不化妝,而是要擺脫「對女性強求的外貌標準」,包括瘦身、除毛、髮型等,「為了滿足社會所要求的標準而努力,這就叫做馬甲。」

 

看似簡單的概念背後,為了擺脫馬甲,女性要鼓起多大的勇氣、付出多少代價、歷經多少內心掙扎?

 

 

南韓「整形王國」的誕生

 

南韓被捧為「整形王國」,是近幾十年建構出來的現象。

 

熟悉「韓流」的記者洪又妮(Euny Hong)即指出,在90年代後半亞洲金融風暴衝擊下,韓國調整經濟策略,從工業、電子而開始關注流行文化,也促成批量產製的影像、音樂作品,帶動各流行產業躍起:2000年以後,知名南韓美容品牌悅詩風吟(Innisfree)、菲詩小舖(The Face Shop)才相繼抬頭。

 

美容文化逐漸嵌入韓人的日常生活當中,特別是對於女性來說,追求美容究竟是為了個人、或是為了滿足社會?讓身體變美麗到底是健康著想、還是主要鎖定社交目的?這些問題似乎難分難解。

 

 

以整型為例,研究者So Yeon Leem曾檢閱1960年後的南韓報章論述後指出,整形手術原先從被視為新穎西方科技、中產階級的標誌,後歷經「韓國化」融入當地文化。在媒體論述動員下,整形既可以是「治療」、又是自我提升;既受個人美觀的動機驅動、也包含社會目的;個人的身體也可能「作為集體而被動員去服膺特定利益」。

 

《美聯社》(AP)就引述南韓求職網站「Saramin」2018年調查指出,有約57%的南韓公司人力資源經理認同求職者的外表會影響他們的評價。調查並顯示,女性求職者的評價比男性更易受外表影響。

 

裴銀貞就在書中說,原本想當演員的她,曾在試鏡場合被直接批評身材。

 

在這樣的社會,要抵抗身邊的「美麗霸權」,勢必要有相當的毅力。

 

 

稱讚「你好漂亮」是「毒藥」

 

曾經,裴銀貞也想追求世俗標準的美麗:她在書中坦言因為外觀遭到旁人冷眼,過去也在YouTube、社群學習化妝,希望「從普妹蛻變成夯姐」。然而,原本以為可以就此獲得幸福的她,當漸漸熟練化妝,發現妝前、妝後的差異變得太大,「羞愧感也跟著加深。我漸漸討厭我本來的樣子」。

 

YouTube是許多美妝資訊的來源之一。

 

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性別研究學者雷穆朵(Emily Raymundo)探討韓式美妝YouTube現象的文章中引述數據指出,美容相關內容在該平台占重要地位,2015年有逾18萬的美妝頻道,這類影片也吸引450億人次以上的觀看次數。

 

雷穆朵文中也提到,打著「妳比妳想的還美麗」標語的廣告,正試圖把美與快樂連結起來。許多美妝創作者會以素顏開始,展示每個人臉上都有需要處理的「缺陷」:眼、鼻、皮膚、顴骨都有各種商品、療法可以粉飾、達到「自然」。

 

她舉例,一支名為「我的日常自然美妝教學」的影片中,就用了26種商品來達成。個人的自我實現,在這裡似乎被要求以消費來完成。

 

 

對於這類的迷思,裴銀貞以過來人的身分大力戳破:「『所有女人都是美麗的』,這句話讓多少女性感到痛苦。」裴銀貞高呼「我不漂亮」,目的正是不要讓「美麗」、「漂亮」成為自我價值的枷鎖,打造出「化不化妝都沒人干涉的社會」。

 

她以書寫告訴讀者,化妝應是選擇而非義務:「你很漂亮=毒藥」,女人不需為了他人稱讚而自我作賤。

 

讓化妝成為選擇而非必要
 

從許多統計資料可以看出,K-beauty無疑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但GDP若是建立在針對特定社群的剝削與操弄上,對社會真的是健康的嗎?

 

在業者巴著要6歲女孩塗上口紅的當下,思考「擺脫馬甲」的意義更顯切時。

 

《華盛頓郵報》引述南韓建國大學身體與文化研究所教授Yoon-Kim Ji-yeong指出,「從K-pop女藝人到K-beauty化妝品,利用物化女性來營利的市場,逐漸成為過飽和的『紅海』」,陷入割喉戰,此時市場開始把眼光放到年幼的小女孩上,試圖「藉由她們對外表的不安來牟利。」

 

 

當年小學3年級的裴銀貞,就因突出的身材,在下課回家路上遭男同學辱罵「死肥豬、自殺吧!」曾讓她絕望到在家中陽台哭喊:「我想死!」,當時她的雙腳就踩在家中陽台鐵窗上。

 

10多年過後,給她勇氣的不是化妝而來的短暫虛榮,而是身為獨立女性真正的尊嚴。

 

「我決定不會再被曲解美麗基準的媒體和廣告榨乾,而且我相信會有更多的女人蛻變成更聰明的消費者。」

 

(大田出版提供)

 

本語音由合作提供
ibo愛播聽書FM APP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